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艳杰  田伟  胡越  刘艳刚 《光明中医》2024,(6):1132-1135
目的 探讨旋覆代赭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胃癌术后化疗致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化疗前均给予昂丹司琼治疗,治疗组加用旋覆代赭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第1天、第2天、第4天不同程度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联合耳穴压豆能够增强止吐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13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胃瘫缓解时间(16.60±7.21)d。痊愈率7.69%;有效率92.31%。症状显效率30.77%;症状有效率69.23%。结论: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有助于胃癌术后胃瘫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旋覆代赭汤口服在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疗效。方法:将92例乳腺癌手术后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手法和旋覆代赭汤口服,疗程为4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84.78%,6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旋覆代赭汤口服可以较好地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该方案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化疗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口服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穴位注射山莨菪碱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法,4周后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优于对照组的71.9%(P0.05)。结论口服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化疗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耳穴按压治疗肺癌化疗后胃肠反应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常规止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止吐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旋覆代赭汤加减、耳穴按压治疗,中药汤剂服药天数为1周,耳穴治疗3次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联合耳穴按压可有效缓解肺癌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减少激素及止吐类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旋覆代赭汤防治顺铂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盐酸昂丹司琼止呕,治疗1组予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甲氧氯普胺止呕,治疗2组予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止呕,观察3组呕吐有效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急性期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72.2%、61.1%、83.3%,治疗2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3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33.3%、66.7%、77.8%,治疗1、2组有效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治疗1、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组KPS评分好转率分别为22.2%、61.1%和72.2%,治疗1、2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7%和11.1%,治疗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甲氧氯普胺、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对治疗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化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1例。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30/31)和80.65%(25/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获得理想临床效果,症状消退,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胃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临床上对于Ⅱ、Ⅲ期胃癌实施手术后往往需化疗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延长复发时间。目前多数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氟尿嘧啶治疗,虽然临床效果显著,但常常因其毒副作用大不能规律应用化疗,甚至中断化疗,影响术后总体疗效。故寻找一种辅助化疗手段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化疗耐受性具有很重要意义。笔者近年来采用独参汤联合旋覆代赭汤辅助胃癌术后化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旋覆代赭汤为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显著,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旋覆代赭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8月共收集我院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香砂六君子汤组、旋覆代赭汤组和香砂代赭汤组。四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香砂六君子汤组口服香砂六君子汤,旋覆代赭汤组口服旋覆代赭汤,香砂代赭汤组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和旋覆代赭汤,日1剂,共治疗20天后,观察四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及3月内复发率。结果:香砂代赭汤组总有效率为93.3%,香砂六君子汤组为86.6%,旋覆代赭汤组为83.3%,对照组为76.6%,香砂代赭汤组优于其他三组(P0.05)。治疗前,四组患者症状积分、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症状积分、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香砂代赭汤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香砂代赭汤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三组(P0.05),3月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香砂代赭汤可以明显提高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较快改善症状,且复发率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香砂六君子汤及旋覆代赭汤。  相似文献   

11.
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药理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组成药物相同、但配比不同的三方: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差异,为其临床不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炭末推进、黑便排出、氨水引咳、酚红分泌等理气、泻下及止咳化痰等有关实验.结果:三方大剂量均显著增加炭末在小肠推进距离,小剂量时仅厚朴三物汤有效且与小承气汤差异显著;三方大剂量均显著缩短小鼠出现黑便时间,增加6h内黑便排出总量,小剂量时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即呈现明显泻下作用,厚朴三物汤无效;厚朴大黄汤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并显著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而其它两方作用不明显.结论:小承气汤泻下作用较强,厚朴三物汤理气效果较好,厚朴大黄汤止咳化痰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吕卫华 《河南中医》2011,31(7):750-75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艾滋病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后,33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7例,未愈0例,治愈率为78.8%.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进行药效学比较,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新鲜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和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三个方面的影响,考察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的差异。结果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均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新鲜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且两种汤剂等剂量间的抗炎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剂量组的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其中,两者的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且等剂量的配方颗粒组优于传统饮片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相似或优于传统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地格达-4味汤(DGD-4D)的煎煮工艺,为蒙药汤剂煎煮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DGD-4D为模型药,比较了不同蒙药煎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指标成分秦皮乙素、栀子苷、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含量,以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DGD-4D的煎煮工艺,使用Design-Expert8. 0. 6软件进行回归模型拟合,建立工艺参数预测模型,并对最优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确定DGD-4D最佳煎煮条件为加40倍量水,煎煮17 min,煎煮1次;秦皮乙素、栀子苷、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转移率以及浸膏得率分别为70. 01%,94. 11%,61. 23%,92. 32%,32. 89%。结论:建立了DGD-4D的最佳煎煮方法,对于提高蒙药制剂水平以及保证其临床疗效的一致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方法:采用传统煎药器具砂锅煎煮,以出膏率、结合型蒽醌、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大黄后下时间等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煎煮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时间30 min,沸腾后煎煮25min,大黄后下10 min。结论:采用传统煎煮方法建立大承气汤煎煮工艺标准,为提高大承气汤汤剂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有效成分的含有量差异。方法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溶液的分析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B⁃BP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没食子酸),230 nm(芍药苷),330 nm(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柱温30℃。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6.81%~99.01%,RSD 0.81%~1.58%。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四物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9,(2):179-184
目的:比较温经汤传统煎煮方法和现代医疗机构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为温经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方法所得汤剂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β-蜕皮甾酮、甘草苷、阿魏酸、甘草素、肉桂酸、桂皮醛、丹皮酚、甘草酸铵的含量,并对两种方法所得汤剂的总皂苷和浸膏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的汤剂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肉桂酸、甘草酸铵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蜕皮甾酮、阿魏酸、桂皮醛、丹皮酚、总皂苷、浸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煎煮方法所得的温经汤质量存在差异,医疗机构煎煮法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分煎与混煎化学等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分煎与混煎对大承气汤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了大承气汤分煎液与混煎液的侵膏重量、番泻甙A、辛弗林及柚皮甙的含量。结果:以上化学指标在两种不同制备液中无差异。结论:可初步认为大承气汤分煎制备液与混煎制备液具有化学等值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三黄泻心汤合煎与分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合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低于分煎样品中的含量。结论三黄泻心汤分煎样品的药效是否比合煎样品的好,还应该通过临床实验才能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厚朴三物汤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中厚朴酚含量.方法采用 Shim-pack VP-ODS(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溶液(80∶ 20);检测波长为29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配方颗粒汤剂中厚朴酚平均含量为0.1191mg·mL-1,RSD为19.58%(n=3);饮片汤剂中厚朴酚平均含量为0.0753mg·mL-1,RSD为100.1%(n=3).结论厚朴三物汤配方颗粒汤剂与饮片汤剂的色谱图基本一致,配方颗粒汤剂中厚朴酚含量比饮片汤剂高,而且配方颗粒汤剂较饮片汤剂稳定,相对容易控制质量,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