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证治要点(1)脾病的虚证和实证是相对的。脾虚失运,水湿潴留,乡属本虚标实,本虚为主者,治当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治应祛湿,兼以运脾。(2)脾病与湿的关系至为密切,不论寒热虚实诸  相似文献   

2.
魏祥 《新中医》1996,28(1):17-17
慢性咽炎治验2则魏祥慢性咽炎以咽干、微痛、咽部异物感为主,似中医学“虚证喉痹”。属阴虚者多,阳虚者少。笔者临证发现,有相当部分慢性咽炎患者是因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气虚弱致津液不能上承咽喉而发病,现举例如下。例1:郑××,女,48岁,1992年4月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Lab值,为王自立教授基于"脾色环唇"辨治脾虚证提供色度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相机对300例"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及300例健康人群面部进行拍照,对所得图像通过"Adobe Photoshop CS"软件读取右上左下唇周及颧部的Lab值,并对Lab各值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b-a值为正数,说明表示黄色的b值大于a值,则唇周颜色以黄色为主;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颧部b-a值为负数,说明表示黄色的b值小于表示红色的a值,则颧部颜色以红色为主;健康人群唇周及颧部b-a值均为负数,说明表示黄色的b值小于表示红色的a值,则唇周及颧部颜色均以红色为主,体现了亚洲人健康肤色红黄隐隐的特点;经t检验,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及健康人群唇周Lab值及b-a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健康人群比较,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颜色以黄色为主,而颧部颜色与健康人群基本一致,以红色为主(P0.05)。结论:1)"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颜色以黄色为主;2)色度学面部色诊分析方法可为基于"脾色环唇"辨治脾虚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将朱丹溪的小温丸灵活化裁,治疗多种病证.作者归纳出这些病证的共同病机为脾虚肝郁,湿热内蕴.并将小温中丸与逍遥散进行比较,指出小温中丸适于脾虚肝郁,湿热内蕴,以邪实为主者;逍遥散适于脾虚肝郁,寒湿内生,以正虚为主者.两方配合则完善了脾虚肝郁证的证治,并举两验案以证之.  相似文献   

5.
亓鲁光从脾虚湿盛论治消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四川中医》2006,24(11):4-5
传统中医以阴虚燥热作为消渴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主。然而现今临床所见,消渴病实以脾虚湿盛所致者居多。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从脾虚湿盛论治消渴,获得极佳临床疗效。本文从分析脾虚湿盛致消的病因病机出发,指出对此类患者,应以健脾除湿为治疗大法;并提出应结合脾虚及湿邪的偏胜,在治疗上分别侧重以健脾益气或除湿健脾为主,分清主次,辨明病所而治之。  相似文献   

6.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慢喉痹",多由急性咽炎失治演变而成。现代医学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不佳,本病迁延日久,由"瘀"所致者为数甚多,根据"瘀"的理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国丰 《中医杂志》1996,37(3):153-154
虚火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历代中医除潘诚的《喉科心法》中轻轻一笔谈及阳虚喉痹之外,历来都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阴降火、养阴润喉或滋肾润肺论治。而干祖望教授则认为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干氏“从脾治喉痹”其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因此他提出一个新的证型,即脾虚阴火证。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积滞"乳食内积、脾虚夹积、食积化热"证型的治疗概况,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内治法为主,充分体现"同病异治"的特点,总体上以消导为主,佐以扶正。  相似文献   

9.
介绍张喜莲教授从肝脾分期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经验。张喜莲教授立足小儿生理特性及体质特点,认为抽动障碍病位以肝、脾为主,临证以肝脾为切入点,分期动态论治。治疗时根据脾虚、肝旺孰轻孰重以抓主要矛盾。肝旺明显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止动;脾虚明显者,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治以扶土抑木、豁痰止动,临床收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王莘智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热,其中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王莘智将其分为三期辨证论治:初期脾虚湿盛,治宜运脾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一类,以健脾渗湿药为主;中期热扰肝经,治宜清泻肝火,方用龙胆泻肝汤一类,以补土克木药为主;后期久病及肾,治宜培补肾阴,方用诸地黄汤一类,以补肾滋阴药为主;同时益气健脾宜贯穿全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沈莉主任医师辨治焦虑性失眠的经验.沈师认为郁证的病机为气郁神伤、虚实夹杂,治疗以解郁安神法为主.其中肝气郁结者,治以畅郁汤加减疏肝郁、安心神;肝郁脾虚者,治以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健脾胃、开郁滞;心脾两虚者,治以养心安神汤加减调心脾、和气血.并强调在接诊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建立信任,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慢性咽炎以咽部微痛感、干燥感、异物感为主要症状。多由阴津湿阻、虚火上炎 ,熏灼咽喉 ,肌膜失养 ,久之形成慢喉痹。若证属阴虚痰热互结 ,治宜清肺利咽养阴补肾 ;证属脾虚痰热互阻咽喉 ,治宜健脾渗湿 ,散结消滞  相似文献   

13.
论述中医分期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认为早期以肝郁脾虚为主,治宜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中期以湿热蕴结为主,治宜清热利湿、软坚化痰;晚期以毒瘀阻络为主,治宜化痰解毒通络、兼顾扶正。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杨廉方教授治疗梅核气的经验。杨老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痰气互结,其发病与肺、肝、脾、胃、肾密切相关,治疗上强调"一调二禁三治四养",肝郁为主者重在疏肝;脾虚为主者重视健脾;肾虚为主者强调益肾;同时强调久病入络,针对久病患者,加入少许活血之品;临证过程中强调医贵圆通,须合理加减。  相似文献   

15.
毕颖  宣丽华 《吉林中医药》2021,41(6):825-828
宣丽华教授认为,顽固性面瘫以素有脾虚痰饮内停,风邪外袭,内外合病,痰瘀互结为主,或兼有肝郁脾虚,痰瘀结聚面部经络,致面部经筋失养和(或)拘挛.病机关键为脾虚痰瘀互结,脾阳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提出了"病痰饮者,当温经"的思想,治疗中应谨守病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温经通络、化痰利饮、肝脾同调、痰瘀并治为原则.采用粗针平刺督脉穴温经通络、化痰利饮;脐针疗法中的健脾三针肝脾同调、痰瘀并治;配合面部穴位浅刺通络牵正;并以中药苓桂术甘汤合牵正散加减来温阳化饮、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16.
马拴全教授认为湿疹皮炎基本病机为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博,风湿热邪浸淫,肌肤失去濡养,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急性以湿热为主;亚急性多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马老师提出"因证施法,对症用药",内治和外治两种方法,外治应遵循吴师机《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复幻",创立外洗方辨证治疗湿热蕴肤、脾虚湿盛、血虚风燥等证型,即能体现局部用药特点,又能减少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脾虚生浊”观点,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浊实,以脾虚为本、浊气滞肠为标,提出泄浊运中的治疗总则。急性期以浊实为主,治当通腑泄浊,常用枳实导滞汤加减;缓解期以脾虚为主,治当益气健脾,常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助恢复肠腑之传导功能,脾胃之运化功能,使水谷各有归途,清浊各行其道。  相似文献   

1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腹泻均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但泄泻在临床上有必要细分成不同的亚型进行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泄泻中"气泻"相对应,其关键病机为肝郁脾虚,治疗上以疏肝补脾为主;功能性腹泻则属于"濡泄"范畴,脾虚湿盛是其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治疗初期以燥湿、利小便为主,病程较长者应酌以升提脾气、温肾固...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已故著名老中医刘子湜擅治妇科疑难疾病,认为妇科病无不与"肝"有关。文章采撷刘老从肝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作一简介,以供同道参考。刘老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病理机制与肝的关系密切。肝气贵于舒畅通达,肝郁则病变横生。若肝气条达,藏血守职,气血调畅,任通冲盛,则月事以时而下;若情志抑郁,肝失条达,导致肝的功能失常,则出现各种月经病变。因而强调月经病的关键乃肝郁气滞,特点为气血瘀结。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辅以柔肝养肝调经诸法。根据郁者宜疏,亢者宜柔宜缓的原则,以遂其条达之性。肝郁气滞者治当疏肝开郁,理气调经;,肝肾阴虚者治当补益肝肾、养血调经;肝郁脾虚者治当疏肝健脾、柔肝调经。  相似文献   

20.
田媛  王磊琼 《光明中医》2012,(9):1870-1871
本人从事肿瘤防治工作20余载,在治疗消化道肿瘤方面独有心得,现将其治验介绍如下。1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以"脾虚"为本,治当以"健脾"为要肿瘤的发展进程与脾虚程度成正比,脾虚患者气血化生和物质代谢功能受损,导致机体正气虚弱,癌瘤容易发生及进展[1]。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更以脾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