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思荣辨治咳嗽,在继承了先贤整体论及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务实地补充了自己的新解。临证中擅长运用温病学理论,倡导和调气机的指导思想,从三焦气化功能角度辨证,采用宣降同用,化润并举,上下分消等法论治咳嗽,引入因时参辨,灵活施药,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优势,临证思辨,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
王春生主任认为,人多为热性体质,风邪夹寒、夹热、夹燥侵袭肺系,速入里化热,故咳嗽多为痰热咳嗽;从六邪辨证、脏腑辨证分析,辨治咳嗽由肺入手,同时兼顾他脏,用自拟桑杏止嗽汤清肺润燥、止咳化痰,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正>曾定伦主任中医师治疗咳嗽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喜用宣上、化中、泻下三法施治,辨证兼予驱邪、补虚、滋阴兼泻下之法,现将其临证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素问·咳论》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引发咳嗽。肺主气,司呼吸,上连咽部,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华  相似文献   

4.
杨俐  傅健 《四川中医》2010,(1):8-10
本文介绍傅培宗主任中医师辨治咳嗽经验。临床诊辨重查舌观神、细辨痰液,不仅重视治痰,且提倡以宣降肺气为要,强调久咳祛邪不可伤正,调补脾肾是治久咳之本。  相似文献   

5.
李翔  王超  杨冬梅  王桃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1925-1927
<正>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常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可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疾病。咳嗽发病率高,若失治误治,则成痼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对咳嗽的辨治认识独特,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徐灵胎亦云:“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中医药在治疗咳嗽方面有其独到的方法。蔡宛如主任中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对于治疗各种咳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择要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阮师临证治咳,常备十一法,实证治有八法:(1)辛温散邪法,适于冬日风寒犯卫咳嗽者;(2)辛凉解表法,用于春日风热犯肺致咳者,临证对于风热咳嗽轻症,多用辛凉轻剂桑菊饮;(3)清热涤暑法,用于夏日暑温犯肺、肺络不通而咳者,常兼暑伤气津之症,选方清络饮;(4)润燥止咳法,适用于秋季外燥犯肺或内生燥热咳嗽,多兼见诸窍不利,或伴表证;(5)清化湿热法,适用于长夏湿温犯肺者,常兼见湿邪困表之证,常选用吴塘上焦宣痹汤;(6)清利少阳法,适用于邪犯少阳,三焦不利,饮逆犯肺者,此多伴见少阳证侯;(7)温化解表法,适用于外寒内饮或痰饮内伏,饮逆射肺而咳者;(8)解表通腑法,适用于风热壅盛,腑实内结,上下郁闭而咳者。虚证者,(1)培补卑监法,适用于久咳脾虚痰湿内盛者;(2)养阴润肺法,适用于久病咳嗽,气阴亏耗,失于清降者;(3)补肾摄纳法,方用冯氏全真一气汤,临证对于咳久作喘,肾虚失纳者,颇具功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2):213-215
目的:通过总结高上林主任医师多年临诊经验,探寻对咳嗽病行之有效的治法。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并附以经典病案,进一步证实其疗效。结论:不拘泥于古法,强调西为中用,最后明确病因病机特点、所累及脏腑、传变规律,进行针对性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申春悌教授是江苏省名老中医,其临床辨治咳嗽以辨证准确、用药轻灵为特点。本文以申教授治疗咳嗽的医案为研究对象,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其治疗咳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利兴以中医闻诊理论为指导,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通过辨咳声部位之深浅,咳声性质之紧闷、急促、清脆、重浊,咳声之急缓,咳嗽之有痰、无痰,咳嗽时间的不同,以及伴随症状等方面对咳嗽分型辨证进行指导,补充了中医望诊、问诊、切诊之不足。通过闻咳声之不同,结合证型特点,进行分型辨证,方证结合,在临床中治疗咳嗽条理清晰,疗效显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咳嗽总的病因为六淫之邪犯肺为诱因,脏腑失和为内因,虚实夹杂为一般规律,基本病机特点为肺失宣降,因此固本补虚,调畅气血,兼宣肺散邪,调畅肺气,恢复肺气的正常宣降,标本兼顾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晏师论治变应性咳嗽,关注患者的先天禀赋及情志变化,注重中西医治疗,以西药快速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则强调固本为要,预防复发,中医治疗以扶脾助运使脾土得旺,气血旺盛,五脏和调,肺金亦生,佐金平木,兼补益肺气以固表,同时重视宣解,兼降气化痰,注重顺应功能,调畅肺气,通利枢机,久病补虚,适当养阴,使肺得清润,兼顾养血活血,行气化瘀,使肝体得养,血脉通畅。  相似文献   

12.
汪再舫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病位在肺,由于肝气犯胃所导致,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注重肺肾有别,不忘祛风,强调咳嗽证治要"三辨":辨外感与内伤、辨咳声及辨咳痰。  相似文献   

13.
刘永年教授擅长从肝论治与激素相关疾病,将围绝经期综合征分为常症与变症,精亏为常,肝失疏泄为变,在临床辨治中常通过疏、抑、清、养四法调肝,调整气机,燮理阴阳,恢复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刘老还指出疏、抑、清、养4法既可单用,亦可兼用,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袁青教授认为针对儿童抽动症的治疗,应从调神入手,通过针刺既调节精神情志,又可调节生命之神,在原有的"靳三针"体系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靳三针"调神针法为主来调通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并联系经络、脏腑辨证施治,根据病候所在的部位及经络,按照经脉主病和经络循行的特点进行归经,应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同时还善于根据局部症状而采用随证配穴,根据每个部位的抽动情况在局部灵活加减穴位。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瘀阻脏腑;湿毒内蕴、毒瘀内结;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应遵个体化,分期治疗。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杨文华教授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使用。杨文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骨髓纤维化临床上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夹瘀、阴亏血瘀、阳虚血瘀、毒热血瘀。无论哪种证型,总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针对血瘀不同证型,分别应用不同的化瘀法。杨文华教授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外治作用,运用中药研末外敷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作用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毒副反应。杨文华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辨清病位,善辨脏腑;调节免疫,预防转白;专药对药,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16.
裴晓华教授认为,畏寒症表现相似,然患者体质及发病原因各有不同,治疗用方也不拘于一法。肾阳不足,冲任失调证,多用二仙汤加味;相火不振,水湿阻络证,常予阳和汤加味治疗;心肝血虚,湿浊壅腑证,多用酸枣仁汤加桂枝合方化裁;肺络郁阻,津液难行证,常用加味泻白散加补肾气之品化裁治疗;中虚脏寒,营卫不足证常用黄芪建中汤或人参新加汤化裁;气滞营弱,四末不通证,多用当归四逆汤合柴胡疏肝散化裁。  相似文献   

17.
沈英森强调,岭南之人多湿热体质,湿热壅滞三焦,气化失司,为岭南地区肾炎水肿的重要病机之一。水肿病人常见本虚标实,临床兼症复杂,加之病人病程长短不同,体质壮弱不同,需整体考量。临床常见由于肺卫受邪致肾炎水肿加重,外邪袭人,往往首先犯肺,急慢性肾炎发病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感染后发病,病因多为风热、湿毒之邪从皮毛内归于肺脾,下伤及肾,从而导致肺热气壅。此类病人常见发热恶风、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头面眼睑浮肿,或初起浮肿不显继则面目双下肢肿甚,治疗应及时清热解毒、肃降肺气,在风药基础上加银花藤、连翘、牛蒡子、土牛膝、板蓝根、浙贝母、芦根、大黄等。临床中常见病人虚实错杂,上热下寒之证,例如既可见四肢浮肿、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的脾肾阳虚寒之证,又见口干鼻燥、咽喉疼痛、甚至鼻涕中带有血丝的肺气壅热之证,如何使药物具有补而不滞、利而不伐的作用,治疗中既可扶正以温补脾肾,又可祛邪以宣达肺气,是临床上经常考虑的问题。遇此类错杂情形,沈老经验为在温阳补益药物中加入银花藤30 g,同时给予银翘解毒丸,嘱早晚各服一丸,可使上述症状消失。沈老在治疗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医理与实践相结合,辨证准确对症下药,强调"标本结合,以本为主"的基本原则;同时突出"本虚标实、攻补兼施"的治疗方针;灵活运用"标本兼治、分清主次"的个体方案。在对肾炎水肿的治疗中着眼于变化无穷之证,三因制宜巧设处方,值得后学之人认真参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常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与脾肾相关。临证中,细究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关键,谨守辨证论治,讲究三因治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