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9月6-24日,湖北省部分乡镇棉农发生接触性皮炎暴发,共报告病例3047例,其中钟祥石牌、柴湖等镇报告1943例,宜城郑集镇等报道1104例.湖北省市乡皮肤科和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职业病防治所,省环保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3年8~9月我区某一村居发生一起急性皮炎暴发,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观察及病原体调查,证实为一起桑毛虫皮炎的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6岁,家庭妇女.因面、胸背红斑10个月,臀部红斑、溃疡伴疼痛6个月由其亲戚陪伴于2009年3月来我中心就诊.患者仅提供6份既往诊疗病历,拒绝提供病史.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病历均无病史记录,未予实验室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有"湿疹、接触性皮炎、SLE、天疱疮、脓皮病"等.给予泼尼松、氯雷他定、酮替芬等口服,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制剂外用,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体检: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前胸两乳房间、后背可见条索或不规则片状分布的暗红色斑片,部分斑片表皮缺如,可见陈旧性浅表糜烂面.臀部可见大片状暗红斑,部分表皮缺损呈虫蚀样糜烂、溃疡,创面洁净,无明显分泌物,境界较清,周边无红晕.初步拟诊:红斑型天疱疮?人工皮炎?取臀部浅表糜烂处组织病理检查:切片中部表皮缺失,其下浅层胶原纤维变性,两侧表皮轻度增厚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符合人工皮炎改变.诊断:人工皮炎.  相似文献   

4.
人工皮炎1例     
患者女,39岁.于2008年3月20日初诊.患者面部无明显原因出现红斑、丘疹、糜烂、结痂.伴瘙痒10余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为"湿疹"、"日光性皮炎"、"皮肤型红斑狼疮"等.服用过多种抗组胺药、泼尼松、氯喹、雷公藤及中药汤剂等,外用多种糖皮质激素类制剂,病情时好时坏.  相似文献   

5.
异位性皮炎的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儿童和青少年较多见 ,然而其发病情况各家报道不一 ,但研究表明 ,AD发病的总趋势是逐步上升[1,2]。了解疾病的流行及其有关因素 ,有利于对疾病致病因素、发病机理等的探讨。本文就近年来AD流行病学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综述。1患病率近年来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 ,AD的患病率正在逐步上升。Taylor[1]等的研究较具代表性 ,他们采用父母亲提供病史的方法 ,对3组分别出生于1946年(4624人)、1958年(14498人)和197…  相似文献   

6.
自制莲黄苏打液治疗隐翅虫皮炎39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9月10月,我院新建学生宿舍区出现大量毒隐翅虫(Paederus),从而引起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的爆发流行.在学校整治宿舍周边环境的同时,我教研室利用半边莲(Lobelia cknensis Lour)、藤黄(Garcinia henaburyiHook)等配制的莲黄苏打液用于治疗学生的隐翅虫皮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使用,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 dependence dermatitis,HDD)逐渐增多,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本病具有多形态损害、对糖皮质激素依赖、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Blaschko皮炎     
报告1例Blaschko皮炎.患者女,22岁.半年前右上肢及肩胛部见呈线状排列的红斑、丘疹,数周后皮损自行消退.皮肤科检查:右前臂伸侧近心端约1/3处至肩胛部见一连续性带状色素减退,近肩胛部有红色丘疹、鳞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灶性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表皮内细胞水肿及明显海绵水肿,可见淋巴细胞移入表皮.表、真皮交界处可见局限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Blaschko皮炎.  相似文献   

9.
幼儿手背丘疹皮炎为多发生在幼儿的一种皮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前多认为是一种接触过敏性皮炎,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本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表现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来我们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本病确与病毒感染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其皮损和病因学的关系,我们对4例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其中3例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晕皮炎1例     
患者男,26岁.右前臂屈侧色素痣周围出现湿疹样改变3个月余,于2010年1月2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右前臂屈侧色素痣周围出现红斑、干燥、脱屑,以瘙痒症状为主,未经任何治疗,中央色素痣颜色变淡,皮损逐渐扩大,遂来我科诊治.既往体健.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对苯二胺是染发剂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染发皮炎的主要致敏物质之一.研究表明,树突细胞的激活、某些细胞因子及γδT细胞等可能参与对苯二胺引起的变态反应.人类乙酰转移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基因多态性也可能与染发皮炎的发生有关.对染发皮炎可能涉及的免疫因素、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雷尼替丁(Ranitidine)是一种有效的H_2拮抗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在它的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的皮炎患病率较高。现将我们在某制药厂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红皮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临床表现为潮红、脱屑,累及全身或大部分皮肤表面.目前认为本病是对一些皮肤病或药物的反应状态,或可能并发于白血病、淋巴瘤或内脏恶性肿瘤.弓娟琴等[1]分析该病患者128例,71.1%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中银屑病所致者占48.4%,12.5%为药物过敏,5.5%继发于恶性肿瘤,10.9%原因不明.本病的预后取决于致病原因、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5例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的临床及实验资料,并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流行病学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控制乙肝病毒在我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性病是世界范围流行的传染病,病种多,流行面广,危害大。我们根据1994年—1997年间收治1620例城乡结合部性病患者,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统计分析1994—1997年间收治的1620例城乡结合部性病患者的数量变化(表1),可见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外来流动人口性行为的混乱,使这一人群患性病的人数显著增加,以致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是城乡结合部性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0岁.独居.因左上肢线状皮疹2d,于2009年8月来诊.患者1个月前因周身皮肤瘙痒于我院诊断为"皮肤瘙痒症",给予西替利嗪10 mg/d口服,2周前再次就诊,诉周身蚁行感,且可自己从身上捉到虫子,睡觉时可听到"虫子"爬行的声音,如其子女到来,"虫子"便藏起来了.将患者所认定的"虫子"即"皮屑"进行显微镜检查,镜下均未见螨虫、疥虫、虱、蚤类等寄生虫,镜检为阴性.请心理科医生会诊,诊断为寄生虫妄想症.给予抗焦虑治疗:多塞平25 mg每晚口服,同时给予抗过敏治疗,依巴斯汀10 mg/d口服.配合暗示疗法,告知患者多虑平为"杀虫药".2d后患者再次就诊,诉双上肢伸侧被虫咬伤.且自己用缝衣针将虫子全部刺死.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放射记忆性皮炎.患者女,54岁.因下腹部、左大腿内侧和骶尾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和水疱伴瘙痒、疼痛3 d就诊.起病前曾静脉滴注依替米星.既往有阴道黑素瘤和放射治疗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散在分布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放射记忆性皮炎.临床和组织病理上,该病需与Sweet综合征和嗜中性小汗腺炎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8.
人为接触性皮炎是指出于诊断和治疗目的人为主动性诱发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目前除斑贴试验外,在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是由二苯环丙烯酮(DPCP)诱导的人为接触性皮炎,因其具有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和激发新的免疫反应的功能,可用于斑秃、病毒疣、皮肤肿瘤、白癜风等的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包括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抗原竞争、炎症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19.
界面皮炎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组织学炎症类型,主要表现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尤其是乳头部位致密的炎症细胞浸润.多种炎症及肿瘤性疾病的组织学改变中均有界面皮炎的表现,包括扁平苔藓、红斑狼疮、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皮损、病毒疣、苔藓样型日光角化病和鳞状细胞癌等.研究显示,Ⅰ型干扰素可能参与界面皮炎的发病.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干扰素诱导细胞毒性攻击行为,作用于基底细胞引起界面皮炎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毒隐翅虫皮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荆州职业技术学院1106例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对病原虫进行采样及鉴定。结果发病率和性别无明显关系,裸露部位、距离毒隐翅虫滋生地越近、居住楼层越高发病率越高。结论干旱的夏秋季节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毒隐翅虫皮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