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建红 《现代保健》2012,(30):67-68
目的:探讨ICU患者的感染情况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ICU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占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多数,而感染率最高的基础疾病为消化道疾病、损伤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同时关系密切的因素还有抗菌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医务人员对交叉感染的意识匮乏、创伤性的操作、机体抵抗力的下降。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患者抵抗力及生存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探究良好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重症监护室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共55例,感染率达27.5%,患者通常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中感染者较多.结论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胡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05-190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重症监护治疗的新生儿49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后,医院感染患儿273例中,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72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发生院内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对于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医院院内感染现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对某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院的16918份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结果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5.60%,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较高,血液科、肿瘤科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结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很大关系,应针对不同科室疾病的诊疗特点制定有效的综合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包头市较大医院院内感染与住院患者原发疾病以及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对包头市较大型医院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出院的有效病历记录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结果]包头市医院院内感染率为3.41%,血管和造血系统类原发疾病的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最高,而循环系统类原发疾病的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另外不同季度各类原发疾病的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及发生率也有所不同。[结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很大关系,应针对不同原发疾病自身病变和诊疗特点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7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率4.02%明显低于对照组13.07%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蔡春梅  胡涛 《现代保健》2013,(19):62-6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35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监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未出现死亡病例,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55%,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院内感染现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院内感染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4.46%,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季节等都有关系。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得力,设施完善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曾桂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40-2540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病例,探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2例新生儿进行干预,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感染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 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住院的共有112例,其中22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19.6%,平均每例感染次数为1.3次.比较有院内感染者与无院内感染者,前者胎龄为(33.43±2.70)周,后者胎龄为(35.22±1.8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出生时的体重为(1685.31±597.24)g,后者出生时的体重为(2203.96±476.38)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了患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本医院院内感染的情况,探究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期间本医院29个主要科室的全年出院病例,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感染病例在发生时间、患者年龄、感染部位等方面的分布。结果 2016年度的院内感染率为0.63%,2017年度为0.58%,2018年度为0.54%,3年的院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8年,以重症监护科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016年6.95%、2017年6.48%、2018年11.67%;夏、冬季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季节;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病原菌检测显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本院院内感染率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院内感染的发生集中在夏、冬两季;高龄、基础疾病严重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重症监护科等科室的管理以及对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88例,ICU重症室与普通病房各44例,对该类患者的耐药性、感染类型、院内感染率以及致病微生物种类进行分析。结果:ICU重症室患者呼吸道感染17例(38.64%),肠道感染患者15例(34.09%),败血症感染患者10例(22.73%);普通病房患者呼吸道感染14例(31.82%),肠道感染患者11例(25.00%),败血症感染患者7例(15.91%)。经比较观察ICU重症室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临床观察发现需要对ICU重症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细菌感染严重的现象,通过抗真菌治疗来降低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对ICU重症感染患者加强管理,从而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5月院内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为19.1%。分离致病菌12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1.8%、革兰阳性球菌占16.1%、真菌占12.1%。结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率较高,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必须加强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重症加护病房院内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包头市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加护病房的50例院内感染患者作为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选同期接收的5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实施抗感染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B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加护病房院内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消毒管理,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有效的消毒管理,降低了新生儿的感染率。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基础护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新生儿的健康得到保障,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和分析老年护理病房重症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情况,并探讨老年重症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综合防治手段。方法 选择1999~2002年期间老年护理病房院内重症感染病例82例,并取同期入院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82例出院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老年护理病房院内重症感染发生率为6.40%。感染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状态、病房环境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住院时间长等因素密切相关。82例中,感染控制49例,占59.76%,导致病情恶化死亡33例,占40.24%;合理应用抗菌素、基础疾病控制稳定者54例,其中41例感染控制,占75.93%。结论 高龄、基础疾病状态差、病房环境因素不良、住院时间长、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是老年护理病房重症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选择使用抗菌素是控制院内感染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住院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探讨发生感染原因,寻求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上半年凉山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59O例患者出院病历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率为18.1%。患者的年龄、性别,尤其是化疗次数、激素使用等因素影响着院内感染率。结论分析影响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树立标准预防概念,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化护理等,对降低院内感染率,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华  林晓苏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89-189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144例,分为干预组69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2例,感染率16.00%,对照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37例,感染率5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颅内及皮肤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浅谈降低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方法抽取手术室2012年下半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2012年度下半年实施陈旧的护理管理方法为对照组,将2013上半年实施相关的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内发生院内感染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开展降低院内感染的管理方法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了低于对照组,而且护理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主要是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法,从而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问题的成因,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3~2018/3间所收治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出现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一段时间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7%,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0.77%;护理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3.46%,对照组的1.92%,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重症监护室中,诱发院内感染的因素众多。为了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概率,就必须要针对各种感染因素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前瞻性调查分析,探讨影响产科围生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产科围生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6月产科住院的产妇(包括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制定相关的调查项目:产妇白带检查、HIV初筛、梅毒抗体监测、产妇切口护理、无菌物品的管理、产房管理、抗生素使用管理、新生儿护理用品的管理。医院感染科派专职人员每天去病房对上述项目进行跟踪调查、监督、干预。结果在实施前瞻性调查期间产科医院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与2008年6月—2010年6月的感染率的0.6%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产科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对降低产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显著。医院应该加强对重点部门的医院监控、管理,达到规范化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