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部位感染与否,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正常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探讨针对性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对策.结果 46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43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9.3%;感染组和正常组年龄>60岁分别占51.2%、22.2%;肥胖分别占74.4%、27.4%;合并糖尿病分别占74.4%、16.7%;急诊手术分别占67.4%、16%;污染类手术分别占60.4%、21.2%;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3.0±2.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3.6)、(8.2±4.1)d,频繁过量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普通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治疗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情况及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9月在某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术的257例患者进行SSI易感因素监测,项目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性质、ASA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住院天数、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等。分别在术后1、3、6个月随访3次,跟踪调查不同时段SSI发生情况。结果257例患者发生SSI 46例(17.90%),均为深部切口感染;其中19例(41.30%)感染发生在住院期间,27例(58.70%)为出院后随访发现的感染,供区未发生感染。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5~34 d,中位数为11 d。易感因素监测中除骨组织皮瓣手术术中抗菌药物给药时间(术中≤110 min给药)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SSI发生率较高,且较多发生在出院后,临床应重视,加强术后随访;同时针对易感因素进行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降低SSI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10月在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发生SSI 43例,感染率20.48%;发生浅表切口感染占60.47%,显著高于深部感染的34.88%及纵隔感染的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h、术后3d高热、术后住ICU3d、术后高血糖及切口实施皮下连续缝合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浅表切口感染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SSI的主要途径,而手术时间3h、术后3d高热、术后住ICU3d、术后高血糖及切口实施皮下连续缝合是导致SSI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肝胆胰腺手术并发生SSI的6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普通外科接受肝胆胰腺手术但未发生SSI的1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史、腹部手术史、吸烟史、术前贫血、术前凝血功能和血糖异常、术前存在感染、是否使用腹腔镜、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ASA评分、术后是否引流和术后24 h内换药与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SSI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腹部手术史[OR95%CI:3.09(1.21~7.91) ]、NISS评分高风险型[OR95%CI:6.18(2.41~15.85)]是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术后48 h内换药[OR95%CI: 3.81(1.56~9.3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腹部手术史及NISS评分高是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SS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降低患者SSI风险,术前应积极调整患者血糖、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应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及时换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379例进行目标性监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学的分布特点。结果 379例结直肠肿瘤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38例,感染率1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手术持续时间180min、BMI、ASA评分、肿瘤部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肠瘘是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BMI、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术后肠瘘是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发生SSI的独立相关因素;38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革兰阳性菌10株,构成比分别为79.17%和20.83%。结论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相关因素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明确风险,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手术部位感染,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医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对某医院普通外科开展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研究。结果 1 021例手术患者发生SSI28例,感染率为2.74%。其中以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率最高,达8.75%。SSI专率为0.76%~6.52%,调整后感染专率为1.02%~7.06%。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等级、手术持续时间、危险指数为SSI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切口污染越严重、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手术危险指数越高,SSI发生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研究,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研究的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普通外科所有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 589例次手术患者中,155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75%;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剖腹探查手术和结肠手术感染发生最高;有56例患者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随访感染占总感染例数的36.13%,随访感染以Ⅰ、Ⅱ类手术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值异常、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引流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SSI发生率就越高;加强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追踪随访,有助于了解SSI的真实情况;普外科SSI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12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SSI的相关素。结果 812例患者术后SSI 20例,感染率为2.46%,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占60.00%,革兰阴性菌8株占40.00%;单因素结果显示,手术入路方式、年龄≥50岁、有慢性病、有脊柱手术史、手术时间≥180min、术中失血量≥300ml,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Ⅲ~Ⅴ级是患者脊柱术后SS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术中失血量、慢性病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SSI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ASA分级、术中失血量及慢性病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SSI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降低SSI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SSI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14年1月—2019年12月湖北省某肿瘤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全切术后SSI情况及检出病原菌,并进行其SSI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发生SSI 94例,SSI发病率为9.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普通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对切口感染造成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希望可以进一步减少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后的感染问题发生概率。方法:对六百例在普通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以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和额分析,通过全面通缉的方式找出医院内部普通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六百例在普通外科进行手术的疾病患者之中,手术结束后切口出现感染问题的有十七例,实际的感染率为2.8%。实际出现感染问题的普通外科手术类型及部位具体有阑尾炎手术部位、结肠手术部位、胆囊手术部位以及乳房手术部位等等,这几种常见的容易发生术后感染的手术实际的感染率为15.8%、29.6%、11.4%以及10.2%。结论:在患者接受普通外科的手术治疗以后,进行手术的具体类型、患者自身的年龄以及身体素质、在医院进行住院的具体时长以及手术切口的实际类型都是会造成手术后切口感染问题出现的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出院后随访对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实际发生情况,探讨出院后随访对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08年3月1日-9月30日普通外科1589例次住院手术患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手术患者建立出院后追踪档案,出院30 d时电话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589例次手术患者中发生SSI 15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9.75%,其中住院期间发生99例次(63.87%),出院后发生56例次(36.13%);出院患者实际回访率达95.78%,随访感染主要发生在Ⅰ、Ⅱ类手术切口类型,占随访感染的87.50%,出院后56例次SSI主要发生在乳腺、阑尾、胆道手术,占随访感染的51.79%.结论 在进行SSI目标性监测研究时,应使用标准的监控方法,加强对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追踪随访,才能获得更有效的监测数据,有助于获得SSI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以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通外科接受Ⅰ类切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发生术后SSI的2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和手术日期匹配接受Ⅰ类切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但术后未发生SSI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1 648例接受Ⅰ类切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发生术后SSI的患者共25例,SSI发生率为1.5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和术前住院时间长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发生SSI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686、3.326;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否、植入补片类型、腹腔镜手术与否、患者吸烟史等因素在导致术后发生SS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可增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发生SSI的风险,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可降低修补术发生S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376例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在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为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资料、手术部位感染易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结果:我院普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9%,同时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过长、及真累的手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口类型以及住院时间过长等。结论:做好手术感染控制,规范操作技术,重视术后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进行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1月在医院行喉切除术治疗83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喉癌患者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8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SSI 12例,发生率为14.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4h、全喉切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4h、全喉切除是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喉癌术后SSI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分期、全喉切除等指标有关,对相应因素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可减少术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SSI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感染患者的临床样本,分析患者病原学特点,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SI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有38例发生SSI,感染率为23.75%。感染患者共检出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58.62%,革兰阳性菌10株占34.48%,真菌2株占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术SSI的发生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引发胃癌根治术后SSI的主要病原菌,老龄、合并糖尿病、开腹手术等因素可导致SSI发生风险的升高,临床医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SSI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以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通外科接受Ⅰ类切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发生术后SSI的2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和手术日期匹配接受Ⅰ类切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但术后未发生SSI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1 648例接受Ⅰ类切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发生术后SSI的患者共25例,SSI发生率为1.5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和术前住院时间长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发生SSI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686、3.326: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否、植入补片类型、腹腔镜手术与否、患者吸烟史等因素在导致术后发生SS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可增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发生SSI的风险,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可降低修补术发生S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降低SSI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比,对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5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SSI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2.1%,革兰阳性菌20株占34.5%,真菌2株占3.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并发糖尿病、术后引流等与术后SSI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手术时间长、并发糖尿病是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SSI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高龄、手术时间长、并发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应重点考虑上述因素,并实施严密感染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联系,探讨PNI作为结直肠肿瘤病人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普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32例经病理确诊结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结直肠肿瘤术后的风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价PNI在SSI的预测价值。结果 :43例病人术后出现SSI,其中浅层或深层手术部位感染36例,器官/腔隙感染7例;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48对预测术后SSI的发生具有显著价值(曲线下面积=0.782,灵敏度81.1%,特异度6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3.42,95%CI:1.22-8.78,P=0.04)和PNI48(OR=2.35,95%CI:1.20-4.53,P=0.03)是预测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作为简单并有价值的临床指标,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预测SSI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SSI与腹腔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有效预防控制肝胆外科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2014年2月296例手术患者,采用前瞻性方法,监测SSI发生率与引起SSI的病原菌分布,观察腹腔感染CRAB的相关因素,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9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SSI 28例,发生率为9.46%;SS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危险指数等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发生率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较高,为14.02%,急诊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为18.18%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的8.76%;腹腔感染CRAB则与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因素如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有相关性。结论肝胆外科患者SSI、腹腔感染CRAB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普通外科43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采集可疑切口感染患者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0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9%;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19.0%、9.6%,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手术切口类型、手术的时间、肥胖、围术期贫血、营养不良、术前毛发剔除以及手术时机等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与管理,并且采取预防性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