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48例66处病灶,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0例,稳定(NC)8例,总有效率为83.33%.随访至今患者均生存.结论:良好的护理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生活、饮食指导,嘱患者按医嘱用药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23%)明显优于对照组(68.63%)(P<0.05)。结论采用针对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缓解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T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48例66处病灶,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0例,稳定(NC)8例,总有效率为83.33%。随访至今患者均生存。结论:良好的护理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5.
李敏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53-55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结合肝动脉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结合TACE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综合护理。结果:28例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均能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显示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护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结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过程中,要求护士要有全面的专科知识,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提供优质的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碘125(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收治的68例接受 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的中晚期PHC患者,男44例,女2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63例肝癌并腹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病人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总结粒子植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并发症防治及放射防护等。[结果]63例病人共128个靶病灶均能按计划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大部分病人腹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放射防护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陈亚 《全科护理》2013,11(8):767-768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达30%~60.2%[1],门静脉癌栓加速对肝脏的破坏,导致门静脉高压,继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影响肝癌病人的预后。经皮穿刺门静脉支架植入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脏血液供应,保护肝功能,放射性粒子能减少支架再阻塞的几率[1]。2012年3月我科收治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8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2周后用放射性粒子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肝脏病灶内。粒子植入后定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粒子植入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测,每2个月复查1次CT和X线平片。结果 38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按计划植入到位,植入过程无粒子丢失。1周后血常规、肝功能与植入前接近,无严重并发症。治疗4个月总有效率94.74%。结论原发性肝癌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且安全性、可操作性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无法行手术切除患者42例,先在DSA下行超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行护肝等治疗,并于术后1周在CT引导下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间隔4~6周重复上述治疗。每例治疗2~4周期。结果全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治疗后肿瘤有明显缩小(PR)者36例(85.7%),AFP明显降低者35例(83.3%),其中20例(47.6%)AFP恢复正常;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3/42)、57.1%(24/42)、33.3%(14/42)。结论综合序贯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在CT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肿瘤局部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采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方式治疗残余病灶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2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残余病灶,通过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方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指标进行检测,对比统计学差异。结果:46例患者通过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残余病灶后,3例患者完全缓解,25例患者部分缓解,18例患者无变化,2例患者进展,疾病治疗有效率为60.87%,疾病控制率为95.65%。患者治疗后免疫指标CD3+与治疗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针对残余病灶采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良好效果,能够调节患者免疫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与螺旋CT(HCT)对比分析超声造影成像(CEUS)在评价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碘油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等微创术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疗效的价值。方法TACE综合治疗后的25个HCC病灶经CEUS和HCT检查,两者阳性检出率进行McNemer检验,并计算二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EUS发现10个阳性,出现动脉期增强,15个阴性;HCT发现4个阳性,21个阴性(P<0.05)。与临床追踪对照,CEUS和HCT的准确率分别是96.0%和72.0%。结论与HCT比较,CEUS不受碘油的干扰,能更客观地揭示TACE术后HCC的残存,是评价TACE疗效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磁定位导航~(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PLC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普通CT引导下施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观察组患者在四维电磁定位导航引导下施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种定位方式下的穿刺参数差异以及电磁定位导航定位技术是否会对中晚期PLC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国际通用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造成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针调整次数、穿刺时间、扫描次数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0. 3±0. 11次,235. 84±28. 45 s,2. 35±1. 12次,175. 44±11. 27 mGycm~2,分别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 01±0. 12次,432. 14±34. 87 s,4. 08±0. 12次,298. 44±8. 74 mGycm~2(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及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电磁定位导航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手术过程中CT扫描次数,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因此该种定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治疗方式,而试验组患者采用TACE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6.7%(P<0.05)。常规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试验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肝癌1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术后复发肝癌2例,复发肝癌伴淋巴结转移1例。在综合治疗指导下,利用射频消剐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进行治疗。结果12例;蕙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感染、胆漏等产重并发症,患者肝功能出现损害,经常规保肝治疗后恢复。于术后1、3、6个月复查CT查肿瘤体积缩小分别为(34.57±4.52)%、(47.12±4.71)%、(32.37±5.29)%。术后3个月全部存活,术后6个月存活9例,术后1年存活5例,3例患者存活已达14个月,余患者死于全身转移和肝功能衰竭。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肝癌具有安全性、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前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行TACE后射频消融(RFA)、TACE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治疗(TAI)后中药和生物治疗的2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治疗的疗效。结果 268例患者中15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58.2%。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2.7%和9.0%,其中术前行TACE和术后行TACE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41.7%、8.3%和64.7%、44.1%、23.5%,行TACE+RFA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3.3%、11.1%,TACE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9.0%和9.5%,行TAI患者的1、3、5年的生存率为11.8%和0、0。手术前后行TACE患者1、3、5年生存率最高,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行TACE患者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行TAI患者(P均<0.01)。行TACE+RFA、TACE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行TAI患者(P均<0.01)。行TACE+RFA、TACE与行TAI患者比较,其肝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瘤内血流信号消失、瘤周血流信号消失、AFP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前、后行TACE治疗效果最佳;作为非手术治疗,TACE+RFA疗效优于TACE,TAI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凝固(PMCT)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8个病灶,直径均≤3cm。先予行TACE,2~4周后在CT引导下行PMCT。结果治疗后予穿刺活检及CT扫描,显示28个病灶完全性坏死,其中25个病灶周边正常肝实质有约3~5mm完整环状坏死,3个病灶周边正常肝实质环状坏死不完整。20例AFP升高者,治疗后4周内AFP降至正常水平。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复发。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小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小肝癌较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