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集的90例胃癌粘膜组织(胃癌组)、45例符合标准的为胃癌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Western-blot检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中BRMS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RMS1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38.89%低于癌旁组的80.00%(P<0.05);胃癌组的BRMS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显著的低于癌旁组(P<0.05);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及浆膜、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Ⅲ期+Ⅳ期)、及浆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BRMS1蛋白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灶直径的胃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RMS1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黏蛋白3A(MUC3A)、黏蛋白13(MUC13)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内镜活检的116例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组织样本中MUC3A,MUC13表达,观察二者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组织MUC3A,MUC13阳性率分别为68.97%和66.38%,高于正常组织的32.76%和7.76%(P<0.05);胃癌组织中MUC3A,MUC13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分化、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5年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UC3A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50±1.95)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48.67±2.51)个月(P<0.05),MUC3A阳性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为32.50%,低于阴性患者的55.56%(P<0.05);MUC13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8.52±1.92)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49.06±2.71)个月(P<0.05),MUC13阳性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为30.00%,低于阴性患者的61.11%(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UC3A,MUC13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C3A,MUC13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均有望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F框/WD-40域蛋白7(FBXW7)及c-Myc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2例胃癌临床手术标本,每份标本均取其正常胃黏膜组织(A组)、癌旁组织(B组)与癌组织(C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三种组织FBXW7及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进而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比A组与B组,C组中的FBXW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组中的FBXW7、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FBXW7、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中FBXW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My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等存在密切联系,FBXW7与c-Myc可能成为早期诊断与评估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斯钙素1(SC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外科确诊并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51例(A组)、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B组)及结节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7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三组组织中STC1表达水平,分析ST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组STC1阳性表达率为60.78%(31/51),显著高于B组的19.63%(8/27)和C组的14.81%(4/27);A组STC1相对表达水平为0.85±0.17,显著高于B组的0.57±0.11和C组的0.56±0.1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STC1阳性表达率、STC1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STC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ST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在胃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术中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LDH水平。术中取癌旁组织、胃癌组织及癌旁淋巴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处组织中的LDH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LDH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LDH水平为(349.41±97.23)IU/mL,明显高于健康人的(185.40±52.24)IU/mL(P0.05);胃癌组织中LDH表达最高,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淋巴组织中;胃癌患者血清中LDH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侵袭情况和分化程度等因素相关(P0.05),癌组织中LDH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侵袭情况和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LDH表达明显上调,且与胃癌患者病情进展有关,是评估其预后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unx3和fascin异常表达的胃癌术后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胃癌术后患者90例分为2组:A组58例为Runx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阴性而fascin表达阳性,B组32例为Runx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而fascin表达阴性.化疗6个疗程后,评价2组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评价生存率.结果 CT检查:A组的1、2年复发率为51.7%、34.5%,分别高于B组的46.9%和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转移率为53.4%,高于B组1年的转移率(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A组1年、2年复发率为55.2%、39.7%,分别高于B组的37.5%和25.0%(P<0.05).B组的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Runx3表达阳性和fascin表达阴性的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效果优于Runx3表达阴性和fascin表达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转移相关蛋白(MTA)-3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廊坊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以同期入院的1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乳腺组织内MTA-3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MTA-3阳性表达率,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MTA-3之间的关系。参考研究组患者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划分为非转移组(n=66)与转移组(n=54),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增殖指数(Ki-67)与MTA-3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乳腺组织内MTA-3阳性表达率为35.00%,低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与MTA-3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5),年龄、月经状态与MTA-3阳性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分子分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比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1例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淋巴结转移组,另将该院同期收治的51例胃癌未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无淋巴结转移组,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胃癌组织中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CapG)、同源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有无胃癌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45)与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确诊的78例胃癌患者与78例胃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胃癌组与良性组。检测所有患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调查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的lncRNA MALAT1相对表达水平(1.22±0.02)明显高于良性组(0.5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到2020年2月1日,良性组的存活率为100.0%,胃癌组的存活率为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患者中,相关分析显示lncRNA MALAT1相对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远端转移、预后均呈正相关(r=0.408~0.5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远端转移、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伴随着lncRNA MALAT1的高表达,其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DR-NM2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卵巢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各68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DR-NM23表达水平,分析绝经、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淋巴转移和远端转移与DR-NM2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SKOV3细胞系中过表达、沉默DR-NM23,分别得到DR-NM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CXC chemokine ligand,CXCL)13、趋化因子CXC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CXCR)5水平变化,探讨CXCL13、CXCR5与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89例为进展期胃癌组,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为转移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51例为未转移组;同期诊治老年早期胃癌患者80例为早期胃癌组。采用ELISA法检测进展期胃癌组与早期胃癌组血清CXCL13、CXCR5水平,并检测进展期胃癌组血清CXCL12、CXCR4水平;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年龄、性别比例等临床资料及血清CXCL13、CXCR5、CXCL12、CXCR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CXCL13、CXCR5水平预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组血清CXCL13[0.190(0.177,0.198)μg/L]、CXCR5[0.243(0.231,0.264)μg/L]水平均高于早期胃癌组[0.176(0.167,0.184)、0.234(0.225,0.244)μg/L](P<0.05)。转移组血清CXCL13[(0.203±0.052)μg/L]、CXCR5[(0.279±0.085)μg/L]、CXCL12[(2.03±0.53)μg/L]水平高于未转移组[(0.176±0.050)、(0.223±0.080)、(1.65±0.31)μg/L],血清CXCR4[(0.39±0.10)μg/L]水平低于未转移组[(0.49±0.11)μg/L](P<0.05),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NYHA心功能分级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3(OR=1.180,95%CI:1.085~1.296,P<0.001)、CXCR5(OR=1.302,95%CI:1.050~1.423,P=0.005)、CXCL12(OR=1.113,95%CI:1.010~1.209,P=0.008)、CXCR4(OR=1.036,95%CI:1.009~1.225,P=0.016)是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血清CXCL13以0.165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20(95%CI:0.736~0.905,P<0.001),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51.0%;CXCR5以0.203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04(95%CI:0.716~0.893,P<0.001),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52.9%;CXCL13联合CXCR5预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28(95%CI:0.870~0.985,P<0.001),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64.7%。结论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CXCL13、CXCR5水平升高,血清CXCL13、CXCR5与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在预测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RNA152(miR15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衙间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5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结果58例(82.9%)胃癌组织中miR-152表达下调;胃癌组织miR-152表达水平(△CT=5.30±1.47)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T=3.87±1.79)(P〈0.01);胃癌组织中miR152低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转移及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5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可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胃癌诊断与治疗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检明确为胃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组织标本取自癌性溃疡凹陷内侧,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为距离肿瘤病灶边缘5 cm以上的非癌性胃黏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MP-1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胃癌组织MMP-11的表达情况及MMP-1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MMP-11阳性表达率(54.1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胃癌组织的MMP-11阳性表达有关(P<0.05),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型与胃癌组织MMP-11阳性表达无关(P>0.05);TNM分期高,浸润深,发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MMP-11阳性表达率更高;MMP-1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41.54%)明显低于MMP-11阴性表达患者(65.45%)(P<0.05)。结论MMP-11的阳性表达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侵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Grb2相关结合蛋白1(Gab1)表达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和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转移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各70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ab1表达水平,并分析Gab1表达水平与患者一般资料和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将胃腺癌细胞AGS分为空白组、对照组、G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并取其中30例患者癌旁正常肺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MMP-9、bcl-2、HSP90α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MMP-9 mRNA、bcl-2 mRNA、HSP90α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不同TNM分期、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组织MMP-9、HSP90α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组织类型NSCLC患者组织bcl-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SCLC组织中MMP-9、bcl-2、HSP90α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MP-9、bcl-2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bcl-2蛋白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翟俊  肖学文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2-24,2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GOLPH3)、Livin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两院病理科收集的80例胃癌术后组织学标本、40例胃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GOLPH3蛋白、Livin蛋白表达水平,并按照肿瘤病灶直径、TNM分期、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1、微小RNA-522-3p(miR-522-3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6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LINC00261、miR-522-3p的表达水平;分析LINC00261、miR-522-3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模型分析LINC00261、miR-522-3p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LINC00261与miR-522-3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LINC0026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miR-522-3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LINC0026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miR-522-3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LINC00261低表达组的预后比LINC00261高表达组预后更差(P<0.05),miR-522-3p高表达组的预后比miR-522-3p低表达组的预后更差(P<0.05)。高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LINC00261低表达和miR-522-3p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INC00261与miR-522-3p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LINC00261表达下调、miR-522-3p表达上调,二者表达呈负相关,且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病理参数和预后相关。LINC00261、miR-522-3p可能是结直肠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