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0):1183-1184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所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清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大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型急性胰腺炎,经3~5d恰当治疗后常可治愈,而对于高度怀疑或确诊为重症胰腺炎者则应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目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为特点,当患者出现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时,就称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根据中华医学会2004年发布的《中国急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为危重急腹症之一,以胰腺坏死出血和软组织坏死为特征,病理分型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其中急性出血坏死型重症胰腺炎病情重而复杂,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短时间内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高达50%以上,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3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为危重急腹症之一,以胰腺坏死出血和软组织坏死为特征,病理分型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其中急性出血坏死型重症胰腺炎病情重而复杂,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短时间内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高达50%以上,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1].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2].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少数重者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本院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是以胰腺及周围发生水肿、充血、出血、坏死等病变,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的临床常见急腹症。根据胰腺的病理改变不同分为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临床以水肿型居多,约占80%~90%。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以中药胰炎灵颗粒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可高达40%[1].急性胰腺炎主要分为轻型(水肿型)和重型(出血坏死型)两类.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病理分型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其中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为重症胰腺炎,病情重而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凶险,死亡率高达50%。2000年1月-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胰腺炎病人28例,我们配合医生进行了细心监护,精心护理,提高了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是内外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的急症病,它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如:酗酒、胆石症等)引起胰管内胰酶活化,并逸脱到间质,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的炎症。它不单是胰腺本身的炎症,其中重症者常涉及多个脏器及全身性损害。临床分为:水肿型(轻型)和出血坏死型(重症)胰腺炎。我院从2000年1月-2002年11月间共收急性胰腺炎69例(其中水肿型60例.出血坏死型9例),发病率是前4年(1996年1月-1999年12月)的1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多变,极易误诊,以致延迟治疗。因此,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应对该病引起重视,对该病的诊治在临床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与出血坏死型两大类,临床上绝大多数为水肿型,坏死型约占3~5%。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二者系同一疾病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其死亡率与病理进展的严重性成正比。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内、外科的急重症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多主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胰腺炎临床以急性水肿性占绝大多数,病变轻微,主要波及胰腺间质,病理表现为胰腺肿大、间质水肿、充血和炎细胞浸润;而出血坏死性则病情凶险,基本病理改变为胰腺内组织坏死、出血,常易合并休克、多脏器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危重情况。由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上多采用手术疗法,其中全胰坏死者病死率则更高。近年来临床统计表明,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我们探索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获得了优于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的临床疗效。1 辨证分型与治疗1.1 水肿性:突发上中腹…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本身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血及尿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可分为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水肿型多见,  相似文献   

13.
胰腺炎是常见病,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胆石、蛔虫阻塞了胰腺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处,使胆汁逆流入胰管,导致胰蛋白酶原被激活成胰蛋白酶,后者可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发生急性胰腺炎。过量饮酒、吃较多的肥食可使胰腺分泌旺盛而诱发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以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一般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水肿型胰腺炎若诊断,治疗及时,病情可很快好转,不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护理学报》2008,15(4):45-45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大多数患者为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而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近年来,本科室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穴位按摩的方法 ,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患者50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故及早发现及诊断尤为重要。腹部B超目前己成为急性胰腺炎的常规初筛检查。在现有仪器条件下,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超声对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分型预测研究。结果:CT分型;(1)单纯水肿型18例,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伴密度减低,胰腺边缘不规则,(2)出血坏死型3例,CT表现胰腺肿大伴有稍高浓度和低密度混杂的混合密度,胰腺边缘模糊,(3)坏死伴假性囊肿32例,CT表现伴随胰腺表面或胰腺体,尾部坏死残端处的类圆形,梭形囊性低密度囊肿;胰腺与周围组织,脏器境界模糊,腹腔内可伴有积液或气体。结论:应用CT进行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病理分型预测准确,有助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重症胰腺炎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可发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以前大部分医生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手术可加重内环境紊乱、胰腺组织坏死,其病死率高达30%-40%。  相似文献   

18.
杨碧玉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411-1412
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凶险,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胰周及胰内脂肪坏死、胰实质坏死及出血,严重者伴有休克、呼吸衰竭及肾脏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坏死、坏死感染所致的病死率分别为10%、30%’。临床上对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给予肠外营养,但费用高、并发症多,本科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急性胰腺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祝跃明  徐炜 《现代医用影像学》1996,5(5):207-210,202
本文分析了69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并将其按CT表现分为单纯水肿型,出血坏死型,合并感染型三个类型,提出正确的以临床分型和早期发现胰腺的出血坏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