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江西旴江医家杨希闵,以儒通医,理论治验俱丰,从不人云亦云,其所撰《盱客医谭》为谈古论今、记述读书心得的医论、医话专著。书中论治五官疾病机理及辨治与方药,内容丰富,持论精详,辨证精确,切实可用,对后世江西旴江五官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可见,《盱客医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医论珍品,应当深入发掘,总结传承。  相似文献   

2.
喻昌字嘉言(1585~1664年),江西南昌人。和叶天士、吴谦合称清初医学三大家。喻氏治学,从穷经入手,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钻研甚深。治学多创见,其《秋燥论》、《大气论》更是脍炙人口。喻氏著有《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笔者在学习喻氏著作中,感到他不仅是经方名家,  相似文献   

3.
吁江医学是我国四大地区医学流派之一,盱江针灸是其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在中国针灸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喻嘉言著作《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书的整理研究,探讨吁江医家喻昌针灸学术思想,这对于发展盱江针灸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谭永东 《江西中医药》2009,40(12):12-13
喻嘉言,名昌,江西新建县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生于公元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卒于公元1670年前后。一生著有《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等书,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就其临床著作《寓意草》一书所记载的他医误诊误治病案以探讨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康乾盛世时期,在人间天堂姑苏城里,有一位被誉为温病学派“宗师”的名医。他就是中医温病学经典著作之一《温热论》的作者叶天士。他严谨治学,虚怀若谷,兼收并蓄他人之长而自成一家,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医药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节选自《理淪骈文》。作者吴师机(公元1806~1886年)原名安业,字尚先,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的中医外治法专家。他积了十余年的外治经验,著成《外治医说》一书,刊成后易名《理淪骈文》,盖取“医者理也,药者淪也”之意。主张以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书中每证用药,都以膏药为主,附以点、搐、熏、擦、熨、烙、掺、敷等法。这是中医中别树一帜的一部著作,对发展中医外治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冯春林 《中医研究》1998,11(2):49-49
中风是中医四大顽疾之一,历代医家对其立论颇多。自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一书中首先用“医风先医血”的方法治疗“偏枯”以来,临床诸家也从血探讨中风的理、法、方、药。唐宋以前多认为是“内虚邪中”。《灵枢·刺节真邪论》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  相似文献   

8.
万友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60多年,在杏苑医林中上下求索,皓首穷经,蜚声中外,卓然为一代名医。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已在他出版的著作《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热病学》、《万友生医论选》、《万友生医案选》以及中国百年百名中医I临床家丛书《万友生》等书中淋漓尽致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内经》里有两套“天人合一”观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干祖望关键词“天人合一”观内经医话六十多年前,余云岫(1879—1954)在他的《灵素商兑》一书中把中医典籍《内经》(《灵枢》《素问》两书合称)批驳得体无完肤。虽然恽铁樵(1878—1935)...  相似文献   

10.
陈镜合教授治学思想是以“解放思想” ,“从郁论治冠心病” ,“开创开心胶囊系列研究”三条主线组织内容。在解放思想一节里用陈教授日常言传身教弟子的几句特色鲜明的短语式论断来进行连缀 ,尤其突出强调他在国内率先倡导的“现代中医”概念 ,以对“现代中医”的认识和理解为基础 ,提出当前他对发展和研究中医的思路。希望能勾勒出陈教授治学思想的框架 ,并试加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玉田人(公元1768~1831),好学知医,宦游于北京、沈阳之间,垂四十年,他的一生,专心研究医学,特别对人体解剖有一定研究,发挥了“瘀血”和“气虚”学说,使“瘀血”学说在中医病理学中占重要地位,他对“中风”和小儿抽风的研究,均有很大成就。他的临床处方,采取以约治博的方法,即一方治多病,以一个处方,治疗很多种证候,他研究解剖学,就花了四十二年的时间,1830年,他已六十二岁,完成了对医学有贡献的、临床有颇大价值的著作《医林改错》一书。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充,诚为一部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陈念祖所写的一本中医入门书,成书于公元1804年(清仁宗嘉庆9年)。全书主文用三字韵文写成,易读易记。一百多年来,这本书在祖国医学界流传很广,影响很深。书中贯穿着一条宣扬复古倒退、反对进步革新的儒家路线。他把东汉末年出色的临症实践家张仲景,描写成一个在祖国医学领域里有如孔老二一样的不可触犯的“圣人”,而对张仲景以后有革新创见的医家及其著作,一概予以否定。陈念祖在《医学三字经》的注解中,直言不讳的写道:“仲师,医中之圣人也。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字寿甫,原籍山东诸城,后迁居直隶(今河北省)盐山边务里,累世业医。年青时曾致力于科举,因两次参加秋闱落第而转习医业。他博览群书,并学习西医理论知识,有沟通中西医学之理想。结合几十年临床实践,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其中有《医论》八卷,《方论》八卷,《伤寒六经论》四卷,《药物讲义》五卷。他曾说:“学医要与古为新,俾我中华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之上”,对医学的应用,提出“合中西而融贯为一”,不愧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现就其学术思想,治学精神,以及其主要成就和贡献,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汪缵功,名光爵,号学舟,为清代姑苏一带的名医。唐大烈称其为“遂业医,治病多奇中”,可见其学术高明。其著作有《医要》若干卷,未梓行世。所著《虚劳论》一文,系唐氏收集载于《汇讲》一书中。现就其证治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三尊,字达士,清·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生卒年代欠详,其医疗活动主要在康熙年间的后半期。王氏重视攻读医经著作,注意融会诸家之长,精于临证,长于内科杂病和疫病。他治病善于通权达变,提出“既不可离乎书以治病,亦不可泥乎书以立方”。并积三十年的诊疗经验,于康熙辛丑(1721年)撰成《医权初编》,但在清代尚未刊行。1936年由裘吉生氏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使本书得以传世。这部著作记录了王氏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书定名为“医权”,乃取《孟子·粱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之意,明示业医者应权衡病证轻重以决定治法的重要性。书中治案虽只是王氏“百中之四五”,但记述了他对多种疾病的诊疗经验,并包括了一些奇危重症。书中记述详于疫病,因  相似文献   

16.
陈镜合教授治学思想是以“解放思想”,“从郁论治冠心病”,“开创开心胶囊系列研究”三条主线组织内容。在解放思想一节里用陈教授日常言传身教弟子的几句特色鲜明的短语式论断来进行连缀。尤其突出强调他在国内率先倡导的“现代中医”概念,以对“现代中医”的认识和理解为基础。提出当前他对发展和研究中医的思路。希望能勾勒出陈教授治学思想的框架,并试加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自学中医读哪些书最为合适?又如何去读这些书?本文学习借鉴了一些名老中医的治学经验,并结合现今的实际情况,对自学中医的读书谈点看法,以供参考。教材入门“教材”,谓全国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在未有教材之前,业医者学习伊始,或先读些浅显易明的书,如《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括》等,或径从《内》、《难》等经典医籍读起,这当然都不失为入门的途径。但这些书籍多文词古奥,对中医理论的论述也不够系统和统一,要从中做出概括、总结,并有较正确的理解,列一个初学者来说,实为难矣。教材是通过很多人特别是中医老前辈做了大量工作,从众多的古籍中综合归纳出来的,其成就就是把中医理论条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盱江流域,才子之乡,千百年来名医代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方医学流派"盱江医学"。"医林状元"龚廷贤是盱江医家之一,著作颇丰,高屋建瓴。其著作之一《万病回春》闻名遐迩。头痛为现今世人多发病和常见病,且易反复发作。该书对头痛病症剖析明了,治法详尽,方药精确,义理明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文章通过探析此书中头痛的脉象、治法和方药等方面内容,以期能为临床治疗头痛病症提供新的诊治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中梓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治学主张博采众家之长而不偏不倚;临证诊治主张求其根本,注重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学术理论主张医易互参,阐发水火阴阳学说[1]。李中梓以“治病必求于本”为依据提出“化源论”。“化源论”是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说明脏腑生理病理的关系,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化源论”的提出,首见于《颐生微论》,但其应用在《医宗必读》《里中医案》《病机沙篆》等医学著作所记录的病案中均有体现,兹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古典医籍浩如烟海,其书名更是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有些短短几字,却包罗了许多妙趣横生的轶闻趣事。现将祖国医学中的几部经典著作的书名缘由介绍于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书。这部书阐述的理论,一直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必需研究的一部经典读物。 本书为什么冠以“黄帝”二字呢? 原来,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丘”,又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