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对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比浊法检测67例老年高危患者的血浆BG浓度,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7例高危患者,G试验31(46.27%)例阳性,真菌培养法21(31.34%)例阳性.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BG中位数浓度为45.97 pg/ml;非真菌感染组浓度为5.00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38,P<0.01).若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73.91%,61.29%和94.44%.结论 G试验对于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具有早期、快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菌血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菌血症对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菌血症患者血培养当日(1,3)-β-D-葡聚糖结果.结果 27例非IFI的菌血症患者中8例(29.63%)为G试验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G试验阳性(33.33%,4/12),均为葡萄球菌属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26.67%,4/15)G试验阳性,其中2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1例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感染病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铜绿假单胞菌、霍氏肠杆菌感染可引起(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结论 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与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有交叉反应,可能会引起G试验假阳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的肺部疾病[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机会增加的影响,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因为其诊断较困难,误诊、误治率高,病死率也居高不下[2-3]。因而,早期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高分辨CT、真菌抗原及核酸检测等一些快速非介入性诊断技术的应用,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于婷  蔡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86-3188
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真菌细胞壁中,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表明,除少数真菌外,所有真菌细胞壁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以酵母样真菌含量最高。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其在血液及其他体液(如尿、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中的含量增加。因此,1,3-β-D-葡聚糖已成为检测真菌感染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CAGTA)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IC患者26例、念珠菌定植者10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抗CAGTA含量,分析2项指标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其与抗真菌治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单用BG和抗CAGTA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90.0%、61.5%、90.0%和57.7%、83.0%、46.9%、88.3%;BG和抗CAGTA联合检测诊断IC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抗真菌治疗有效组随着抗真菌治疗时间的延长,BG和抗CAGTA含量逐渐下降;治疗无效组BG和抗CAGT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联合监测BG和抗CAGTA不仅能提高IC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而且对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住院患者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昆明市延安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且临床出现感染症状的120例怀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所做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的阳性预测值时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中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资料不明确的8例(剔除),实际有效病例112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10、20、50pg/m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3.0%(27/37)、67.6%(25/37)、56.8%(21/37);特异度分别为66.7%(50/75)、76.0%(57/75)、86.7%(65/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1.9%(27/52)、58.1%(25/43)、67.7%(21/3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0/60)、82.6%(57/69)、80.2%(65/8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阳性率高的优点,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但影响因素也较多,实际应用中需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和动态监测以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信息,对血浆(1,3)-β葡聚糖检测进行数据挖掘,寻找其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依托实验信息系统(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信息平台,回顾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7月4日所有(1,3)-β葡聚糖检验病例,同时搜索其深部痰培养或痰涂片查真菌检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评估(1,3)-β葡聚糖检验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ROC数据集.结果 纳入研究的567例(1,3)-β葡聚糖检验病例中,155例深部痰培养或痰涂片查真菌结果阳性,412例结果阴性.将(1,3)-β葡聚糖检测值和深部痰培养或痰涂片查真菌结果输入SPSS软件,其AUC达到0.661 2(P<0.05).结论 血浆(1,3)-β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患者,经痰培养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老年COPD患者42例作为实验组,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选择31例在该院住院诊断为老年性COPD患者,经痰培养为细菌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在该院住院诊断为老年性COPD患者,经痰培养为无致病菌生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统计学方法对3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在3组不同人群中的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人群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4,P0.05),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7.3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9、76.19%、98.61%。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在老年性COPD真菌感染性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60pg/mL作为老年性COPD真菌感染的临界值能为临床在诊断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在早期诊断器官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本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器官(或组织)移植合并有肺部病变的患者60例,分别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肾移植和肝移植。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周采集2次全血,进行血浆G试验和血清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均采血1次。结果32例确诊和临床诊断IPFI患者共采集35株致病型真菌,主要为曲霉菌(22株);有12例患者G试验结果为阴性。单份血浆标本G试验阳性的敏感性为60%~71.4%,特异性为74.7%~89.7%,连续双份血浆标本G试验阳性的敏感性(40%~57.1%)略有降低,但特异性(86.7%~98.3%)有所升高。G试验较痰液真菌培养平均提前8.2 d出现阳性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较典型影像学改变也平均提前3 d(P<0.05)。结论通过连续检测血浆BG浓度,G试验对器官移植术后合并IPFI的诊断敏感性接近60%,特异性则达到98%;且较微生物学培养及典型影像学改变更早出现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浏(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IFI患者113例,非真菌感染者44例,体检健康者53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9月收集IFI组67例、非IFI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血浆标本,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组、非IFI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I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中位数208.00pg/mL明显高于非IFI组61.30pg/mL(Z=-5.083,P<0.01)和健康对照组31.16pg/mL(Z=-8.288,P<0.01)。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临界值为90.49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7.1%、69.9%和90.3%;同时,真菌培养诊断IFI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7%、94.5%、85.7%和61.9%。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好,但有时发生假阳性,建议临床在诊断IFI时,动态检测G试验并联合真菌培养以提高IF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IFD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为对照标准,研究血浆1,3-β-D- 葡聚糖浓度单个指标在诊断IFD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所需时间.结果 相比于金标准,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单个指标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D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所需时间分别为0.946 1、98.6%、83.0%和(3.86±2.92)d.结论 G试验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D较传统诊断方法在敏感性及所需时间上均有较大优势,且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能帮助早期诊断和排除IFD,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广西地区58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BG)含量进行检测.方法 将58例IF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和第7天对患者进行血浆BG含量检测.结果 存活组(45例)血浆BG含量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为(160.5±44.5)pg/mL、(148.6±35.3)pg/mL、(36.1±29.6)pg/mL.死亡组(13例)BG含量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为(275.0±56.8)pg/mL、(266.5±56.8)pg/mL、(189.6±43.9)pg/mL.结论 血浆中BG测定对IF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为临床提供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MB-80真菌快速检测仪,检测2011年1-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86例不同年龄阶段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552份血浆标本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将其进行卡方检验和ROC曲线分析及探讨.结果 552份标本中(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检测的阳性率为15.94%(88/552),培养与镜检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12.14%(67/5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0,P<0.05);深部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3.18±183.04) pg/ml,无深部真菌感染组为(19.53±97.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P<0.05);以20 pg/ml水平为临界值的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9.55%,95.46%,73.17%,98.51%和94.75%.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传统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好(Kappa=0.93,P<0.05).该方法简便、快速且阳性率较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李军  王浚霁  陈伟  黎敏  邓少丽  陈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04-1805,1807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2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53例,阳性率66.3%;真菌培养法38例阳性,阳性率为47.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31.3313,P0.05)。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88.85±25.26)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69±12.95)pg/mL,20例健康对照组两法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表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011,P0.05),而且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t=2.349,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重症肺炎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检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重症肺炎患者558例,按2007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有关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采集入住当天的血标本,使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试剂盒进行检测,G试验结果在0~ 100.5 pg/mL为阴性;根据重症肺炎患者血培养检测分为阳性患者组与阴性患者组.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ROC曲线判断G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非参数检验方法得出真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在558例研究对象(女185例,男373例,平均年龄64.7岁)中,真菌培养结果阳性为41例,G试验平均值在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中分别为(568.53±796.57) pg/mL、(51.4±63.27) pg/mL,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G试验敏感度、特异度、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2.7%、92.5%、49.4%和0.6%.结论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对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注清蛋白对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将此方法用于临床。方法通过收集42例输注清蛋白患者,分别在输注前及输注后1、2、3d采集血样,于2h内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对所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输注清蛋白对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输注清蛋白对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输注清蛋白对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无影响,临床在下达1,3-β-D葡聚糖医嘱及观察检验报告时可以不予考虑患者是否输注清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BG)浓度检测对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的意义并确定其界值.方法 按我国IFI的诊断标准,采用Glucatell试剂盒对HSCT后拟诊IFI的36例患者m清标本(每周采血2次)进行BG浓度的检测(G实验).根据临床回顾性诊断标准定义阳性和阴性病例,按不同G试验阳性标准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最终确定G试验在我国HSCT后患者IFI诊断的界值.结果 按试验中所得的单次结果≥80 ng/L或连续两次结果≥60ng/L作为界值,得出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分别为81.0%、81.8%、89.5%和69.2%(P=0.002),并以此作为G试验在我国HSCT后IFI诊断的界值.结论 G试验在我国HSCT患者IFI诊断的界值与国外基本相同,是一种早期诊断IFI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1,3)-β-D-葡聚糖ELISA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各种生物体液中(1,3)-β-D-葡聚糖的ELISA法。方法 以半乳糖神经酰胺为包被物,鼠抗(1,3)-β-D-葡聚糖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鼠IgG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为检测系统建立ELISA法。结果 该法(Y)在葡聚糖含量低于800ng/L时线性良好,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CV:3.97%~6.99%)和满意的回收率(100.8%);与显色鲎试验(X)有良好的相关性。Y=1.004X—O.915,γ=O.9783。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普通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对侵袭性真菌病(IF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52例IFD患者(IFD组)、50例革兰阳性菌血症患者(G+菌组)、53例革兰阴性菌血症患者(G-菌组)的病历资料及41例体检健康者体检资料;检测各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1,3)-β-D-葡聚糖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1,3)-β-D-葡聚糖水平在4组皆呈非正态分布,IFD组、G+菌组、G-菌组及对照组的葡聚糖含量分别为124.1(60.39,218.13)pg/mL、23.57(15.31,53.19)pg/mL、23.45(15.66,45.36)pg/mL和25.86(15.34,37.26)pg/mL;IFD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83、-4.337、-4.978,P0.001);G+菌组、G-菌组与健康人对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用于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是60.36 pg/mL,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759,95%可置信区间0.693~0.818,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83.3%、62.5%和90.9%。结论 IFD组(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非IFD组,(1,3)-β-D-葡聚糖检测可为IFD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