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预防及矫正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预防组为长期卧床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患肢踝关节处于功能位并穿夹板鞋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用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简称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矫正组为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实验组应用康复仪矫正。比较2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和下肢肌容积变化。结果在预防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在矫正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较高。两组30d时的下肢肌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高。结论康复仪比传统护理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足下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夹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下肢手术患者尿潴留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于下肢手术后应用PCEA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术后夹闭PCEA至排尿,但最长不超过5h,对照组持续开放PCEA,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0%(9/30),对照组为80%(24/3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手术后早期夹闭PCEA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穿戴由我科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 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可有效保持患肢功能位,增强下肢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观察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组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给予患侧下肢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根据患者踝关节背伸、内翻程度调节正负电极片位置及具体适应的刺激量30min/次,1次/d,每周6次,共3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电刺激.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并获取两组患者步态参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步速、步幅、步频、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均提高(P<0.05),步态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步行速度、步幅、步频、步行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称性步态参数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速、步频、步行周期等时空参数,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足下垂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预防足下垂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足下垂发生情况(干预有效率)及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下肢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足下垂的发生,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筒靴型间断气压治疗仪的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2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从患者入ICU当日开始给予IPC预防DVT,以7d为观察期,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双侧大腿周径、双侧大隐静脉流速.结果:在观察期内,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PC可预防DVT的发生.结论:IPC是预防重症患者发生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步态的影响,以探索纠正偏瘫足下垂步态的科学方法。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步行训练,实验组接受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辅助步行训练,以上治疗均每次3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左右步长差,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步速、左右步长差及下肢FMA积分、FAC分级、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步态,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气压治疗仪预防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将5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气压治疗仪按摩双下肢.对照组由护士每天两次为患者进行双下肢进行按摩及活动踝关节等护理.结果 实验组发生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预防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介入功能性电刺激对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梗死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早期介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步行能力(Step Test时间)评价患者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能改善脑梗死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足是昏迷、瘫痪、下肢功能障碍病人长期不能活动所致的并发症。为解决垂足问题 ,我们设计研制了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自 1997年 2月至 1999年 6月经 4所医院的临床应用 ,预防垂足有效率达 10 0 % ,矫正治疗有效率达 94.4%。现介绍如下。1 制作技术原理以功率为 2 5W ,使用电源为 2 2 0V、5 0HZ的电机为动力 ,通过行程开关控制电机正反转 ,[1] 使连杆机构来回移动 ,改变行程开关位置 ,以达到踝关节活动 ,角度可调至仰卧位背屈 0~ 2 0° ,跖屈 0~ 45°。使用计时器预定所需锻炼时间 (图1)。图 1 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2 操作程序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