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IPM)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分型,探讨基因分型检测在鉴别亚胺培南耐药的意义。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221株,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评估其药物耐药性,并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证。应用PCR方法鉴定菌株,检测菌株的KPC、VIM、NDM及OXA-48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17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均表现出对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甚至出现对所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临床出现耐药菌株的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目前在该院的耐药菌株基因型主要以KPC-2型基因为主,占总耐药菌株的15/17,同时也出现了NDM-1型(1/17)和VIM-2型(3/17)和OXA-48(1/17)。结论 KPC-2型是该院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主要型别,对肺炎克雷伯感染患者耐药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杭州市近年来自然水体中细菌耐药情况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分别于2007、2008及2010年采集杭州市4个自然水体的水样,检测水样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以及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并用K-B法分析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检测年份中,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与2007年相比,2008年菌株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情况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010年细菌对抗生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2008年下降显著;细菌有从单纯耐药向多重耐药转变的趋势,2007、2008和2010年仅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的比例分别为60.00%、39.02%和26.32%,呈下降趋势;而多重耐药细菌的比例增加明显,分别为17.50%、29.27%和48.68%.结论 近年来,杭州市自然水体中细菌的耐药情况有所改善,但有单纯耐药向多重耐药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百日咳存在病例增多趋势,并可能持续数年。此文旨在对耐药百日咳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及临床诊疗,耐药菌株的耐药相关分子机制,流行菌株抗原性的变异等方面进行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志贺菌属腹泻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方法:于2005年-2011年对兰州市、武威市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菌株和2起幼儿园食物中毒分离的宋内氏志贺菌株进行了血清型分型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7年共采样4546份,分离到志贺菌773株,阳性率为17.00%。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B群)居优势514株,占66.49%,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D群)256株,占33.12%。分离菌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10种。结论:甘肃省细菌性痢疾菌群仍然是腹泻的首要病原,不同年份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9—2013年腹泻病例分离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广东省通过全球沙门菌加强监测系统(ESS)收集的腹泻病例分离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对耐药和中度敏感菌株的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耐药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结果广东省2009—2013年间通过ESS监测系统共分离到沙门菌2939株,其中耐环丙沙星菌253株(8.61%),中度敏感菌665株(22.63%)。7岁以下携带耐药菌株的病例占总携带耐药菌株的病例的73.52%(186/253),携带中度敏感菌株的病例则为总携带中度敏感菌株的病例的76.84%(511/665)。2009—2012年环丙沙星耐药率呈升高趋势(P0.01)。东莞、佛山、广州、中山及珠海地区分离到的耐药菌株占全省的86.96%(220/253)。253株耐药菌株涵盖34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I4,5,12:i:-、肠炎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PFGE结果显示同一血清型中有部分相同的克隆系,呈现高多态性。结论广东省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总体耐药率低,2009—2012年间逐步升高。耐药菌株PFGE型别多样,呈现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妇女产道内B群链球菌(GBS)的定植率和耐药现状,为孕妇产道GBS常规筛查、预防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产检的妊娠35~37周孕妇208例,取阴道和直肠棉拭子标本进行GBS的分离、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纳入的208例孕妇中,有19例GBS培养阳性,定植率9.13%。19株分离出的GBS菌株中,11株(57.89%)对红霉素耐药,8株(42.11%)对克林霉素耐药,15株(78.95%)对四环素耐药,7株(36.8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6株(31.57%)对氯霉素耐药,未分离出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9株GBS菌株对青霉素的MIC值,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青霉素的MIC均≤0.062 5μg/ml,未分离出青霉素敏感性降低的GBS菌株,而19株GBS菌株对红霉素的MIC值均0.25μg/ml,即均对红霉素耐药,其中有9株菌株对克林霉素耐药,10株对克林霉素敏感。结论相比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高耐药率,本研究中,GBS对其一线治疗药物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本研究尚未分离出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也未分离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深圳市2002—2008年分离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法对60株伤寒沙门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菌株对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等敏感率超过90%,对利福平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奈啶酸。7株菌耐受3类及以上抗菌素,部分菌株交叉耐药。结论菌株对氟喹诺酮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是目前临床治疗伤寒的一线药物,也是多重耐药菌株所致伤寒的首选药物。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生应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正确选用抗菌素治疗伤寒和防止耐药菌株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感染现状及其耐药变迁。 方法 收集中山市中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分离出的2 171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2 17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其中产ESBLs株564株,占25.98%;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普遍高于不产ESBLs株,产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未见耐药菌株,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99.11%。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 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及时监测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应根据不同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6年—2019年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通州区2016年—2019年门诊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进行菌株毒力基因检测,应用MIC法进行耐药试验。结果 2016年—2019年通州区DEC菌株检出率为13.05%(217/1 663),检出率逐年增高。20岁~39岁年龄组DEC检出率最高,其次为0岁~5岁组和≥60岁组。EAEC为主要型别,其次为ETEC和EPEC,不同年龄组的DEC型别构成不同。ast A和pic是EAEC主要的毒力因子,ETEC以lt、sth、stp基因为主,部分菌株也含有ast A和pic基因。DEC菌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多肽类及三代头孢较为敏感,多重耐药菌株占60.37%。结论 通州区DEC以EAEC为主,毒力基因组合具有多样性,ast A和pic可在不同型别菌株中转移。菌株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耐药基因易传播,应重视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保定、郑州、洛阳三地阴性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菌株的分离率和基因型,并了解常见菌株的耐药率。方法收集2014年6—9月保定、郑州、洛阳三地医院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的阴性菌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统计各地收集到的阴性菌株数量,并鉴定各地产ESBLs菌株数量,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煮沸法提取产ESBLs耐药菌质粒DNA,采用PCR技术检测TEM基因型的菌株数量,并统计主要阴性菌株的耐药率。结果保定、洛阳、郑州三地共收集阴性菌株163株,其中保定占25.2%,郑州占45.4%,洛阳占29.4%,菌株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分别占为56.4%、38.1%,产ESBLs菌占27.0%,其中保定、洛阳、郑州产ESBLs阴性菌株的构成比依次为19.5%、20.8%和35.1%,TEM型占59.1%。对耐药情况监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甚至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结论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日益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标本分离的产ESBLs菌株流行的主要基因型是TEM型。  相似文献   

11.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由于菌株的变异和滥用抗生素,自1976年美国发现2例耐青霉素治疗的淋球菌病例以来,淋球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其治疗。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染色体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等原因,淋球菌逐渐产生了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为了解上海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耐药现状,我们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995年和2005年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瑞安市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IS6110指纹图谱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3月本院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培养,菌株鉴定,药物敏感实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耐药的菌株进行RFLP分析。结果 516份培养阳性标本中468株(468/516,90.7%)为结核分枝杆菌,48株(48/516,9.3%)为非结核分枝杆菌。468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12.8%、8.3%、7.7%、3.2%。根据耐药谱分析393株(393/468,84.0%)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药物全部敏感,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耐药的菌株有36株(36/468,7.7%)。36株多重耐药菌株RFLP分析主要分为2组。结论瑞安地区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为散发存在,外来民工为高危人群,需要更好地对外来民工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菌株来源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48株,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出的重复病原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标准计算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筛选出耐药菌株,加入7种常用抗菌药物,测定其他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菌株的药敏情况。提取耐药大肠埃希菌株的DNA,加入适宜引物,进行扩增,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为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87株占25.00%,87株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大肠埃希菌中gryA耐药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于低水平的MIC耐药菌株,而parC和PMQR的耐药基因均主要发生在MIC值在4~8μg/ml、16~64μg/ml两个浓度区间的耐药菌株。gryA基因S83L、D87N两个位点,及gryC基因的S80I、A108V两个位点的突变情况在MIC值各个范围内突变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非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对很多其他的抗菌药物也具有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中的耐药基因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B族链球菌(GBS)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 523例标本分离获得的B族链球菌339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检测菌株耐药基因ermA、ermB、ermC、ermM、ermTR、mefA、mefE、PbpX;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GBS在临床标本分离率为9.62%,339株GBS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71%、64.86%、40.10%和22.84%,且2012-2015年耐药率逐年上升;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近2年出现耐药菌株,未见头孢噻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检出耐药基因主要为ermB,其次是mefE、mefA和ermTR,少数菌株检出ermA、ermM、ermC、PbpX;ermA、ermTR、mefA的阳性率逐年上升。结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GBS首选,近2年出现少量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同时检出的耐药基因增多,应引起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特点及菌株的分型耐药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181株伤寒副伤寒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其中的136株伤寒菌株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24/10万,发病以5~10月份为多,苏州、南通、盐城和扬州4市是高发地区,人群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异。136株伤寒菌株可分为14个型,分型率73.21%,噬菌体菌型主要为J1、M1和D2,分别占可分型菌总数的14.29%、13.39%和10.71%。不同年份伤寒菌株的分型率不同。伤寒、副伤寒菌株均对磺胺、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副伤寒菌株的耐药谱较伤寒菌株宽。结论: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人群职业分布无明显变化,但男性发病年轻化。噬菌体分型结果显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菌型变化不大,除以往耐药的M1型菌株外,J1型菌株的耐药性也普遍较高,且有多重耐药现象;副伤寒甲出现的比例逐年增高,且其耐药率及耐药谱均较伤寒菌株高或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非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用K-B法和双纸片扩散法对大肠埃希菌的药敏和ESBLs表型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结果ESBLs检出率为52.11%,未分离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产ESBLs菌株多数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75.68%,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可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必要时联用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耐药葡萄球菌属感染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同步检测葡萄球菌属产β-内酰胺酶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等3种类型耐药菌的耐药表型。结果 141株葡萄球菌属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阳性率95.7%;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阳性率63.8%;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阳性率(D试验阳性)39.0%;红霉素耐药率高达91.5%;克林霉素非诱导耐药率为41.1%,克林霉素总耐药率为80.0%;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在MRS中为36.9%,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中为43.3%。结论注重葡萄球菌属多种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从1997~1998年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各种标本中检出各种致病菌共1181株,其中C~ 细曲294株,C~-杆菌735株,真菌152株。经耐药试验提示耐药菌株及多耐药菌株日益增加,耐药性不断增强。G~ 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81.29%、80.49%、74.29%,C~-杆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平均耐药率分别为93.27%、6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耐药性情况及菌株间亲缘关系,为临床用药及菌株追踪溯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2015年部分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的77株奇异变形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20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并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法对77株耐药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检测的20种抗菌药物中,奇异变形杆菌对红霉素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97.4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吡肟最为敏感,耐药率均仅为2.60%和7.79%;77株奇异变形杆菌可划分为16(I~XVI)个基因簇,54株菌株相似性70%。结论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谱种类繁多。从分型结果得出,奇异变形杆菌菌株基因型相对多样,菌株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诱导汉赛巴尔通体对红霉素的耐药菌株,初步探索其耐药的发生规律。方法选取对红霉素均敏感的汉赛巴尔通体参考株Houston-1(ATCC 49882)和6株国内猫分离株作为出发菌株。出发菌株连续培养3代后开始诱导,红霉素起始浓度为出发菌株初始MIC的1/4,逐级倍增诱导浓度,直至菌株停止生长或诱导成高度耐药菌株。采用E-test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耐药前后试验菌株对红霉素和其他10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MICs)。同时测定出发菌株无药传代后菌株的MICs值。结果经过12代诱导,6株菌除获得对红霉素耐药(MIC值256 mg/L)外,对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也产生耐药(MIC值256 mg/L)。出发菌株自然传代30次后,有4株菌对克林霉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情况没有变化。结论通过体外浓度递增法首次成功诱导汉赛巴尔通体对红霉素耐药,并产生对同系药物阿奇霉素的耐药和林克酰胺类克林霉素的耐药,提供了苛养、包内寄生菌耐药菌株模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巴尔通体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相关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