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C呼气试验与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旋杆菌测试的134例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与尿素酶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检测方法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与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旋杆菌测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显著性差异;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可靠、安全等优点,且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有前途的无创性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C呼气试验与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旋杆菌测试的134例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与尿素酶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检测方法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与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旋杆菌测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显著性差异;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可靠、安全等优点,且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有前途的无创性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164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组78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组86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37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7.44%;86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19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2.0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消化道出血"是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050~17.202,P=0.043)。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者反复腹痛持续时间长、有胃炎家族史的患儿,建议筛查是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是否有联系,且具体是何种联系。方法对近年来在我科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专业检查、粘膜检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有无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高,达到91.7%;胆汁反流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低,仅为31.6%。而且检测出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密度对慢性胃病的病情程度也呈正相关。结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密度越大,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越深。然而不是任何一种慢性胃病均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原因导致的。对于那些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病宜采用采用应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尿素胶囊呼气法对27例OSA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 OSAS组Hp感染阳性率为77.8%,对照组阳性率为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本地区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慢性胃病患者590例,行无痛胃镜和血清Hp-Ig G、Hp-Cag A抗体检测,采集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检查,分析不同病理学诊断类型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和毒力水平。结果590例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29. 5%(174/590)。其中男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30. 2%(104/344),女性28.5%(70/246),男性阳性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0~59岁年龄段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合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不同性别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Hp-Cag A抗体阳性率为77.0%;不同类型胃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Hp-Cag A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以复合性溃疡最高,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结论本地区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低,但毒力水平较高,较易发生复合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150例反复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同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作对照,对HpSA酶联免疫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0例患儿中,HpSA酶联免疫法阳性率30%,对照法阳性率为29.33%,两法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SA酶联免疫法与对照法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9%和92.45%。结论:HpSA酶联免疫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纳入某医院呼吸科收治的IPF患者80例、按年龄性别严格配对的健康体检者160例,采用胃食管反流量表(GerdQ)及病例调查表调查方式收集病史信息,进行进行常规化验、肺功能检测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IPF患者FEV1%、FVC%、DLCO%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GerdQ评分和H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IPF患者中,13C呼气试验阳性者与对照组13C呼气试验阳性者相比,性别、年龄、FEV1%、FVC%、DLCO%、GerdQ评分和肺纤维化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PF患者的Hp阳性率和胃食管反流评分高于正常人群组,但与肺功能和影像学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校师生发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校医院门诊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师生的临床资料,总共723例,检测方法为13C-尿素呼气试验。主要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对Hp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段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Hp阳性患者230例,Hp的感染率为31.8%。其中,男性Hp阳性率(34.9%)明显高于女性(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9)。各年龄段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不同年龄段内男性与女性的Hp阳性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17~29岁的师生细分为3组17~20岁、21~24岁、25~29岁,其Hp阳性率依次为46.5%、32.8%、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01),以17~20岁Hp阳性率最高。结论 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检测方法,Hp的感染率与性别相关。对于17~20岁年龄段的学生,应加...  相似文献   

10.
单克隆抗体在血清幽门螺杆菌可溶性抗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血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可溶性抗原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Hp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抗Hp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Hp抗原。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同时与临床常用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细菌培养5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药物根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血清可溶性Hp抗原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5%和96.0%,此方法明显优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无显著差别,药物治疗前后血清Hp可溶性抗原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可溶性Hp抗原检测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Hp感染的方法,可用于Hp感染药物根除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2009年2029例金山医院就诊人群,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同时将胶体金法与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法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体检人群现症感染43.07%,儿科患者现症感染17.01%,成人患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36.97%;胶体金法与14C呼气试验符合率达99.5%。结论: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Hp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治疗史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IBD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5例设为溃疡性结肠炎组(包括部分结肠受累15例及全结肠受累20例)、Crohn病患者31例设为Crohn病组;另选取同期有消化道不适症状但肠镜检查者66例为对照组。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给予14 C尿素呼气试验及Hp IgG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验,用以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及正常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结果 Hp感染与IBD患者的治疗史呈负相关(P=0.003)。接受过四环素(20.00%)、喹诺酮类(14.29%)药物治疗者的Hp感染率低于未接受四环素(60.00%)、喹诺酮类(62.50%)药物治疗者的Hp感染率(P0.05)。由14 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可知,炎性肠病患者Hp感染率为19.70%(13/66)低于对照组为36.36%(24/66)(P=0.033);溃疡性结肠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1.43%(11/35)高于Crohn病组6.45%(2/31)(P=0.011)。结论 IBD与Hp感染呈负相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比,Crohn病患者Hp感染率更低,同时Hp对IBD疾病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及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6年西安市区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人群Hp的感染特征,为进一步筛查干预及预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 085例于本院消化科行14C呼气试验的人群,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Hp感染率差异。结果 6 085例行14C呼气试验的人群中,男性感染率为52.21%,女性感染率为4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区人群中Hp感染率与性别及年龄均有关。其中男性Hp感染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人群Hp感染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13)C-尿素呼气试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26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85例,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上述方法诊断效能。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3)C-尿素呼气试验对Hp感染的诊断准确率96.83%、敏感度97.06%、特异性96.55%、阳性预测值97.06%、阴性预测值96.55%。两组患者中Hp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均明显高于Hp阴性者,PGⅠ/PGⅡ明显低于Hp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中Hp阳性和阴性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可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丽水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谱,为本地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用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由于上消化道不适进行胃镜检查的16 806例患者,经~(14)C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行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活检培养幽门螺旋杆菌菌株。结果 16 806例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株5 882例,阳性率34.99%。2013年-2017年本院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14.707,P0.05);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1,P0.05)。5 882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株药敏实验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结论本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逐年上升并且趋向年轻化,对青壮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要给予高度重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不能仅当胃肠消化道疾病治疗,应当做感染性疾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治疗,可提高根除率,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测结果,证明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9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行口腔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97例患者中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8.35%)明显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8.76%);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腔亦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口腔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胃内亦同时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口腔Hp与胃Hp感染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给予同样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治疗1个月行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确诊Hp根治情况,同时行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钳取两块胃窦部黏膜作Hp辅助检测.比较2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出血等消化道症状.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且观察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对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及时正确地做出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增加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的可能,同时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Hp根除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与相关因素,为H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5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并选择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746人,测定有无Hp感染,并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同时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尿酸(UA)、肿瘤生物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分析Hp感染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p总感染率为50.67%;Hp感染阳性者的血脂代谢异常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者与血脂代谢异常,它们之间相关性值得从多层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中医院就诊患者1 132例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检测受检者. 结果 Hp感染总阳性率46.9%,男性阳性率53.6%,女性阳性率43.7%,女性感染低于男性.男女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大Hp阳性率增高.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18~岁组与31~岁组间,18~岁组与51~岁组之间,18~岁组与71~90岁组之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地区Hp感染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31岁以上的受检者感染率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下成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东地区居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4月 - 11月在丹东市某医院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且在该市居住10年以上的65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情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650名检测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8.61%,其中男性379人,阳性率73.61%,女性271人,阳性率61.62%,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χ2 = 10.551,P = 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χ2 = 6.873, P = 0.008)。有返酸现象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高(χ2 = 7.51, P = 0.00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经常吃烧烤、常吃腌制食品、消化性溃疡疾病史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常吃大蒜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丹东市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能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