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7岁儿童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 ,由专人对儿保门诊10 95名入托入园体检儿童进行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家庭社会环境因素调查。 【结果】  2~ 7岁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 62 .5 % ,依次为梦游 4.0 % ,夜惊 5 .9% ,遗尿 ( >5岁 ) 8.8% ,鼾症 10 .1% ,梦魇 19.2 % ,磨牙 2 5 .9% ,梦呓2 7.9% ,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性别、睡觉对父母的依赖程度。 【结论】  2~ 7岁儿童的睡眠障碍检出率较高 ,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363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3637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5.33±3.08)分,29.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不良问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参照:男性,女性OR=1.393,95%CI: 1.177~1.647)、年龄(参照:60~69岁;70~79岁OR=1.292,95%CI: 1.091~1.529;≥80岁OR=1.470,95%CI: 1.165~1.855)、文化程度(参照:文盲/半文盲;初中OR=0.750,95%CI: 0.586~0.961;高中/中专OR=0.663,95%CI: 0.508~0.866;大学/大专及以上OR=0.664,95%CI: 0.492~0.895)、婚姻状况(参照:已婚,丧偶OR=1.315,95%CI: 1.072~1.613)、饮酒状况(参照:从不饮酒;已戒酒OR=1.731,95%CI: 1.307~2.292;饮酒OR=1.670,95%CI: 1.329~2.098)、慢病数量(参照:0种;1种慢病OR=1.626,95%CI: 1.346~1.963;2种及以上OR=3.158,95%CI: 2.546~3.916)、抑郁(参照:不抑郁,抑郁OR=2.204,95%CI: 1.867~2.603)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干预策略以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4~6年级小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抽取重庆市主城3个区9所小学(重点、普通及农民工小学各3所)的1 523名4~6年级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及自设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6.2%,不同层次学校小学生睡眠质量总体情况、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夜间平均睡眠(9.32±0.81)h,居前3位的睡眠障碍是夜间易醒或早醒(8.1%)、入睡困难(5.3%)、感觉热(5.1%);4.7%的小学生每周至少有3次感到困倦,2.2%白天常感精力不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年级、上学期间每天看电视时间、父亲的不良嗜好数目、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差是儿童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较高,睡眠时间短于我国规定的同年龄段儿童正常睡眠时间,且已影响到小学生的日间功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46-1248
目的探讨新生儿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各区随机抽取共5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735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新生儿的睡眠状况,对影响新生儿睡眠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35例新生儿中,出现睡眠问题的有376例,发生率为51.16%;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入睡方式、单次喂养量、夜间喂养次数是新生儿伴睡眠问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睡眠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重视其独立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处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或改善新生儿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初中生抑郁症状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运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对初中生抑郁症状流行情况进行筛查,同时调查来自个人、家庭、学校等方面的相关因素,通过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识别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862名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30%。不同性别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有学习或考试压力、父母有不良嗜好、低自尊情况、生活不满意、家庭不和睦、父母下班后经常上网等均是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学校、家庭等有关部门应共同努力,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 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 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 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 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 CI:1.29~1.65)和1.33倍(95% CI:1.18~1.50)。结论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南方某区官兵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2077名南方某区官兵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南方某区官兵睡眠指数为9.15±3.60,睡眠质量指数总分>7的官兵占67.6%;官兵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指数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不同部别、职别、文化程度、年龄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官兵之间,睡眠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SQI部分因子与部别、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但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南方某区官兵睡眠质量较差,部别、职别、文化程度、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测患者的睡眠状况,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于2014年7-12月对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412例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骨质疏松老年患者PSQI得分为(8.71±5.03)分,睡眠障碍者占50.0%;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52.9%)、离异或丧偶(69.9%)、从事体力劳动(54.9%)、月收入1 000~1 999元(58.7%)、骨质疏松程度严重(68.3%)、继发性骨质疏松(56.3%)、疼痛(55.7%)、疼痛程度重(71.9%)、自感乏力(63.7%)、肌肉痉挛(59.1%)、脊椎压缩变形(60.5%)、自评健康差(68.9%)、自理能力差(78.5%)、焦虑(83.3%)、抑郁(89.7%)患者睡眠障碍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劳动(OR=2.168)、离异或丧偶(OR=2.461)、骨质疏松程度重(OR=2.419)、疼痛程度中度以上(OR=5.740)、自感乏力(OR=3.902)、肌肉痉挛(OR=1.923)、抑郁情绪(OR=8.120)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OR=0.334)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重视患者自身疾病及心理状况的治疗,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大幅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1)。2007年我国老年人已达10055万人(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引起关注。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症状,60~90岁人群中80%~90%有睡眠障碍,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睡眠质量不仅影响到老年人的日间功能且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也是其他潜在情绪或躯体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3~6岁儿童的睡眠状况和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5~7月对芜湖市弋江区9所幼儿园的1 91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睡眠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睡眠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儿童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为52.9%,其中入睡困难发生率28.3%,睡眠出汗发生率为28.6%,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10.73±0.90 h,儿童睡眠时间总体呈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父亲学历、每日接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等因素。结论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总发生率偏高,应结合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干预,重点强化家长对儿童睡眠的认识,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改善睡眠质量, 促进人群健康睡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贵州省抽取的9 280名≥18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贵州省成年居民平均睡眠时间为(7.90±1.34)h;城市居民平均睡眠时间为(7.77±1.34)h, 低于农村居民的(7.96±1.34)h(t=-6.478, P=0.000);男、女性居民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7.89±1.30)、(7.91±1.37)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24、25~34、35~44、45~54、55~64和≥65岁居民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8.17±1.11)、(8.12±1.13)、(7.95±1.22)、(7.80±1.34)、(7.67±1.50)和(7.66±1.71)h, 睡眠时间与年龄呈负相关(r=-0.135, 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居住在农村、年龄≥25岁、职业为脑力劳动者和饮酒是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和经常锻炼是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结论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时间较少,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饮酒、锻炼是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发病危险因素,为儿童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3460名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状况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睡眠时间平时为(10.04±1.82)h,周末为(10.13±2.09)h;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为52.95%,其中睡眠不安27.43%,磨牙23.22%,入睡困难21.96%;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看电视时间长、常鼻塞、经常饮用含咖啡饮料等。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标准。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1128名医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锦州地区医学生睡眠状况,我们于2002年6月对锦州医学院的三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医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进行睡眠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媛  杨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3):346-348
目的 对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6-10月按比例分层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表、基础资料调查表和睡眠行为和影响因素调查表,有效问卷1 104份,有效率92.00%,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PSQI总平均分为(7.16±1.20)分,1 104名老年人中有504名总分>7分,占45.65%;女性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明显差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农村老年人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明显差于城市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女性,OR=1.585)、地区(农村,OR=1.758)、婚姻状况(无老伴, OR=1.647)、患有慢性疾病(OR=2.576)、睡前吸烟思考(OR=1.824)、不规律起睡(OR=1.345)、咳嗽打鼾(OR=1.558)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有生理及睡眠习惯等,应采取多种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干预,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2~7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兰州市4个区选取649名儿童进行睡眠问卷调查.结果 兰州市2~7岁儿童全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各组间均数呈线形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9,P <0.01);男童睡眠时间长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1);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睡觉前有进食习惯、不能单独睡眠、睡眠需要帮助、睡中惊叫、睡眠时身体疼痛、白天嗜睡状态、早晨由他人唤醒、看护人总睡眠时间、失眠、看护人的年龄、学历等;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50.7%,男童发生率为47.3%,女童为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7,P=0.0046);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婚姻关系不良、母亲睡眠障碍、睡眠不规律、与父母同房睡、母亲高学历、单亲家庭等.结论 兰州市儿童的睡眠时间少于国内外大多数城市,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睡眠相关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儿童及带养人的睡眠习惯.  相似文献   

18.
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儿童(脑瘫)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 应用《脑瘫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135例脑瘫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脑瘫睡眠障碍发生率71.11%,其中入睡困难50%,频繁夜醒45.85%,睡眠节律紊乱30.21%,夜间出现睡眠摇头,手或四肢抽动20.83%,严重磨牙7.35%,鼾症16.67%.影响脑瘫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紧张因素,睡前功能训练超过1.5 h,抚养人夜间对患儿出现睡眠障碍采取不良反应,母亲职业,紧张性姿势反射存在,睡眠前需要安慰,癫痫。 【结论】 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消除家庭紧张因素,指导家长适当的养育方式,加强疾病本身的治疗对减少脑瘫睡眠障碍,提高脑瘫生命质量,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郑州市成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睡眠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6560名成年居民并对其人口学基本情况、行为危险因素、健康情况和睡眠时间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特征居民的睡眠时间和睡眠不足情况,睡眠不足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郑州市成年居民每天平均睡眠时间7.36 h,男性(7.41 h)高于女性(7.32 h),农村(7.41 h)高于城市(7.30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773和11.643,P值分别为0.005和0.001)。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F=72.337,P<0.001)。睡眠不足率为19.76%,标化率为17.85%,睡眠不足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c2趋势=15.7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51,95%CI:1.005~1.318)、城市(OR=1.615,95%CI:1.326~1.965)、高年龄组(OR=2.592,95%CI:2.052~3.274)、高文化程度(OR=0.742,95%CI:0.572~0.963)、自报慢性病(OR=1.261,95%CI:1.078~1.474)、自评健康状况差(OR=2.517,95%CI:1.862~3.402)是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成年居民睡眠不足普遍存在,城区居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睡眠不足情况尤为严重,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和干预,改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