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不同级别胶质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均为单发)分别行术中超声造影(造影组,n=24)和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n=29),于术后1、6、12、24个月内采用MRI判定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切除脑胶质瘤的残留率及24个月内肿瘤复发率,并按胶质瘤级别分析两组中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残留率和复发率。结果胶质瘤切除术后1周行MRI检查,造影组肿瘤残留率为25.0%(6/24),对照组肿瘤残留率为51.7%(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48)。术后随访24个月内造影组的总复发率为41.7%(10/24),对照组的总复发率为55.2%(1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8,P=0.328)。造影组和对照组中高级别胶质瘤残留率分别为33.3%(5/15)和80.0%(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2,P=0.010);低级别胶质瘤残留率分别为11.1%(1/9)和21.4%(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6,P=0.524)。造影组和对照组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率分别为53.3%(8/15)和86.7%(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低级别胶质瘤复发率分别为22.2%(2/9)和21.4%(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964)。结论术中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脑胶质瘤的边界,并能准确判断肿瘤术后是否残留,尤其是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残留率和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判断肿瘤切除后术腔周围残留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脑胶质瘤患者于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脑肿瘤切除范围,判断肿瘤切除后术腔周围有无残留肿瘤.同时在术腔四壁及底部取脑组织行病理检查.将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对38例脑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并引导术者在术腔取组织标本205处,病理结果证实术腔及周围组织有肿瘤残留10例(10/38),无肿瘤残留28例(28/38).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中常规超声诊断术腔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29例(76.3%,29/38),漏误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76.3%(29/38);术中超声造影诊断术腔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34例,漏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9.5%(34/38),高于术中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35,P<0.01).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能有效地检出术腔及周围组织中的残留肿瘤,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手术全切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患者短期预后关系。方法 75例术前MRI诊断并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患者,在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基础之下,分为A组39例(采用超声造影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及B组36例(采用常规超声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3、6、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并用ADL量表及KP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组75例患者术后失访3例,72例中两组患者总体3、6、12个月预后ADL评分A组较B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29.69 vs 43.70,P=0.002;30.01 vs 43.36,P=0.004;30.26 vs 43.10,P=0.005);两组胶质瘤高级别组ADL评分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20.52 vs 27.95,P=0.045;20.30 vs 28.20,P=0.035;20.23vs 28.18,P=0.036);两组患者3、6、12个月总体预后KPS评分A组较B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s:69.48±22.81 vs 81.43±19.94,P=0.030 6;67.04±25.10 vs 80.57±24.31,P=0.031 0;65.24±21.32 vs 78.66±22.9,P=0.015 6),两组高级别组KPS评分A组较B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s:70.23±24.66 vs 56.16±22.56,P=0.0482;68.67±24.44 vs 54.0±23.22,P=0.028 4;67.56±22.12 vs 53.13±21.43,P=0.028 4),ADL及KP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总体低级别胶质瘤较高级别脑胶质瘤预后好。结论术中超声造影与术中常规超声相比对改善胶质瘤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优势,尤其是对改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术中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61例颅脑胶质瘤患者(均为单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手术过程中采用二维超声实时观察,其中有31例还进行了术中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本研究的所有61例胶质瘤回声特点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术中均能准确定位,并对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低级别胶质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回声较为均匀,并且常伴有钙化;而大部分的高级别胶质瘤表现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常伴有中央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的坏死区。二维超声显示低、高级别的胶质瘤的边界、形态、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维超声探查胶质瘤周边水肿特异性欠佳,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而超声造影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瘤周水肿组织。二维超声上低、高级别胶质瘤的瘤周水肿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声造影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超声造影可以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使高级别胶质瘤的边界显示清晰,辨别瘤周水肿组织的特异性提高。高级别胶质瘤的造影达峰时间早于低级别胶质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根据造影的特点来初步鉴别胶质瘤的级别。结论术中常规超声可以准确定位病灶。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具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应用,为胶质瘤手术过程中初步判断胶质瘤级别提供较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术中超声与病理评价颅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评价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定位病灶,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对超声判断的瘤腔周围残余肿瘤及脑组织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中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26例,高级别胶质瘤22例,术中共活检150次.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91.4%,术中超声判断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以向残腔周围脑组织突入的不规则偏强回声团为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结论 术中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提高颅脑胶质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及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分别获取正常脑组织和肿瘤内部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并对高、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造影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15例为高级别胶质瘤,16例为低级别胶质瘤,超声造影显示峰值强度高于周围正常脑组织,达峰时间较周围正常脑组织短(P<0.05),平均渡越时间较周围正常脑组织长(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比较,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升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获得的造影参数可为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在脑胶质瘤术中判断残余肿瘤的价值.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64例,用高频专用术中探头在脑胶质瘤根治术结束时行超声检查判断有无残余肿瘤,并于超声判断残余肿瘤处及超声阴性部位取材,术后送病理学检查.在超声辅助下,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切除所见残余肿瘤.将超声影像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比,评价超声判断胶质瘤残余肿瘤能力和价值. 结果: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57.14%、特异性为98.27%、准确性为89.01%,其中,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根治率显著提高(P < 0.01),高级别胶质瘤根治率无明显改变(P > 0.05).结论:术中超声对胶质瘤残余肿瘤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价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区分肿瘤、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范围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术中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强化情况,定量分析不同部位造影参数.结果 正常脑组织呈等增强,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与瘤周水肿脑组织呈高增强,瘤体组织增强强度高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呈高增强,但瘤周水肿脑组织增强强度与正常脑组织相近.瘤体组织的绝对峰值强度高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的造影达峰时间早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造影达峰时间与瘤周水肿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切除肿瘤前判断胶质瘤病理级别及确定瘤周水肿脑组织的边界,有效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肿瘤残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胶质瘤患者,于术中瘤体摘除前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术前肿瘤回声及超声造影特点观察术后手术残腔以判断肿瘤残余情况。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常规手术与超声造影引导下手术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45.16%和74.19%(P0.05)。超声造影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0.32%;常规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61.91%,特异性为83.87%。超声造影判断肿瘤残留病理符合率与常规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胶质瘤手术肿瘤残留判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常规MRI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取病理组织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脑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脑胶质瘤组。术前行MRI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DWI、DTI。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MRI图像,比较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瘤体ADCDWI、ADCDTI、FA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阈值、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6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脑胶质瘤,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29例,高级别脑胶质瘤36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周ADCDWI、ADCDTI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体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瘤体ADCDWI和ADCDTI值低于低级别脑胶质瘤(P < 0.05)。ADCDWI、ADCDTI、FA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775、0.817、0.716。DWI和DTI联合检测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AUC为0.903(P < 0.05)。结论常规MRI联合DWI、DTI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诊断和病理分级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术中超声、术中超声造影与MRI对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术前经MRI、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诊断并被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42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三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以及三种检查方法之间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结果二维超声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差(Kappa=0.381,P=0.013),超声造影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667,P=0.000),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83,P=0.000),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76,P=0.001)。MRI与超声造影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1,P=0.000)。结论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MRI相比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中有优势,能为胶质瘤的诊断及初步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导管原位癌患者33例,比较不同级别导管原位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高级别DCIS 13例,低-中级别DCIS 20例,术前超声提示可能恶性24例,超声对DCIS、高级别DCIS、低-中级别DCIS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2.7%、92.3%、60.0%.超声对高级别DCIS与低-中级别DCIS的诊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是DCIS的超声表现的重要特征.结论 超声对直径≥5 mm的导管原位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高级别DCIS比低-中级别DCIS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评价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脑胶质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及增强特点,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取定量指标.术后对切除的病灶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记录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定量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指标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造影达峰时间和微血管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脑胶质瘤超声造影达峰时间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9,P=0.0001).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微血管的灌注情况,超声造影可提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有助于术者准确判定脑胶质瘤病理分级,指导肿瘤的手术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n evaluating pathological grades of cerebral gliomas. Methods Intraoperative CEUS was performed in 33 patients of cerebral glioma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Real-time blood perfusion and enh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umors were observed,quantitative parameters from the automatically derived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we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by immunostaining with anti-CD34. Results The time to peak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the MV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igh grade cerebral gliomas compared with the low grade ones ( P <0. 05). The time to peak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VD by immunostaining (r = -0.79, P < 0. 05). Conclusions Intraoperative CEUS could be used to observe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in real-time, and could indirectly reflect the information of MVD in cerebral gliomas, which is of help to grade cerebral gliomas and guide surgical resections.  相似文献   

14.
脑胶质瘤术中超声图像表现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病理分级的脑胶质瘤与其术中超声图像表现的关系,探讨术中超声在评价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与指导术中切除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患者的术中超声图像资料,根据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进行分组,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周围水肿带的超声图像表现。 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的脑胶质瘤超声图像表现有其不同的特点,低级别脑胶质瘤(Ⅰ~Ⅱ级)病灶大多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周围无明显水肿带;而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病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内部常有液化坏死区,周围常常伴有与病灶分界不清楚的水肿回声带。 结论 脑胶质瘤的超声图像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此特点术中超声可以有助于判定脑胶质瘤病理分级,指导手术切除及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波谱分析(MRS)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科检查随访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恶化情况分为低级别组32例和高级别组48例,均进行核磁共振(MRI)扫描,包括DWI、MRS检查。记录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肌酸(Cr),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高级别组Cho/NAA、Cho/Cr水平高于低级别组,ADC水平低于低级别组(P0.05);ADC诊断脑胶质瘤分级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诊断价值更高;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DWI结合MRS诊断准确率为95.00%,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5.83%。结论 DWI结合MRS可对脑胶质瘤准确分级,且ADC诊断脑胶质瘤分级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脑胶质瘤分级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粗针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粗针穿刺活检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400例,其中200例穿刺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引导穿刺(超声造影引导组),200例仅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引导穿刺(常规超声引导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和病理诊断准确率。将淋巴结直径进一步细分,比较直径<1.5 cm、1.5~2.2 cm、>2.2 cm时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和病理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引导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5%、91.0%,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80.0%、77.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当淋巴结直径1.5~2.2 cm时,超声造影引导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5.3%,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86.8%、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粗针穿刺中,提高了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尤其对直径1.5~2.2 cm肿大淋巴结临床应用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7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粗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活检;B组经超声造影选择穿刺活检目标淋巴结及穿刺点,行粗针穿刺取组织,用甲醛固定并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37例患者的37枚颈部淋巴结肉眼取材成功率(81.1%)和病理诊断的阳性率(67.6%);B组:41例患者共41枚颈部淋巴结肉眼取材成功率(100%)和病理诊断果的阳性率(100%),均明显提高(2χ值分别为9.50和17.44,P<0.05)。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粗针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度和病理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脂肪肝背景下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在脂肪肝背景下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FNH患者23例,其中合并脂肪肝13例(A组),正常肝10例(B组)。首先行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行实时双幅模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A组低回声与偏低回声占84.6%(11/13),B组高回声与偏高回声占60%(6/10)。A组与B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离心性血流信号分别为41.2%(6/13)与40.0%(4/10)(P>0.05)。超声造影检查:A组结节内于动脉相早期呈中心轮辐状增强8例、偏心增强5例,延迟期呈低回声3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76.9%(10/13);B组结节呈动脉早期中心轮辐状快速增强7例、偏心快速增强3例,延迟期100%呈持续性增强,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FNH合并脂肪肝时二维超声可呈低回声改变,超声造影于延迟期可呈低回声的消退改变,则常需行穿刺活检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肾上腺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入院诊断的肾上腺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最终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均行肿瘤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将肿瘤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肿瘤超声及超声造影早肾上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结果:60例肾上腺肿瘤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53例经手术治疗,7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肿瘤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髓样脂肪瘤,分别占:53.33%、13.33%和10.00%;肾上腺肿瘤患者均完成肿瘤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肿瘤超声最终确诊53例;肿瘤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最终确诊58例;肿瘤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肿瘤超声和超声造影(P<0.05);常规超声检查下确诊的30例腺瘤直径(9-37)mm,平均(23.14±4.61)mm,内部呈均质细点状回声,边界光滑、整齐,包膜完整;7例嗜铬细胞瘤直径(40-71)mm,平均(56.74±4.51)mm,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呈较高的清晰回声;5例髓样脂肪瘤直径(31-55)mm,平均(38.42±4.62)mm,圆形均质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联合超声造影剂检查时造影剂均进入病灶部位,肿瘤边界更加清晰,且腺瘤、嗜铬细胞瘤与髓样脂肪瘤造影剂填充较快,达峰强度低于周围肝实质或与肝实质相当。腺瘤患者超声造影剂下周围均匀增强,内部存在散在造影剂;髓样脂肪瘤超声造影下不均匀增强,中央高而周围回声低。结论:肿瘤超声用于肾上腺肿瘤中能提高临床确诊率,而超声造影能显示肾上腺肿瘤血流灌注情况,能作为肿瘤超声的补充,肿瘤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能能实现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中弹性模量与胶原纤维面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低度恶性潜能28例(A组)、低级别51例(B组)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56例(C组)。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超声联合SWE检查,比较不同分级患者常规超声特征、弹性模量值、胶原纤维面积,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弹性模量值与胶原纤维面积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常规超声检查中肿块位置、血流、内部回声、数目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面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Emax、Emean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Emin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胶原纤维面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Emax值与胶原纤维面积呈正相关(r=0.700,P<0.05),Emean值与胶原纤维面积呈正相关(r=0.788,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SWE测量弹性模量值可有效鉴别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情况,且弹性模量值与胶原纤维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