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唇裂术后伤口裂开是唇裂手术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 ,但一旦发生则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我科自1 986 - 2 0 0 1年共收治 1 1例在术后近期 (<2周 )出现伤口裂开唇裂患者。现对其病因及防治对策作一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例 ,男性 8例 ,女性 3例 ;年龄 5个月~ 8岁 ,中位年龄 9个月。单侧完全性唇裂并腭裂 4例 ,单侧完全性唇裂 4例 ,双侧唇裂 3例。因抓伤或跌碰伤导致伤口完全或部分裂开 5例 ,感染导致不全裂开 3例 ,因缝合技术欠佳导致鼻底部白唇裂开 2例 ,上唇张力过大导致完全裂开 1例。1 .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手术修复方式。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我中心共完成了125例双侧唇裂修复,从中筛选出18例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其中有6例伴有隐性唇裂。6例中有3例行一次性手术,即将两侧裂隙分别按照单侧唇裂来修复,先修复裂隙较大的,再修复隐性唇裂。有2例则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的方法来修复。有1例则只修复裂隙较大一侧,隐性唇裂未予以修复。结果 3例按照单侧唇裂分侧修复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随访中,红唇及人中嵴的外观均得到满意的效果,2例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修复者,上唇组织较紧,白唇瘢痕明显,组织量缺失较多。1例只修复裂隙较大的一侧,隐性唇裂仍存在畸形,需二期手术修复。结论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采用单侧唇裂分侧修复一期完成,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手术修复方式.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我中心共完成了125例双侧唇裂修复,从中筛选出18例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其中有6例伴有隐性唇裂.6例中有3例行一次性手术,即将两侧裂隙分别按照单侧唇裂来修复,先修复裂隙较大的,再修复隐性唇裂.有2例则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的方法来修复.有1例则只修复裂隙较大一侧,隐性唇裂未予以修复.结果 3例按照单侧唇裂分侧修复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随访中,红唇及人中嵴的外观均得到满意的效果,2例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修复者,上唇组织较紧,白唇瘢痕明显,组织量缺失较多.1例只修复裂隙较大的一侧,隐性唇裂仍存在畸形,需二期手术修复.结论 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采用单侧唇裂分侧修复一期完成,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双侧唇裂是较严重的唇裂畸形《图①》,其发病率约为单侧唇裂的1/15。一般分三类:①双侧完全裂(66.9%),②双侧不完全裂(18.7%),③一侧完全裂,一侧部份裂(14.4%)。双侧唇裂的修复方法较多。所用方法应对前唇及前颌发育影响较小;必须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畸形类型、前唇大小、前颌突出程度和口唇发育的稳定性来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86-1687
目的:探讨2014-2016年我院唇腭裂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630例唇腭裂患者,对患者具体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唇裂患者196例,构成比31.11%,腭裂患者65,构成比10.32%,唇腭裂患者369例,构成比58.58%,唇裂伴腭裂患者的比重最高;双侧唇裂不伴或者伴腭裂患者129例,单侧唇裂不伴腭裂或者伴腭裂患者436例,明显多于双侧唇裂不伴或者伴腭裂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唇裂、完全腭裂、单侧唇裂伴腭裂中,左侧患者均多于右侧患者,唇腭裂左右侧之比为1.65∶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在总病患中的比重是6.78%;母亲怀孕前3个月经历过相关危险因素的唇腭裂患者有132例,在总病例中所占比重为20.95%;出生于7~9月的唇腭裂患者较其他月份出生的唇腭裂患者少。结论:在唇腭裂患者中,唇裂伴腭裂患者为主要患病类型,左侧发病患者多于右侧发病患者,单侧多于双侧发病患者,男性唇腭裂患者多于女性唇腭裂患者,胚胎所处的环境因素以及多基因遗传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改进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上唇外形。方法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首次手术,于患侧鼻底部设计三角皮瓣转移下降上唇,白唇部裂隙切口直线缝合。结果26例患者修复后上唇外形良好,双侧上唇高度对称,人中形状完整。结论鼻底三角瓣法适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单侧唇裂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发育畸形,常伴发腭裂,其发病率达1‰.国内外修复单侧唇裂的方法较多.近年来,我科采用鼻底三角瓣并口轮匝肌重建修复先天性单侧唇裂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唇瘘管或称唇窦或唇窝,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1/20万,女性发病率较高,女与男之比约为2:1。此瘘管经常排出粘液,多为双侧,但有时也见单侧瘘、正中瘘或口角旁瘘的。下唇瘘常与唇裂、腭裂同时伴发。本文两例均系男性,一例因双唇裂要求修复;另一例因经常流出粘液而来就诊。  相似文献   

9.
采用Millard延伸旋转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32例。此法弥补了经典旋转推进瓣法修补唇裂后,特别是严重唇裂的患侧上唇垂直距离过短,鼻小柱及患侧鼻翼畸形改善不理想等问题。此法操作简单,术后疤痕隐蔽,外形满意,对伴有齿槽突裂及腭裂的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病例,用此法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用延伸旋转推进瓣法修复严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llard延伸旋转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32例,此法弥补了经典旋转推进瓣法修补唇裂后,特别是严重唇裂的患侧上唇垂直距离过程,鼻小柱及患侧鼻翼畸形改善不理想等问题,此法操作简单,此法操作简单,术后疤痕隐蔽,外形满意,对伴有齿槽突裂及腭裂的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病例,用此法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单侧唇裂两种手术方法的选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法及对偶三角瓣法修复不同程度的单侧唇裂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方法患者分别运用两种手术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单侧唇裂进行修复,并对术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538例患者中旋转推进法修复211例,对偶三角瓣法修复327例,术后效果基本满意,上唇外形良好。结论单侧唇裂均可用两种术式进行修复,其中对偶三角瓣法适用于红唇裂及裂隙较轻的不完全唇裂,而旋转推进法对于裂隙较重的伴有腭裂的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石冰的双侧不完全唇裂修复术式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石冰双侧不完全唇裂修复术式,修复双侧不完全唇裂患儿21例。结果术后经6个月至1年半的随访,患儿前唇部丰满、对称、平坦,唇峰、人中切迹清晰,唇珠居中、明显,上唇运动时也能保持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Millard法联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illard法结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45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4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结论 采用Millard术式联合对偶三角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鼻小柱居中,患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唇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单侧唇裂的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以周 《河北医学》2001,7(9):820-821
单侧唇裂畸形的修复一直都受到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医师的关注。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给唇裂患者带来了新生活。但由于没有解决口轮匝肌的功能性重建问题 ,手术后留下很多遗憾。如上唇运动时两侧肌肉运动不平衡和不协调 ,患侧上唇出现隆起的斜行肌肉束、患侧鼻畸形逐渐加重 ,甚至出现上颌骨和面部发育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结合国内外的经验 ,在单侧唇裂的首次修复时即行口轮匝肌的功能性重建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35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4例。 35例均为单侧唇裂 ,其中完全性唇裂 2 3例 ,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41-34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283例,在传统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结果:28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脊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结论: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先天性唇腭裂的患病状况及特点,寻找相关影响因素,为唇腭裂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740例唇腭裂患者资料,对患者的病变类型、性别比例、来源分布、遗传分布、出生季节及手术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1086例,女654例,男女比例为1.66:1;城市138例,农村1602例;唇裂660例(37.93%),唇裂伴腭裂708例(40.69%),腭裂372例(21.38%),单侧唇裂明显多于双侧唇裂(8.1:1);唇裂伴或不伴腭裂中,男孩多于女孩(2.79:1),单纯腭裂中女孩多于男孩(1.40:1);有遗传史者占6.20%;单纯唇裂出生于4~6月者少于其他季度,单纯腭裂出生于10~12月者少于其他季度。唇裂患者手术年龄主要集中在3个月一1岁,腭裂患者手术年龄主要集中在1~2岁,部分腭裂患者就诊年龄较大。结论唇腭裂各类型中,唇裂伴腭裂比例最高,单纯腭裂最少,单侧唇腭裂明显多于双侧唇腭裂;其总体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单纯腭裂女孩高于男孩;目前徐州地区大部分患者可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唇腭裂949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949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唇裂240例(25.29%),唇裂合并腭裂237例(24.97%),单纯腭裂472例(49.74%);男∶女=1.77∶1;单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明显多于双侧者,两者之比为5.67∶1,其中左侧多于右侧(1.82∶1)。出生于秋冬季的患儿稍多(53.00%)。结论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发病以单纯腭裂居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单侧发病多于双侧,单侧发病中左侧多于右侧,出生于秋冬季的患儿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轮匝肌垂直交错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效果。方法全层切开患侧皮肤、口轮匝肌、黏膜,形成两侧双层口轮匝肌瓣,利用口轮匝肌垂直瓣相互交错加强上唇厚度,并形成新的人中嵴。结果40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7.8个月。患者术后患侧人中嵴隆起明显,双侧人中嵴基本对称。明显改善15例占37.5%,改善22例占55.0%,效果不佳3例占7.5%。结论口轮匝肌垂直交错瓣是修复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毛发游离移植治疗唇裂修复术后上唇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毛发游离移植胡须再造,治疗唇裂修复术后遗留的上唇瘢痕。方法:切取枕部头皮,分割成含单一毛囊的皮条,供区缝合,应用崔式植毛器移植到上唇瘢痕。结果:临床应用4例,单侧唇裂3例,双侧唇裂1例,移植毛发生长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毛发游移植治疗唇裂修复术后上唇瘢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兰氏切口结合类矩形粘膜辩修复单侧腭裂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1例单侧腭裂患者,应用改良兰氏切口结合类矩形粘膜辩手术修复。随访3~6月,观察上腭术创愈合及语音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悬雍垂裂开3例,软腭部分裂开1例,无1例硬腭裂开;术后瘘孔的发生率为7.8%。31例语音正常,10例语音改善,10例语音不清;语音总改善率为80%。结论改良兰氏切口结合类矩形粘膜辩修复单侧腭裂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