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从用药范围、药性构成、功能构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得出李东垣脾胃病方药运用特点是以补气药和解表药为主,性味突出辛、甘、苦、温、寒,归经以肺、脾、胃为多;以为东垣用药广而精之广字用于整体评价东垣方似有不妥之处,并提出东垣脾胃病用药有明显的核心化倾向,其核心即是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黎居士简易方论》中小儿疾病的记载,挖掘黎民寿在小儿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用药经验。黎民寿认识到小儿疾病的病机多为脾胃不足,并贯穿中医“治未病”思想,提出多种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思路,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儿科疾病中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钱育寿老中医禀承家学,行医四十七载。笔者有幸侍诊于钱老案前,现就其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利用频数分析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60首,涉及中药139味,治疗脾胃相关病症使用频次最多的单味中药是陈皮,其次是茯苓、白术,常用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为主,配伍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芳香化湿药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胃经、肺经等。结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时,陈皮为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核心药物,六君子丸为基础组方,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兼温中散寒为基本法则,味辛、性温、归脾经之药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以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上乘为主要病机,以益气,升阳,泻火为主要治法,在临床用药上重视升清除浊,顺乎脾胃生理功能,处方用药长于加减变通。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575-157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来探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遣方用药的规律。方法:将李东垣创立的74首方剂分为脾胃虚损、饮食内伤、饮酒损伤3组,并运用数据处理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对其进行整理和挖掘,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结果:李东垣论治脾胃病以虚损为本,以调畅气机和祛除湿浊为治;病机方面,脾胃虚损组以虚损为主,饮食内伤组虚实并举,饮酒损伤组以邪实为重,各不相同。治疗方面,脾胃虚损组以甘温补中法为主,食饮损伤组则以辛开苦降法为治。其外,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食饮损伤而致的痞痛积聚。结论:李东垣擅长用辛开苦降法治疗以食饮损伤为主的脾胃病,甘温补中法则多用于以脾胃虚损为主的脾胃病,并且从血证角度论治痞痛积聚丰富了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兰室秘藏》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系统整理《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病的相关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药物组合频次、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方剂60首,中药95味。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陈皮、当归、升麻、炙甘草、柴胡、半夏、人参、白术、黄芪、神曲;药性多属温、寒、平,药味多为辛、苦、甘,归经以脾、胃、肺、肝、心经为主。药物组合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是当归-升麻、升麻-柴胡、当归-柴胡;药物组合关联度排前3位的依次是当归-白芍、熟地黄-生姜、当归-大黄;药物核心组合排前3位的依次是青皮-神曲-泽泻、半夏-神曲-草豆蔻、陈皮-人参-熟地黄。得到新处方4首:青皮-神曲-泽泻-茯苓-熟地黄、半夏-神曲-草豆蔻-茯苓-熟地黄、陈皮-人参-熟地黄-火麻仁、柴胡-当归-枳实-黄芪-草豆蔻。结论:《兰室秘藏》治疗脾胃病强调补益元气、升发脾阳,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治以脾胃为关键,兼顾其他脏腑,用药以辛温升阳、分经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9.
浅述脾胃病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秉脾胃之气以生息。因此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引起疾病。脾胃在整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善治脾胃者可以调五脏。如何掌握脾胃用药规律,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何复东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内服方药的性能,探讨何老治疗脾胃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老2013~2014年治疗脾胃病的内服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加以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何老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前20味按频次大小依次为炒神曲、炒鸡内金、薏苡仁、法半夏、藿香、紫苏梗、桂枝、大腹皮、山楂、黄连、砂仁、厚朴、枳壳、甘草、竹茹、鹿茸、瓜蒌、佩兰、巴戟天、黄芩等;使用最多为补益药,其次为清热药;入脾胃经和肝胆经药物最多;药味多为甘、辛,药性以温、寒为主。结论:何老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气、消食化滞、祛湿化浊为治疗总则,临床辨病、辨证、辨状态相结合,处方配伍寒温并用和其阴阳,辛开苦降调畅气机,补泻兼施顾其虚实,其用药灵活,传统药物辨治与现代中药特异性辨治相结合,标本兼顾,使脾气升,胃气降,气机通,中气旺。  相似文献   

11.
窦志强 《新中医》2020,52(17):186-188
从多方面介绍了旴江医学流派陈建章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并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陈建章治疗脾胃病在理论上重视经典,博采众家之长;诊疗时积极倡导望闻问切查;治疗原则以衡为治疗大法,同时注重祛湿不远寒,祛湿药与寒凉药同用;遣方时强调多个小方合用;重视消化心身疾病的治疗,运用胃-心-神同调的思维方法,药物治疗与情志疗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冀南  谢军 《中医临床研究》2022,(3):39-41+45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软件,分析民国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经验及规律,在传承与发扬经典的同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通过软件中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并通过高频药物的提取挖掘出新的处方。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61首处方,涉及中药69味,用药频次以平性药居多,药味以甘、苦味为主,主归脾、肺、胃经,高频(频次≥7)药物18味,高频(≥12)药物组合11组,新处方6首。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张锡纯治疗脾胃病注重平补,善用肺脾同补、肝脾同治和升降气机之法。  相似文献   

13.
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在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胃阴学说,弥补了东垣脾胃理论之不足,发展了脾胃学说,为后世医家治疗脾胃病开拓了新的辨治方法。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失眠等多种慢性病日趋增多,这些疾病中不少证见胃阴虚证。故有必要对叶氏养胃阴方药作一分析,以期对临床处方用药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士瀛为南宋著名医家,约生活于公元13世纪。字登父,号仁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他早年矢志学医,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莫不悉心钻研。杨士瀛撰有医学著作多部,主要有《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仁斋直指方论》、《医学真经》、《察脉总括》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惜其书多散佚,今存仅有《仁斋直指方论》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书。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著,是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辨治杂病的方书,其学术内容十分丰富,笔者就其调治脾胃病的5个方证作一浅析,以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弘扬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6.
1 作者和医书简介 杨士瀛为南宋著名医家,约生活于公元13世纪.字登父,号仁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他早年矢志学医,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莫不悉心钻研.杨士瀛撰有医学著作多部,主要有<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仁斋直指方论>、<医学真经>、<察脉总括>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惜其书多散佚,今存仅有<仁斋直指方论>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书.  相似文献   

17.
邵文慧  汪磊  蒲煜琴  林才志 《新中医》2016,48(12):195-197
目的:纳总《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室秘藏》为检索源,对《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利用频数统计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55首,涉及中药110味,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常用药为陈皮、升麻、炙甘草、柴胡等17味中药,常用中药主要为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主要以辛味、甘味、苦味、酸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和胃经等。结论:李东垣先生在《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以温补脾阳、升脾扶正为法;用药主要以辛温升阳,辅以甘味药补益滋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东垣治疗阴火病证用药的统计分析得知:在用药功效上,重用补气升散,以达益气升阳;在选药气味上,重视用辛甘温之剂除热,辅之以苦寒泄热;在选药归经上,东垣不仅强调脾胃,也重视脾肺同治、脾肝同治;在治疗阴火病证组方用药上,以补中益气汤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戴天章治疗瘟疫病组方规律,为当代瘟疫病的预防、治疗和谴药组方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广瘟疫论》中治疗瘟疫病的全部方剂,利用中医辅助传承平台(2.5版)进行统计,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药物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83首方剂,涉及109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5味药物,性以温、寒为主,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属脾经的频次为最高,演化出药物核心组合14个,生成新方组合7首。结论:《广瘟疫论》中治疗瘟疫病以补法、汗法、下法、清法、和法为主,反映了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治疗原则,并对当前新冠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选取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的门诊医案1 191例,建立中药数据库,统计药物频次,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中药有168味,高频中药(≥160次)有29味,单味药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半夏(1 063次)。最常用的药物有半夏、蒲公英、黄连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半夏-海螵蛸、半夏-白术、半夏-黄连、半夏-蒲公英等关联较高。聚类分析显示,厚朴、莱菔子等常搭配使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包括半夏、北沙参、丹参等。结论:何晓晖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实以湿、瘀、食积为主;虚以阴虚、气虚为主。治疗强调标本同治,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消食导滞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