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仪,对32例原发性高血压(EH)伴冠心病(CHD)和40例EH无并发症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进行24hABPM,观察ABPV及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等参数。结果:EH伴CHD组与高血压无并发症组、正常对照组比较ABPV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血压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PV亦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S与ABPV及动态血压均值有密切的关系。ABPV可能会成为颈动脉颈总动脉中膜厚度(IMT)进展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董建新  鲁跃华 《河北医学》2010,16(2):166-169
目的:了解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特点及血脂异常等羔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否有差异,探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男性患者比率、平均年龄、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4hSBP、dSBP、nSBP、24hPP、dPP、nPP水平及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血压、ABPM所示收缩压及脉压增大对CAS病变形成的影响更明显,男性比女性、年长、血脂异常程度愈重,对CAS痛变形成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苗  黄旭梅  林斌 《浙江医学》2003,25(7):403-404,409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方法 监测CAS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 (I组 )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 (Ⅱ组 )患者和颈动脉正常 (CAN)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 (24hMSP)、白天平均收缩压 (dMSP)、夜间平均收缩压 (nMSP)、24h平均舒张压 (24hMDP)、白天平均舒张压 (dMDP)、夜间平均舒张压 (nMDP)。 结果 CAS组及Ⅱ组的24hMSP、dMSP、nMSP均高于CAN组 (均P<0.05) ;Ⅰ组nMSP、dMDP、nMDP高于CAN组 (P<0.05) ;CAS组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AN组 (均P<0.01) ,而舒张压的各项测值与CAN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结论 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造成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 ,单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即可导致动脉内膜的增厚。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两者常存在明显相关性。24h动态血压提供的血压昼夜节律“非构型者”改变,往往提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较“构型者”严重。本文报道对64例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同时给予动态血压检测。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BP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64例H型高血压患者和6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结果 H型高血压组Hcy、24 hSSD、nSSD、nSBP、颈动脉内膜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颈动脉IMT与动态血压等指标单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颈动脉IMT与Hcy、24 h SSD、nSSD、nSBP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Hcy升高影响血压变异性,Hcy、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8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勺型组(n=113)与勺型组(n=72).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IMT≤1.0 mm组(n=76)和IMT>1.0 mm组(n=109).分析比较各组间临床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非勺型组和勺型组临床及生物化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组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各项参数值与勺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非勺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68.1%)显著高于勺型组(40.3%)(P<0.05).IMT>1.0 mm组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较IMT≤1.0 m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非勺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勺型高血压病患者大,且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者其血压变异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41-1342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thick-ness,IMT)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56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由4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组成。24 h监测患者的动态血压,并计算昼夜平均动脉压。结果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测定结果显示,10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44例患者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试验组患者的24 h、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这3个时期的血压水平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3个时期的血压变化幅度较小;试验组的血压变异性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失调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可将患者长期血压昼夜节律失常和血压持续升高作为判定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婉玉 《西部医学》2017,29(6):795-798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控制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36例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06例)和非颈动脉狭窄组(30例),其中颈动脉狭窄组患者依照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大于50%分为狭窄程度<50%组(142例)和狭窄程度≥50%组(64例)。患者在入院三天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5~7 d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狭窄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高于非狭窄组(P<0.05);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50%组nSSD、dDSD及dSSD水平低于狭窄程度≥50%组(P<0.05);狭窄程度<50%组及狭窄程度≥50%组血压昼夜节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临床中可通过纠正异常节律,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可起到预防及控制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1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资料,以24 h、日间、夜间3个时间段的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及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作为衡量BPV的指标,比较不同特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P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BPV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龄老人(年龄≥80岁)的24 h及日间SBPCV、DBPCV均高于年轻老人(年龄<80岁),而夜间SBPCV、DBPCV均低于年轻老人,仅夜间DBPCV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24 h及日间SBPCV、DBPCV均低于于女性,夜间SBPCV、DBPCV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粱超  林文果  刘丽  何江  雷开键 《四川医学》2009,30(3):359-360
目的研究反映血压波动程度的动态血压曲线平滑指数(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颈动脉正常组(CAN组)44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50例,对两组的动态血压曲线SI进行比较。结果CAS组24h收缩压SI(24hSIS)、24h舒张压SI(24hSID)、夜间收缩压SI(nSIS)、夜间舒张压SI(nSID)明显低于CAN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24hSIS、nSIS、nSID之间呈负相关。结论SI作为一种反映血压波动的监测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血压的波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压变异(BPV)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25例伴CAS的EH患者(CAS组)与99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的EH患者(NCAS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CAS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 <0.05);CAS患病率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相关(P <0.05);CAS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24h收缩压标准差(SSD)、24h舒张压标准差(DSD)等动态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24 h SSD均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19,1.587,均P<0.05). 结论 EH患者CAS的发生与BPV具有相关性,尤其是与24 h SSD独立相关,加强动态血压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患24小时动态脉压及其他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高血压病组(EH);高血压病并2型糖尿病组(EH+DM);正常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IMT≥1.3mm判断为颈动脉硬化。结果:EH组及EH+DM组收缩压及脉压均显高于对照组;EH+DM组24小时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和IMT均明显高于EH组(P<0.05);男性IMT大于女性(P=0.02);脉压、收缩压与IMT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脉压和年龄与IMT有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患,收缩压、脉压和年龄与IMT密切相关,但仅夜间脉压和年龄与IM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83例高血压病(EH)患者及72例糖尿病(DM)患者的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并判断斑块的性质。结果:DM组比EH组斑块总面积增多,斑块性质严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均可导致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其中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性质比高血压患者更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杓型组(32例)和异常昼夜节律组(96例),再将异常昼夜节律组分为非杓型组(68例)和反杓型组(28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志强  梁凌  庞振瑶  林芳  陈平 《广西医学》2004,26(4):498-500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正常对照组 10 0例 ,高血压病组 14 5例 ,2型糖尿病组 90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 10 2例 ,测定空腹血糖 (FSG)、血胰岛素 (Fins)、血和尿的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微量白蛋白 (Alb) ,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测定颈动脉中 -内膜厚度 (IMT)、斑块的发生率 ,并根据Crouse方法计算斑块积分 ;测定心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 ,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ISI、血和尿的β2 -MG、尿Alb、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LVMI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 <0 0 1) ;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ISI、IMT和斑块积分又较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高 (P <0 0 5 ) ;各组资料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 (IMT及斑块积分 )与年龄、体重指数、ISI、TG、LVMI及血和尿的 β2 -MG、尿Alb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损害 ,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 ,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心、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尹进   《中国医学工程》2014,(5):41-41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早期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监测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低BPV组和高BPV组,各150例,再选取正常血压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内膜中层厚度,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测定血清胱抑素和24h尿微量白蛋白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标志。结果观察组早期肾损害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PV组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较明显,而且早期肾损害相关指标高于低BP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肾损害相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价值。方法 对24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9%,以颈总动脉分叉部居多,以左侧为多见,且多为软斑、扁平斑,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高血压是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羽  杨晓霞  王庆霞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23-122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形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64例健康人(健康组),其中高血压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CAS组)两个亚组,同时根据动态血压形态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两个亚组,对各组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IMT-max)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杓型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IMTm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CAS的发生与动态血压变异形态的改变有关,可能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血糖、血脂、凝血谱等多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凝血谱等项目.78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1.26%,对照组15.38%,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组粥样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部位最多,占43%.糖尿病组血糖、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形成还与脂质代谢紊乱、凝血谱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监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探头对12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70例无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结果128例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72例,检出率56.2%,对照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13例,检出率18.5%,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在高血压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