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表型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 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D64、MPO、CD7、CD11e、CD9、CD123等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利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估CD9和CD123的表达模式,以及CD64*MPO* CD7-CD11c"对APL的诊断价值。结果AML 组患者的CD64、CD9、MPO阳性率显著低于APL组,而CD11c、 CD7阳性率显著高于A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64* MPO* CD7-CD11e”的综合抗原积分表达模式在鉴别诊断APL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为0.859,敏感性为93.8% ,特异性为75.0% , CD9/CD123的鉴别诊断APL的AUCROC 为0.919,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4.0%;而联合应用CD9/CD123和综合抗原积分的诊断模式,AUCROC为0.955,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CD9/CD123 表达模式及CD64* MPO* CD7~CD11e联合应用可作为鉴别诊断APL与HLA-DR阴性的AML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于10~2、SSC强度位于10~2细胞群为R3,CD45强度位于10~3、SSC强度位于10~2为R5,并定义阳性细胞占该细胞群的80%以上为强阳性表达,20%-80%之间为弱阳性表达,20%为阴性。结果:79.07%病例存在一群异常细胞群(R3),R3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为SSC偏高,CD45表达强度稍弱,CD38~+、CD9~+和CD13~+均为100%,其中呈强阳性的分别为86.05%、90.70%和86.05%。CD33、CD117及CD6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7%、95.35%和83.8%,其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5%、69.77%和30.23%。CD15+43.2%,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都呈弱表达。约16.28%和6.98%的患者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均在80%以下。异常细胞跨系表达CD2、CD19、CD7的比例分别为27.92%、6.98%和2.32%,强度均集中于20%-80%的低表达范围内。所有的病例均不表达CD11b。20.93%病例存在两群细胞群(R3与R5),其中R3的免疫表型特点与上述一致。R5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较R3细胞群SSC偏小,CD45荧光强度较强,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弱,CD9、CD13、MPO阳性率为100%,且荧光强度强;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与CD14。结论:APL细胞易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与形态学分型中的M3a相对应,并且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high SSC,CD13~+CD9~+CD38~+CD33~+CD117~+CD64~+CD11b~-CD34~-HLADR~-。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有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存在两群异常细胞,一群细胞与上述表型一致,另一群细胞SSC稍小,CD45表达较强,表达CD13、CD9和MPO,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和CD14。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分类及提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采用CD45/SSC双参数方案对135例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在1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较高的抗原依次是MPO(94.8%)、CD33(94.8%)、CD13(90.4%)、HLA-DR(74.1%)、CD117(65.2%)和CD34(61.5%)。CD14仅表达于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L伴淋系抗原表达以CD7(32.6%)最为多见,其次为CD56(26.7%)和CD19(10.4%)。共发现4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ABL),同时具有髓系和淋系抗原表达。结论 MPO、CD33、CD13是诊断AML最敏感的抗原。CD7、CD56、CD19在AML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AML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3例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免疫表型特征,以CD45/SSC设门,对143例APL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比较初发和复发时免疫表型变化。随机选择同期42例HLA—DR阴性的非AP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作为对照,其中31例CD34也为阴性,探讨其与初发APL的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初发APL中91.9%表现为cD34和HLA—DR共阴性,复发时CD34和HLA—DR阳性率增高(37.5%vs3.0%,37.5%vs3.9%)。初发APL组CD34阳性率低于DR^-AML组(3.0%vs23.4%),初发APL组CD34即使阳性,其表达水平也较低(P〈0.05)。②初发APL组CD33阳性率高于各对照组(97.0%vs75.0%,83.3%,83.9%),其表达水平亦高于各对照组(P〈0.05)。③初发APL组淋系抗原中仅见CD2的表达,未见CD7的表达,而DR—AML组、CD34^-/DR—AML组CD7阳性率分别为12.0%,6.5%,高于初发APL组(P〈0.05)。结论:免疫表型检测可以为APL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对HLA—DR^-的AML可以从CD34的表达与否、CD33的表达水平、淋系抗原表达情况以及SSC特征等方面与APL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患者的APL细胞中都有较强表达,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达到88%以上。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52.5%。约10%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5,但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率都集中在20%-40%的弱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42.5%。少数患者的异常细胞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约25%患者的APL细胞跨系表达了CD2、CD56,大部分也都集中于20%-60%的低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和42.3%。由此认为,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MPO+CD13+CD33+CD117±CD15±CD34-HLA-DR-。CD2和CD56在CD34+或HLA-DR+组(包括CD34+HLA-DR+、CD34+HLA-DR-和CD34-HLA-DR+)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CD34-和HLA-DR-组。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及CD13的阳性比例在CD15<10%、10%20%3组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PL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判断患者预后亦可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区分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模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方法。方法选择正常骨髓标本和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髓系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并将标记抗原用于分析初发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以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模式和确定用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体组合,更好地提示患者复发情况。并将流式细胞术结果、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和PCR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析2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标本中髓系原始细胞的免疫表型,CD117阳性髓系原始细胞占2.51%±0.84%,CD34阳性髓系原始细胞占1.21%±0.83%,均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检测346例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异常免疫表型有314例,占90.80%,其中跨系表达抗原主要包括CD7(31.21%)、CD56(23.70%)、CD19(13.87%),跨阶段共表达的抗原包括CD34/CD64(2.89%)、CD14/CD117(1.16%),抗原表达强度变化或抗原缺失主要包括原始粒细胞不表达HLA-DR(4.62%)、CD13(7.51%)或CD33(12.14%),以及单核细胞不表达CD14(5.20%)。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1例,有异常免疫表型的仅占16.7%,低于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根据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模式,与PCR结果符合度高,能很好地提示白血病进展。结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不同于正常来源原始细胞的异常免疫表型特征,适合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并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和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CD45/SSC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40例T-AL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表面T系抗原表达依次为CD7〉CD2〉CD3〉CD5,近20%患者CD10表达阳性。140例患者中12例带有B系抗原标记,阳性率达8.57%;136例中31例带有髓系抗原标记,阳性率达22.79%,所有病例均无CD14表达。干/祖细胞标记CD34表达阳性率31.06%,41例CD34+T-ALL髓系抗原表达15例,阳性率36.59%,91例CD34-T-ALL髓系抗原表达14例,阳性率15.38%,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儿童T-ALLCD3表达高于成人(p〈0.05),而CD33表达明显低于成人(p〈0.01)结论: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T-ALL的重要手段,T-ALL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特点,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 设门分析181例B-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检测病例CDl9阳性率100%,HLA-DR阳性率98.9%,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8.5%,76.8%和76.8%,CD117与T系抗原CD2和CD7在B-ALL中很少表达。儿童组(≤14岁)CD10比例较高,青少年(15-18岁)和成人组(≥19岁)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表达较高。各年龄组CD10 /CD34 型比例最高,随年龄增长CD10 /CD34 型比例升高。CD10-CD34 型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与CD45 病例相比,CD45-或CD45 /-病例常伴有较高的CD10表达。43例标本RT-PCR检测bcr/abl结果显示:bcr/abl 组和bcr/abl-组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无显性差弄,m-bcr/abl 主要见于CD10/CD34 型。结论:典型的B-ALL细胞表达CD19和HLA-DR,不表达CD117。不同发育阶段CD34,CD10和CD45表达不一。青少年组免疫表型与成人组相似。CD45 多见于CD10-B-ALL。儿童组殖系抗原表达率较低。m-bcr/abl 多见于CD10/C1)34 型B-ALL。  相似文献   

9.
93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麟辉  朱红倩  袁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27-2328,233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侧向角光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9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69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13、CD3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17;20.2%的患者伴有淋巴细胞系抗原CD7表达;CD7+与CD7-的完全缓解率(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19、CD34、HLA-DR、CD20、CD22。31%的患者伴有髓细胞系抗原CD13表达;CD13+与CD13-的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5、CD3、CD7、CD34。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对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及分型、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抗原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30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中细胞群较均一和明显且其SSC值较高,主要表达CD13(100%),CD33(100%),CD117(90%),CD15(75%),CD9(60%);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CD45/SSC图中幼稚细胞区几乎无细胞,而在单核细胞区出现大量细胞,主要表达CD13(100%),CD33(100%),HLA-DR(80%),CCD64(80%),CD14(53.3%).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显示出其各自独特性,免疫分型可提高诊断M3与M5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有髓系抗原(CD33和/或CD13、CD117)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患儿的骨髓涂片中原始、幼稚细胞形态的异同,以提高ALL形态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诊断为B-ALL的患儿12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髓系抗原表达,与髓系抗原表达阳性和阴性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B-ALL患儿中,有43例(34.7%)CD33抗原为阳性,2例(1.6%)CD33、CD13抗原阳性,2例(1.6%)CD33、CD117抗原阳性,1例(0.8%)CD117抗原阳性。在48例髓系抗原表达为阳性的患儿中,有29例患儿骨髓涂片中的原始、幼稚细胞形态不易观察、判别,占全部患儿的23.4%,占抗原阳性患儿的60.4%。结论儿童B-ALL伴髓系抗原表达的骨髓细胞涂片中,原始及幼稚细胞形态存在多样性及异质性,多不同于髓系抗原阴性的细胞形态,不易判别。  相似文献   

12.
流式细胞术在159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在119例AML患者中髓系相关抗原CD13(91.59%)、CD117(86.97%)和CD33(84.03%)阳性表达率最高,还有14.2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主要为CD7(14.28%)和CD19(1.68%)。29例出ALL患者,CD19和HLA-DR全部阳性(100%),其次为cD34(92.03%)、CD22(62.07%)。11例T-ALL患者,CD7表达的阳性率最高(100%),CD3(72.73%)和032(63.64%)次之。(2)AML患者中,除大多数AML-M3患者CD34和HLA-DR为阴性表达外,其他亚型患者CD13、CD117、CD33、CD34和HIA-DR均为高表达。结论在流式细胞仪上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使得免疫分型的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4色抗体组合对172份标本进行MRD检测并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比较。172份标本包括19例连续随访APL患者的116份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和47例距初诊3个月至2年不等的非连续随访患者的56份骨髓标本,其中形态学完全缓解(CR)后117份,CR前55份标本。对18份标本同时加做抗体组合CD9/CD117/CD34/CD33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PL患者除高表达CD9、CD33、CD117和低表达CD34、HLA-DR外,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正常骨髓中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和CD117+CD34-CD9+CD3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066±0.012)%和(0.089±0·066)%,与APL患者相比相差4个对数级;随访期内,19例患者全部获得形态学CR,中位时间为4周(3-6周),13例FCM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7.5周(5-11周),11例PCR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周(5-12周);形态学CR后随访的117份标本中41份FCM检测MRD呈阳性,8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9.02%(5.26%-18.14%),33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0·48%(0.02%-4.70%);CD117+CD34-细胞中CD123+HLA-DR-细胞的中位相对比例分别为86.77%(63.29%-92.62%)和63.59%(15.11%-98.36%);FCM与PCR同时检测MRD结果显示,FCM(+)标本中95.9%(93/97)PCR为阳性,FCM的假阳性率为4.1%(4/97),PCR的假阴性率为8.75%(7/93)。FCMMRD(-)标本中,92%(69/75)PCR阴性,8%(6/75)为PCR阳性。连续随访的116份标本和形态学CR后的117份标本显示,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的mRNA水平基本一致,两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824,P<0.001和r=0.754,P<0.001)。结论:应用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2组4色抗体组合检测APL患者中的MRD简单可行,可与PCR检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初诊及治疗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变化对APL诊断和预后的意义,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或四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应用RT—PCR技术检测骨髓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APL与CML慢性期都高表达MPO、CD13和CD33,而几乎不表达CD34、HLA—DR及T,B淋巴系列标志。有14.5%的APL患者表达cD56,有48,2%的APL患者表达CD15,CD15在APL的表达明显低于CML慢性期(48,2%船95.2%,P〈0.01)。有78.3%的APL患者表达CD117,而在CML慢性期不表达CD117。CD11b在APL的表达率仅为16.9%,而在CML慢性期几乎都表达CD11b。有72.3%的APL患者呈CD117^+CD11b^-表型,而在CML慢性期患者细胞中均未见此表型,它几乎均呈CD117^+CD11b^-表型。11例表型为CD117^+CD11b^-的APL患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在2个月以后CD117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小于5%,同时细胞高表达CD11b,呈CD117^-CD11b^+表型。检测31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25例该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0.6%,其中16例(64%)为PML/RARα基因L型,9例(36%)为S型。16例PML/RARα融合基因L型APL患者CD117表达有14例(87.5%),9例S型CD117表达有4例(44.4%),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APL患者CD117表达有2例(33.3%)。结论:CD117/CD11b表型分析有助于APL与其它AML亚型及CML慢性期细胞的鉴别,CD117’CD11b一表型有助于APL细胞和APL患者缓解恢复期的良性髓系增生细胞的区分,对APL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以及发病机理的研究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1(AMLM1)免疫学特征及其预后,同时探讨其与AMLM2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学鉴别的要点。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47例M1的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并对其中17例进行核型分析;另外,选择同期51例M2的初诊患者及58例ALL初诊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M1患者的CD33阳性率达到100%,且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M1患者的CD11b、CD15、MPO、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M2患者(p〈0.05);Ly+AML的M1患者的T系抗原阳性率高于Ly+AMLM2患者(p〈0.05);与ALLPro-B相比,AMLM1患者高表达HLA-DR,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T系抗原CD4、CD7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ALLPre-B相比,M1患者高表达HLA-DR、CD34;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T系抗原CD4、CD5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T-ALL相比,M1患者早期抗原HLA-DR、CD34,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均显著高表达(p〈0.05);M1患者中CD7+患者CR率和CD7-患者CR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4+患者CR率和CD34-患者CR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M1患者CR率低于M2患者(p〈0.05),其达到CR的时间长,高白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高(p〈0.05),高白细胞白血病的CR率低(p〈0.05)。结论:M1患者的髓系抗原CD33、CD13均高表达,早期抗原HLA-DR也高表达,但髓系抗原CD11b、CD15、MPO、CD117表达不高,T系抗原CD4、CD7高表达;M1和M2免疫学方面没有明确的、特征性的标志可用来鉴别,但M1患者的CD11b、CD15、MPO、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M2患者,在鉴别M1与M2时可作为参考指标之一;形态学上不易分辨的AMLM1和ALLPro-B,ALLPre-B,T-ALL可以通过免疫学特征的分析得到鉴别;CD117主要表达于AML,对于AML和ALL的鉴别诊断有意义;M1患者的预后比M2患者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表达或低比例表达HLA-DR(HLA-DR~(neg/low))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免疫学表型特征。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11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其免疫表型。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HLA-DR抗原阴性表达者(HLA-DR~(neg))9例,低表达者(HLA-DR~(low))2例,且均表达CD13和CD33,不表达CD4,而CD34、CD38、CD117、CD15、CD64、CD14和CD56均呈异质性表达;与HLA-DR~(posi)阳性者相比,HLA-DR~(neg)/low者CD4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他抗原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DR~(neg/low)的AML-M5患者CD抗原表达异常,多呈HLA-DR~(neg/low)/CD4~(neg)的表型特征,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7.
AML-1/ETO基因相关的AML-M2型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AML/ETO基因重排的FAB分型为AML-M2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的特征和预测性,以及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区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FAB分型为AML-M2(M2/ETO+)患者骨髓的免疫表型,并与34例AML-1/ETO阴性、FAB分型AML-M3、临床诊断为APL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7例M2/ETO+患者骨髓中均可见一群(15.89%-68.53%)原始细胞和一群SSC较高异质性的粒细胞。原始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DR和髓系抗原CD33、CD13、MPO。在M2/ETO+患者中CD33表达强度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HLA-DR、CD19和CD34+CD56+共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PL患者(P〈0.001),而CD9的表达率则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M2/ETO+患者粒细胞表达分化的髓系抗原CD11b和CD15,并可分为CD15+CD11b-和CD15+CD11b+两群,而成熟的粒细胞标志CD10均为阴性,与早幼粒细胞的表达图形相似。17例(100%)M2/ETO+患者的粒细胞均表达CD56,显著高于M3患者(6/34例,17.56%)。结论:AML-1/ETO基因重排的AML-M2型(FAB分型)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对其基因重排有较高的预测性。应用多参数免疫分型技术可较容易地将M2/ETO+亚型白血病与APL鉴别。  相似文献   

18.
卜翠翠  张学美 《临床荟萃》2013,28(2):236-24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伴有成熟髓免疫表型的早幼粒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许多实验提示APL中特殊的蛋白标记与融合基因、临床缓解、预后有关。动物实验研究中,也认为特定免疫表型的早幼粒细胞群体(CD34+、c-Kit+即CD117+、Gr-1+)具有产生APL的能力[1]。研究认为CD13+CD33+CD34-HLA-DR-经典表型及CD13+CD33+CD34+HLA-DR+表型为两个突出生物学特征的免疫表型组合,多年来对两组表型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APL预后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信息,提高了诊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伴髓系/淋系抗原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痛(acute leukemia,AL)免疫表型,比较伴髓系或淋系抗原表达的AL患者临床表现及各抗体表达比例.方法:采用形态学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类型,对53例初诊AL患者进行检测,比较My+ALL和My-ALL及Ly-AML和Ly+AML患者临床表现及各抗体表达比例.结果:初诊AL患者中,ALL患者Hb、WBC及PLT结果在三者中最好,临床症状以发热居首位,其次为肝、脾、淋巴结肿大.5例混合细胞白血病(HAL),3例误诊为AML,2例误诊为ALL,FAB与免疫分型的相符率为90.57%;28例AML中CD33、CD13和CD15的表达最为常见,阳性率分别为100%,92.86%和78.57%;20例ALL中,13例B-ALL患者均表达CD19,7例T-ALL患者均表达CD2,干/祖细胞CD38、CD34和HLA-DR在AML的阳性率分别为92.86%,85.71%,78.57%;B-ALL中分别为84.62%,53.85%,53.85%,在T-ALL中分别为57.14%,28.57%和28.57%;ALL中伴髓系抗原表达(My+-ALL)占25.0%(5/20),主要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13、CD15,AML中伴淋系抗原表达(Ly+-AML)占21.43%(6/28),主要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7.My+ALL和My-ALL其临床表现及抗体表达比例差异无显著性,而Ly-AML和Ly+AML患者,CD4、CD7和CD38表达差异有极为显著性(P<0.01),CD10、CD19、CD22和HLA-DR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33、CD19和CD2敏感性高,可作为AL免疫分型的首选单克隆抗体;Ly-AML和Lv+AML患者其临床表现及抗体袁达不同,结合免疫类型可以弥补FAB方法的不足,提高AL的分型准确性,尤其对于HAL等特殊类型的AL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细胞形态误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临床上对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形态似APL的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化学染色、免疫表型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等检查分析。结果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59.2%),考虑AML-M3;细胞化学染色示:髓过氧化物酶(POX)阴性,非特异性酯酶乙酸萘酯酶(NAE)和丁酸萘酯酶(NBE)双染色阳性,且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免疫表型检测结果示:表达CD56,CD4dim,CD33,CD14,CD64,CD123,CD9,CD13,CD11b,MPOdim;部分表达HLA-DR,CD15;不表达CD7,CD117,CD34,CD16,CD19,CD22,CD20,c CD3,c CD79a,诊断为恶性幼稚单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示:染色体核型正常(46,XY[20]);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可确诊形态特征不典型的无特定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