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进行超滤的临床应用价值,2005年1月~2009年4月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62例,其中62例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常规超滤(CUF)方式,超滤在体外循环转流平稳后或开始复温时进行.结果全组病例超滤滤出液体量550~5500(1933.61±925.42)mL.经超滤后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均有明显提高,血钾浓度达到正常.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超滤,可有效排出体内多余水份,快速浓缩血液,提高红细胞压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较高的血钾浓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王彦隆  房瑞芹 《当代医学》2011,17(17):98-9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心内科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过程当中应用膜式氧合器,以1:4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完成而鼻咽温度未恢复至35℃患者,行主动脉开放;升主动脉开放前加利多卡因100mg;依照患者的电解质检测情况合理补充血清钠、钾、镁离子;严重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合理增加辅助时间。结果在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当中,有39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约为72.22%;15例患者心脏通过电击除颤而复跳,约为27.78%。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77~279min,平均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6~189min,平均65min。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当中,选取膜式氧合器,可以确保充分的转流时间1:4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能够较好地促使心脏自动复跳;在心脏瓣膜置换术过程中联合多种辅助方法,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3.
检测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第3,8天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昨合物花环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结果显示:实验组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数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持续至术后3-8d。  相似文献   

4.
0 引 言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0月,我科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16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7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双瓣置换术54例.现将我们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162例,年龄为19~73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78例.二尖瓣置换术76例,主动瓣置换术32例,双瓣置换术5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42例.162例患者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18例,再次二尖瓣置换2例.所有患者均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胸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单纯主动脉瓣置换右房插管),从左上肺静脉放置左心引流管.阻断升主动脉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细胞因子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年5 月-2015 年5 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 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 例。麻醉诱导前15 min,观察组给予50 μg/kg 米力农,对照组则以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呼吸功能及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在对应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白介素10(IL-10)水平在对应的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给药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较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结论 米力农能调节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能改善左心室功能和保护肺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蔡海燕 《广西医学》1996,18(3):239-240
对50例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气酸碱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氧合正常,一般不会发生低氧血症,心肺转流中的主要问题是呼吸性碱中毒。心肺转流前后调节呼吸机等措施,呼吸性碱中毒可以基本纠正。  相似文献   

7.
88例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择期心脏瓣膜病变患者88例,其中女性55例,男性33例,年龄11~55岁,体重27~73kg,心功能Ⅱ~Ⅳ级。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使用Sarns 7400型体外循环机,预充液中加入晶体液、胶体液、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等成分,使体外循环中红细胞比容维持在25%左右,心肌停跳液使用晶体冷停跳液和4:1含血晶体停跳液。结果 体外循环阻断时间平均为77.38±19.63min,转流时间平均为120.41±32.47min,尿量平均为757.82±116.52mL,低血压20例,需要超滤12例,血尿6例,心脏复跳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或室颤共15例,需要除颤10例。术后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心功能衰竭,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应加强重要脏器的保护,合理选择预充液和人工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对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两组,Ⅰ组(10例)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Ⅱ组(10例)采用渚低温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在转流前,同中复温开始时及停机后1h,分别采血测定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转流期间和停机后1h,两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P<0.05);Ⅱ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在转流期间高于转流前(P<0.05)。结论: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易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保证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9.
刘梅  闵家新  胡卫  彭莉 《四川医学》2000,21(1):29-30
1986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院共施行因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后瓣衰再次换瓣手术13例。此组病例由于是第二次手术,病情重,心功能差。现将我们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男性3例,女性10例,年龄25~47岁,体重37~52kg,心功能Ⅲ级6例,Ⅳ级7例,心胸比例0.54~0.89,体外循环转流时间96~129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47~85分钟,自动复跳7例,电击复跳6例,死亡2例。1-2 方法:全组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使用丹麦Polystan和Sarn…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期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A-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内直视手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基础和必要的辅助,自从1952年Gibbon首先应用CPB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并取得成功以来,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CPB技术和材料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借助CPB的帮助,数以百万计的心脏病患者通过心内直视手术得到救治,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管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等也借助CPB进行许多复杂的手术.但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CPB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循环,它对人体内的各个脏器如心、肝、肾、肺等以及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有不良的影响.本文就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影响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地选取15例瓣膜置换病人,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5min、CPB结束、CPB结束后1h及术后第1天晨5个时段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血浆浓度。结果:本组病人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浓度在CPB前在正常范围,CPB结束后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1天晨、sICAM-1浓度下降至CPB前的基础水平,而sVCAM-1及sP-selectin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CPB可引起血浆多种粘附分子浓度增高,这可能与CPB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并成为CPB术后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心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浅体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对于肺部保护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共30例,分为浅体温体外循环组(观察组)和常规体外循环组(对照组)各15例。分析两组治疗对于肺部保护的作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建立前呼吸指数(RI)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6小时RI较体外循环建立前RI未见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6小时R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体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对于肺部保护作用优越。  相似文献   

14.
胡克俭  叶磊  王依明 《上海医学》1999,22(10):624-626
本组资料总结了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7年10月的123例再次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自1983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施行再次瓣膜置换术123例,男71例,女52例;年龄23~59岁,平均(46±15)岁;体重40~95公斤。术前心功能均为Ⅲ和Ⅳ级,胸心比(65.07±13.98)%,EF为(30.17±9.06)%。全组病人均为人工生物瓣膜术后7~11年因人工瓣膜退行性改变、钙化或撕裂而需更换人工瓣膜。再次二尖瓣置换术6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5例,…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 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IgA、IgM、IgG以及NK活性、IL-2、IFN-r 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术后上述各项指标水平降低,降低程度与体外循环时间长短有关。结论:体外循环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体外循环时间越长免疫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比其他手术更易影响病人的免疫功能,目前认为其具体机制包括:手术创伤、体外循环中血细胞的破坏、非组织配型输血、岂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温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缺血忆证实有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方法。该研究旨在探讨缺血预处理与术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例上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3-3缺血预处理方案,对照组不作缺血预处理。分别检  相似文献   

17.
心脏停跳和不停跳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停跳(AH)和不停跳(BH)瓣膜置换术(VR)体外循环(CPB)管理技术的特点。方法 观察201例VR患者,其中AH90例,BH111例。比较两组在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相比,BH组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较短,使用库血倒数和库血用量、钾和碳酸氢钠用量、术中失血量等较少(P〈0.05);术后血管扩张剂使用率较高(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在CPB管理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辩成形(TVP)19例,AVR+MVB31例,AVR36例,AV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1例,MVR+TVP43例,MVR67例,MVR+CABG3例,二尖辩成形(MVP)6例,三尖瓣置换(TVR)2例.结果 204例(98.13%)恢复出院,死亡4例(1.87%).死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表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加强固手术期处理,改进手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728例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5月,728例心脏瓣膜病人手术治疗,男334例,女394例。年龄12-85岁,平均52.7±6.3岁。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TVP)83例;AVR+MVR125例;AVR130例;A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5例;MVR+TVP114例;MVR243例;MVR+CABG4例;带瓣升主动脉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14例(Bentall术);二尖瓣成形(MVP)6例;三尖瓣置换(TVR)4例。结果发生左室破裂3例,抢救不及死亡;瓣周漏1例,再次换瓣治愈;多脏器功能衷竭7例,抢救成功2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抢救成功5例;心律失常82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均经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50例,经药物和电复律39例;自动复律8例,死亡3例;不明原因溶血3例,均未能存活。全组手术死亡14例,手术病死率1.9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手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