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30例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术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疼痛护理、血糖控制及术前指导;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制动,观察患肢血循变化,做好使用抗凝药物的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30例除1例因导管通过失败而放弃介入治疗,余29例均手术成功,恢复良好,满意出院。[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使病人明确病情的现况和发展、愈合过程,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6例(21条患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条患肢治疗成功,临床症状缓解;1条患肢因腘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失败。[结论]球囊扩张术应用于膝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治疗,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惠贤 《中外医疗》2014,(3):154-154,156
目的分析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探讨有效护理办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行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83.3%,参考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62.5%(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患者良好的介入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是提高介入手术治愈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长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内长球囊扩张术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下肢血管造影+长球囊扩张术。结果治疗组18例24条患肢,靶病变共33处成功达标26处,术中通畅率为78.8%;治疗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情况及截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传统的药物治疗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可以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旁路手术(BPS)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76例膝下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记为PTA组,36例采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记为BPS组。结合随访结果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踝肱指数(ABI)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畅通率、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主要出现在中小动脉及微血管,不但主要供血动脉闭塞,而且缺血区侧枝循环严重不良,远端流出道不佳,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其截肢率极高.  相似文献   

7.
黄鉴政 《浙江医学》2001,23(9):553-55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建仁医师在导师指导下 ,对9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患者进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术 (PTA)。其中6例获得成功 ,6例患者管腔狭窄由扩张前 (67±15) %减至扩张后 (16±16) % ;通过随访21个月 ,无一例复发卒中。其中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3例头痛消失。既往由于颅内血管PTA治疗操作难度大 ,易导致远端血栓栓塞、穿透动脉闭塞、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等并发症 ,仅限于颅外狭窄、闭塞血管治疗。上述资料为PTA推广治疗积累了经验。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黄鉴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Deep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后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集的6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3)进行Deep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n=33)接受常规治疗.追踪观察两组6个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ep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高于常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形成术及支架置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6例.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定栓塞位置.对照组采用取栓、溶栓治疗,患者症状得不到改善或改善不明显者即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取栓治疗,若疗效不理想则采用球囊扩张形成术及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4.7%,其中痊愈15例,显效7例,无效12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1%,其中痊愈35例,显效6例,无效5例.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扩张形成术及支架置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手术取栓,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后病人随访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 ,以确定再狭窄率、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 1 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 5月随访资料完整的2 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其中 ,男 1 0例 ,女 1 4例 ,年龄 (4 4.87± 1 2 .91 )岁。随访时间(1~ 33)个月 ,平均 (1 7.2 9± 1 0 .1 )个月 ;结果 :术后左房平均压由 (3.2 7± 1 .0 6)kPa降至 (1 .37± 0 .78)kPa ,跨瓣压差由 (2 .65± 1 .31 )kPa降至 (0 .76± 0 .49)kPa ,二尖瓣口面积由 (1 .1 3± 0 .1 9)cm2 增加至 (1 .97± 0 .35 )cm2 。 4例 (1 6.7% )发生再狭窄 ;结论 :PBMV术后远期疗效良好。术前超声心动图计分、有无房颤、左房压为长期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足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近年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介入治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PTA组和PTAS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闭塞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闭塞血管通畅率均升高,与PTA组相比,PTAS组踝肱指数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术后随访2年,PTA组和PTAS组闭塞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7.7%和9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但PFAS治疗后踝肱指数和闭塞血管通畅率更高,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存在外周血管病的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及常规治疗,并行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行下肢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肢供血改善,伤口愈合。观察3个月,均未出现狭窄。结论下肢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相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优点,阐明该方法独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糖尿病足且下肢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4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其中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0例患者为单独移植组。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ABI)和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单独移植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疼痛评分、冷感评分和间歇性跛行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ABI和侧支血管生成数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单独移植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肢体总疼痛评分、总冷感评分和总间歇性跛行评分明显减低(P<0.05),ABI和侧支血管生成数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以患者溃疡面的变化情况为疗效判定标准,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较单独移植组高,有效率较单独移植组低。 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安全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金平 《医学综述》2009,15(14):2166-216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口径、长球囊的临床应用,降低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准确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对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及预后等至关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的患者行患侧肢体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并对狭窄处实施PTA,术后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抗凝治疗,其中4例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对比观察。结果在动脉造影中,4例病人显示有狭窄,血管直径〈50%,在28例狭窄〉50%的病人中,23(82.1%)进行了PTA。在2例病人中(8.7%)仅在近端主干施行了PTA。11(47.8%)病人仅在下主干施行了PTA,10(43.5%)在股及下主干施行了PTA。PTA之后,患肢动脉血液灌注获得明显的改善。仅在3例病人中出现临床复发。其中2例成功进行了第二次PTA。进行过PTA的23例病人中,1(4.3%)进行了踝上截肢术。结论作为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微创治疗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糖病病人的局部缺血性足溃疡。对于足部血管再生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王执兵  刘俊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251-252,267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32例,共34处病变,随机分配病例,20处进入CBA组,14处进入POBA组。采用IVUS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斑块质和量的变化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管腔面积增大程度(△LA)差异无显著性。IVUS下术后血管横截面积的增大程度(△EEM-A)、整个血管横截面积增大占管腔面积增大百分比(△EEM-A/△LA×100%)、病变两端参考血管斑块负荷增大(△PB)之和、CBA组小于POBA组(P<0.01或P<0.001);斑块面积缩小(△PB),CBA组大于POBA组(P<0.01);夹层发生率CBA组小于POBA组(P<0.05)。结论: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POBA的主要机制是血管的被动扩张,而CBA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压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了解本院缺血性糖尿病患者足病的发病比例,并评价以血管重建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病患者,根据体格检查、踝肱指数测定和血管影像学检查结果 筛选出下肢缺血患者,并计算其所占比例.同时予血管重建术治疗为主,结合抗感染等综合疗法,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糖尿病足病患者81例,确诊为缺血性糖尿病足病11例(13.58%),其中接受外科血管重建术治疗者10例,手术成功率为90.9%;9例患者创面愈合,2例截肢,临床成功率为81.9%.结论 明确缺血性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予针对性治疗,可大幅提高保肢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赵旭  任昊  王刃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66-69
目的 探讨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25例患者使用普通球囊开展PTA术治疗(研究1组),另外25例则选择药物涂层球囊开展PTA术(研究2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