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测定脓毒症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rScO2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分别在脓毒症确诊后基线时(T1)、24h(T2)、48h(T3)测定ScvO2、rScO2、局部肌氧饱和度(rSmO2)和乳酸含量;调查rScO2和rSmO2在预测ScvO270%的价值;对比分析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ScvO2、rScO2、rSmO2及乳酸含量等临床指标。结果:ScvO2≥70%的患者rScO2水平高于ScvO270%的患者[(63.04±8.12)vs.(53.21±14.98),P=0.054];乳酸含量≥2.5mmol/L且ScvO2≥70的患者在观察期内病死率为77.3%;rScO2是ScvO270%的显著预测因素(OR=0.871,P=0.004)。结论:乳酸含量和ScvO2水平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ICU患者的不良预后高度相关。对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ICU患者可通过持续性监测rScO2以评估ScvO2,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对ICU内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42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和CVP组:PiCCO组以ELWI为目标进行容量管理,CVP组以中心静脉压(CVP)结合胸部影像学为参照进行容量管理,比较两组24 h、48 h、72 h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PiCCO组72 h APACHEⅡ评分较CV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5)。 PiCCO组48 h、72 h的氧合指数及ScVO2明显高于CVP组,而72 h血乳酸明显低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2.69、36.51、21.65、97.67、9.21,P均<0.05)。 PiCCO组在24 h、48 h、72 h时液体净入量均明显少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67.62、127.38、31.66,P均<0.05)。 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与CVP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05、10.72,P均<0.05)。PiCCO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与CVP组比较有所下降,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PiCCO技术监测,根据ELWI指导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总入液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灌注和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63例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集束化治疗组HR、SBP和DB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6 h CVP和ScvO2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入选后24 h CVP和ScvO2仍高于对照组同期,LAC仍低于对照组同期,但仅LAC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集束化治疗组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的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4.
鲜继淑  黄鑫 《护理研究》2014,(35):4424-4427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NIRS)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8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诊断明确且符合重症颅脑损伤入选标准的病人36例,测定并分析吸痰前与吸痰后rS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各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性。[结果]吸痰后5min rSO2为(56.36±2.17)%,较吸痰前rSO2(54.52±1.61)%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前及吸痰后rSO2与PaO2、SpO2均不相关(P0.05);吸痰前及吸痰后PaO2与SpO2呈正相关(P0.05)。[结论]吸痰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rSO2;NIRS能准确可靠地检测临床重症颅脑损伤病人rSO2,客观地评价病人的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子代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分析rSO2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近红外光谱(NIRS)测量120例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娩新生儿的rSO2,与30例健康产妇分娩的足月顺产儿相比较,并监测其出生后情况、动脉血气分析、脉搏氧饱和度、颅脑B超等,比较两组间rSO2变化;对rSO2和上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新生儿出生后3d内(不包括3d)rSO2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以新生儿生后12 h rSO2为因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0.335+0.007X1+ 0.001 X2+0.004X3-0.041 X4(R =0.666,F=28.713,P=0.000).结论 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可造成子代rSO2减低,rSO2与生后不同时间的颅脑B超结果呈负相关.评估新生儿脑损伤除头颅B超外,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30例神经外科ICU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在不同PEEP水平(0、3、6、9、12、15 cm H2O)记录分析所有患者CVP和SpO2的变化,研究不同PEEP水平对重症患者CVP的影响.结果 CVP随PEEP水平的增加而增高,PEEP与CVP呈直线正相关(r=0.463,P=0.00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CVP (cm H2O)=7.865+0.359×PEEP(cm H2O).在不同PEEP水平时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可以增加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CVP,而对SpO2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无创监测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影响脑氧饱和度的因素。方法选择2007-11~2008-07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新区医院脑外科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GCS评分、住院天数等。采用红外光谱技术(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颅内氧饱和度监测仪测定脑组织氧饱和度(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变化,在脑氧饱和度测定同时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心率、无创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结果亚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rSO2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左右间r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rSO2和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899,P<0.01)。 rSO2和年龄呈负相关(r=0.845,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亚急性期患者存在脑氧代谢紊乱,rSO2受年龄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脑氧饱和度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响脑氧饱和度 (rSO2 )监测结果有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 70例 ,进行2 4hrSO2 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 )监测 ,并于次日晨测动脉血气分析 ,记录当时的血压、体温和吸氧浓度。结果 rSO2 与SPO2 max及血压呈正相关 (分别P <0 0 1 ,P <0 0 0 1 ) ,与给氧浓度呈负相关 (P <0 0 0 1 )。rSO2 max与患者体温呈正相关 (P <0 0 1 ) ;与动脉血pH呈负相关 (P <0 0 5)、与动脉血PCO2 呈正相关 (P <0 0 5)、与动脉血碱剩余 (BE)呈正相关 (P <0 0 0 1 ) ;rSO2 min仅与BE呈正相关 (P <0 0 0 1 )。rSO2 max<55 %者死亡例数较多 (P <0 0 5)。结论 影响rSO2 监测结果的因素很多 ,如SPO2 、动脉血pH、PCO2 、BE、血压、体温和吸氧浓度 ;因此 ,不能根据rSO2 的一次检测结果来判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围术期用血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月我院295例结直肠癌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情况。对输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体积、肿瘤分期、住院时间等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295例术中失血量大于600 mL者106例(35.9%),术中红细胞输注率为49.2%。红细胞输注率较高与术前贫血(Hb<100 g/L)率(51.0%)较高有关。术中红细胞输血量占围手术期用血的52.1%。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术中红细胞输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龄(P<0.001)和肿瘤部位(结肠癌P=0.004;直肠癌P=0.003)。对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而言,显著相关的变量是肿瘤体积(P=0.037),而患者年龄、性别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红细胞输注量与住院时间(术中P=0.428,围手术期P=0.604)、手术切口类型(P=0.78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GDFT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补液治疗,GDFT组患者进行个体化目标导向滴定式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T1)、术后8 h(T2)及24 h(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及每搏输出量(SV)。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低血容量、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指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5,P=0.564),而MAP、CVP、心脏指数及SV水平各时间点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05,P=0.006;F=76.563,P0.001;F=378.906,P0.001;F=267.969,P0.001),且在T2、T3时GDFT组MAP[(80±9)mm Hg vs.(68±10)mm Hg,(85±11)mm Hg vs.(76±9)mm Hg]、CVP[(7.9±2.8)cm H2O vs.(4.6±2.2)cm H2O,(8.3±3.0)cm H2O vs.(5.7±2.9)cm H2O]、心脏指数[(2.9±0.4)L·min~(-1)·m~(-2) vs.(2.2±0.3)L·min~(-1)·m~(-2),(3.1±0.3)L·min~(-1)·m~(-2) vs.(2.4±0.3)L·min~(-1)·m~(-2)]及SV[(53±11)m L vs.(49±9)m L,(61±10)m L vs.(48±10)m 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GDFT组患者术后低血容量发生率[17/50 vs.8/50,χ~2=5.869,P=0.015]较低,ICU住院时间[(4.9±2.7)vs.(2.9±1.8)d,t=4.137,P0.001]及总住院时间[(22±4)d vs.(17±5)d,t=4.660,P0.001]明显缩短。结论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行GDFT方法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常规补液的方法,同时可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特利加压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损伤、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所选1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均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根据《成人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指南》开展集束化治疗和早期监测,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持续泵入,试验组则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静脉持续泵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肺损伤、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入组前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96 h的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水平明显提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而且入组后96 h试验组的CK-MB、cTnT、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524、4.719、9.031,P=0.013、0.001、0.001<0.05),O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666,P=0.000l).与入组前比较,两组入组后96 h的血乳酸(lactic acid,La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saturation,ScvO2)、平均动脉压(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MAP)、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水平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入组后96 h血Lac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ScvO2、MAP及PI水平则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4.529、3.474、7.841,P=0.001、0.001、0.001),24h补液量明显减少(t=2.107,P=0.037).两组的临床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特利加压素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能改善氧代谢障碍和组织低灌注,有效保护器官功能,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监测在急性左心衰中的意义.方法 将43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两组,生存组28例和死亡组15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h、2 h、4 h的Scv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情况.结果 生存组治疗后ScvO2呈进行性上升,死亡组ScvO2呈进行性下降,1 h、2 h、4 h ScvO2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1、6.44、9.49,P均<0.05);生存组治疗后1 h SaO2、RR、HR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0、0.65、-0.59,P均>0.05);治疗后2 h、4 h RR、HR生存组低于死亡组,SaO2生存组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4.95、-3.76、-3.88、2.88、4.27,P均<0.05).结论 ScvO2能反映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变化,早期监测对判断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持续受压对组织血供的影响,评估患者压疮风险,为压疮早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ICU住院患者117例,应用近红外光谱仪监测患者骶尾部组织氧饱和度,Braden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具特性曲线(ROC)评价近红外光谱仪对压疮的预测效果。结果有压疮者Braden评分为(12.23±1.67)分,未发生者为(13.14±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ICU住院时间的延长,骶尾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持续下降。Braden评分评为中、高度压疮危险组,患者局部rSO2测量显著低于轻度压疮危险组;ROC曲线下面积显示,局部组织rSO2参数对压疮判断优于Braden量表评分,两者结合可提高压疮早期判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论应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Braden量表评估有利于临床早期压疮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MVFM)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附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联合MVFM治疗,参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后、24 h后、1周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2组患者治疗6 h、24 h、1周后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CVP与MAP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2组治疗24 h、1周后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参附组患者治疗6 h、24 h、1周后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与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4 h、1周后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参附组治疗6 h、24 h、1周后的CV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参附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MVFM能显著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缺氧状态,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综合ICU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0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岁以上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开始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 h、72 h的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72 h后BP、CVP、ScvO2明显上升,而HR、乳酸清除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  相似文献   

16.
鲜继淑  黄鑫 《护理研究》2014,(12):4424-4427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NIRS)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脑组织氧饱和度(rSO 2)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8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诊断明确且符合重症颅脑损伤入选标准的病人36例,测定并分析吸痰前与吸痰后 rSO 2、脉搏氧饱和度(Sp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各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性。[结果]吸痰后5 min rSO2为(56.36±2.17)%,较吸痰前 rSO 2(54.52±1.61)%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前及吸痰后 rSO 2与 PaO 2、SpO 2均不相关(P 〉0.05);吸痰前及吸痰后 PaO 2与 SpO 2呈正相关(P〈0.05)。[结论]吸痰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rSO 2;NIRS 能准确可靠地检测临床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rSO 2,客观地评价病人的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70%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组时P(cv-a)CO_2=6mmHg(1mmHg=0.133kPa)为临界值,将患者分成低P(cv-a)CO_2组和高P(cv-a)CO_2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感染指标、6h乳酸清除率、24h△SOFA评分、ICU病死率及28d病死率等,动态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感染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力(CVP)、ScvO_2、氧消耗(V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P(cv-a)CO_2组患者心排血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氧输送(DO_2)、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C(a-cv)O_2]显著高于高P(cv-a)CO_2组,每搏输出量变异(SVV)、氧摄取率(ERO_2)显著低于高P(cv-a)CO_2组(P0.05,P0.01),24h△SOFA、6h乳酸清除率均显著高于高P(cv-a)CO_2组(P0.05),ICU病死率及住院28d病死率显著低于高P(cv-a)CO_2组(P0.05)。结论:P(cv-a)CO_2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不足的敏感指标,可以准确的反映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状态,是早期识别并纠正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标准,对于评价患者液体管理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PICCO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EGDT)达标率、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72 h内液体入量、液体平衡、ICU内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内72 h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72 h内总的液体入量[(9565±1623) ml与(12 245 ±2253)ml,t=2.673,P=0.021]及正平衡[(3656±1904) ml与(5465±2765) ml,t=2.357,P=0.01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PICCO组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52.6±87.4与226.8±69.4,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4.7±42.8)h与(193.3±92.4)h,t=1.356,P=0.023].(3)两组在相同时间段乳酸水平、CVP值、6 hEGDT达标率、ICU住院时间、72 h后ICU内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复苏相比,PICCO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重大手术后肺复张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肺复张(RM)对老年患者重大手术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2月-2008年2月北京空军总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均为重大手术后,全麻手术持续6 h以上,麻醉、肌松状态入ICU,均为有创动脉压监测.随机分为RM试验组和非RM对照组,RM条件为吸入氧浓度0.60,呼吸频率20次/min,潮气量5 ml/kg,呼气末正压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呼比1∶2,持续30 s,1 h后重复1次.记录RM前、后2 min及RM实施过程中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平台压(Pplat)、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RM前及末次RM 1 h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①RM操作中HR、MAP、CVP有显著变化(P均<0.05),但未影响循环功能.②RM后2 min CVP迅速恢复,RM操作前后比较HR、MAP、CVP、SpO2变化不明显(P均>0.05);RM后Pplat显著降低(P<0.05).③RM组实施RM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RM组(P均<0.05).④RM后氧合指数较前变化明显(P<0.05).结论 RM可预防老年患者重大手术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RM在老年患者中使用较安全,并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榆红细胞组(n=71)、输1-4U红细胞组(n=144)和输>4U红细胞组(n-77).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3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1.4% vs 14.6% vs24.7%,P<0.001);红细胞输注量以逐级递增的趋势体现其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OR值从回归分析模型1中1.205到模型2中1.241,直到模型3中的1.251(95% CI:1.120-1.398,P<0.001);多元线性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B:0.102; 95% CI:0.046-0.157,P<0.001)、性别(B:1.825;95% CI:0.692-2.957,P=0.002)、术前Hct(B:-36.044;95% CI:-47.724--25.163,P<0.001)、体外循环时间(B:0.031;95% CI:0.013-0.050,P=0.001)和急性心肌梗塞(B:2.769;95%CI:1.295-4.243,P<0.001).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显著相关,影响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主要有:术前HCT、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性别和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