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诊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的宗旨贯穿于《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通篇。本文拟从配伍、服法、瘥后、禁忌等多方面对《伤寒论》保胃气之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并简单列举后世对保胃气学术思想的继承发展。蔡辉教授将保胃气学术思想应用于风湿病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因而得出调理脾胃是风湿病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2.
胃气又称中气,即脾胃之气,保胃气学术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张仲景将保胃气学术思想首次运用于临床实践,对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张仲景不仅通过审察胃气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而且在方剂配伍、方剂使用、药量甄选及药物煎服、药后调护上都注重保护胃气。故从判断预后察胃气、治疗用药保胃气、煎服调护养胃气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保胃气的学术思想。笔者受张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启发,临床辨治肺胀病时重视调理脾胃,认为脾胃亏虚是肺胀病重要的病理基础,培土生金法是其主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重视脾胃、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虽然没有直接论述《黄帝内经》中的脾胃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内容,但是脾胃理论已被仲景运用于《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中。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有关胃气旨意,在其《伤寒杂病论》中不论外感内伤,抑或杂病,均时时顾护中土,保养胃气,并且开后世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和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说等的先河,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伤寒杂病论》顾护胃气的思想有三层深意,即保胃阳,护胃阴,补胃气,防止攻伐过度伤及胃气,理法方药,煎服方法及病后调护,时时以顾护胃气为要,对于疾病的诊疗以及预防调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也有重要作用,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  相似文献   

4.
论龚廷贤的脾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河北中医》2004,26(4):318-320
脾胃学说起源于《内经》,形成于李东垣,后世医家不断发挥,广泛用于临床。龚廷贤出身于世医之家,精岐黄家言,悬壶60余载,学验俱丰,以重视脾胃而闻名于医林。所不同的是,龚廷贤不仅在临证中突出脾胃,更是将重视脾胃的学术主张贯穿于养生康复、延年益寿。这在其所著《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书中如阳明病篇、太阴病篇所包含的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阐述的中医临证思维,尤其是对外感疾病与脾胃基础疾病的辨证关系,及其中所包含的外感兼夹脾胃病时的辨证论治方法,更为后世医家重视,  相似文献   

6.
脾胃理论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脾胃理论的形成有其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一书中,对脾胃就很重视,并且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到金元时代的李东垣,继承前人学说,接受张元素“运气不齐、古今异轨”的进步思想,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著成医学史上有名的《脾胃论》一书,奠定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不断补充  相似文献   

7.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倡导"独重脾胃"的辨证体系,形成了脾胃学派,对后世影响巨大。李东垣在临证组方中尤重视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病,文章旨在探析"脾胃"之特性与风药的功效特点,对李东垣的"风药健脾"之理论机理及其临证运用经验予以分析、总结,体悟其中方药运用之理,以期为后世临床运用"风药健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被后人奉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后世中医临证医学的基石。张仲景临证十分重视脾胃之气,肺与脾胃经络相关、脏腑相连,故肺系疾病的治疗可以从调理脾胃入手。本文阐述了肺与脾胃相关理论,将肺系疾病分为肺系外感疾病和肺系内伤疾病,从益胃以助解表、益胃生津滋肺、温中培土生金、健脾益气扶正、温阳培土制水、清热和中平喘、行气通腑除邪7个方面梳理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从调理脾胃论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为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论治之鼻祖的《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之秘旨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通篇。从承前启后重视脾胃,六经发病重在脾胃,六经传变脾胃为枢,治疗原则无犯胃气,立法处方法重脾胃,调理脾胃寒热虚实,提出治禁源于护胃,煎服调护顾护脾胃,预后吉凶胃气为本,病瘥调理继培后天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朱丹溪“六郁学说”与脾胃关系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郁学说”为朱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六郁学说”临证时也处处体现脾胃观的思想,后世诸医家对此论亦多有阐述,故其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