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液灌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血液灌流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二组患儿均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观察二组临床疗效及皮疹消退天数。结果干预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体化护理可以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液灌流治疗后的皮疹消退天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其特征性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痛,腹痛、便血,及蛋白尿,血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1]。重症病例则有严重紫癜或反复发作,腹痛剧烈或消化道出血,肾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灌流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灌流组在此基础上加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指标如IgA、CRP、TNF-α、IL-6的变化。结果灌流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常规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组的血液指标IgA、CRP、TNF-α、IL-6下降幅度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在重症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可以短时间内较快清除炎症介质、免疫复合物等炎症因子,从而快速地缓解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2月本院小儿科过敏性紫癜患儿136例,按随机数字分为血液灌流加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抗过敏及肝素治疗,两组治疗5~10 d,血液灌流组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血液灌流加常规治疗组皮疹消退、腹痛和关节肿痛、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结论血液灌流可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血液灌流已成为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此技术属于有创操作,风险大,所需费用高,对家长及患儿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均会产生负性影响.探讨针对这些儿童进行心理分析,将心理干预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即加强对家长的基础知识教育,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对过敏性紫癜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 HSP)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见于成人的急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积皮肤、肾脏、胃肠道和关节,表现为紫癜性皮疹、腹部疼痛、紫癜性肾炎和关节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是HSP的主要免疫病理机制[1]。血液灌流能针对性的清除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大大降低炎症介质在HSP的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我科有12例患儿选用了HA280血液灌流器进行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对合并症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9.
回顾性总结血液灌流在3例反复发作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应用和护理,其中包括血液灌流的过程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要点。血液灌流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患儿施行血液灌流的前后,不但要注重患儿的病情观察、各项护理,同时也要注重患儿和家属心理状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确保治疗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文飞清  侯凌杰 《吉林医学》2010,(33):6038-6038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与抗过敏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3d后判定疗效。15例患儿中,5例施行了血液灌流的治疗,皮疹消退,无复发,腹痛明显减轻,血管神经性水肿减轻,疗效满意。10例患儿常规治疗,皮疹消退缓慢,疗效明显不如前者。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陶红  陈敏  王岭  郭江  黎晓兰  周琼   《四川医学》2018,39(6):666-66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抗炎、抗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分别从皮疹消退、消化道症状、神经血管性水肿、关节肿痛、肉眼血尿、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两组患儿体内Ig A、Ig A1以及异常糖基化的Ig A1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液灌流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较观察组患儿在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血清Ig A、Ig A1以及VVL与Ig A1结合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血管性水肿消退、关节肿痛消失及肉眼血尿消退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是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免疫反应来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肾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检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结果: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均有增高,患儿血液粘稠度呈高凝状态;经活血化瘀改变学液粘稠度,患儿皮疹无反复出现,尿蛋白转阴。结论:在血液流学变的检查下,对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出现的高凝状态,采用活血化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肾脏损害,促进蛋白尿及血尿、皮疹消退,减少长期应用激素弊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张建  陶少华  王斌 《重庆医学》2011,40(9):904-905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将23例重症HSP患儿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进行2~4次HP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观察患儿腹痛、血便、皮肤紫癜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腹痛、便血及皮肤紫癜缓解平均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4.
王文明 《当代医学》2014,(29):37-38
目的对应用血液灌流方式对患有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40例患有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0)。采用常规药物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重症过敏性紫癜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皮疹症状消失时间和共计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出现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方式对患有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269-1270
<正>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综合征,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对208例HSP患儿应用血液灌流(HP)进行辅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HSP患儿208例,其中男133例,女75例,年龄3~15岁,平均8±2.5岁,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均有重型皮疹、腹痛、肉眼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儿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价值;了解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特征,保障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抽取过敏性紫癜50例患儿,根据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50例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应用激素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男女发病比例、数量,并发症情况、误诊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过敏性紫癜50例患儿中,高发群体主要在4~15岁之间,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比例为1.2:1,经过诊断有25例出现皮肤紫癜;10例出现腹痛;15例出现关节炎症反应;肾脏表现有10例.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性反应以及肾脏表现等,好发于春、冬季节,有时可能会因并发症发生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而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进行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测定HSP患儿28例,正常人24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HSP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M、补体C3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IgG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全血表观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相对粘度(Eh)、红细胞刚性指数(Rh)、还原粘度(Ei)较正常对照组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初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及用药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对 19例HSP患儿及对照组 19例非HSP(疑诊心肌炎 )患儿血液流变学比较 ,同时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 7~ 10天后复查血液流变学。结果 HSP高切变、低切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或 0 .0 0 1)而红细胞的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结论 HSP全血粘度升高 ,积极处理高粘滞血症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右江医学》2017,(3):308-3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经临床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腹部超声特征。结果 76例患儿中有64例在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肠壁增厚,增厚肠壁血流较周围正常肠壁增多且伴肠蠕动异常,病变均位于小肠,部分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盆腹腔积液。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壁增厚比例明显高于无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声像图改变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超声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肾脏损害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比较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与非HSPN患儿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以7~10岁学龄期儿童最常见,占44.1%,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占70.6%,最常见的诱因为感染,占52.9%,临床表现以双下肢及臀部皮疹、腹部症状、关节痛常见;本组有31.4%的患儿出现紫癜性肾炎,HSPN组与HSPN组患儿在年龄、反复皮疹、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临床表现典型,年龄大、皮疹反复发作及高凝、高胆固醇是患儿发生HS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