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63例(55. 75%)死亡,50例(44. 25%)生存。死亡组器官损害数目≥3个比例、多耐药结核菌比例、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比例均高于生存组(P 0. 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增加(P 0. 05),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血乳酸均明显增高(P 0. 05),入ICU时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机械通气24 h时p H值均明显降低(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器官损害数目≥3个、多耐药结核菌、HAP、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入ICU时APACHE II评分、血清ALB、乳酸均是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与器官损害数目、多耐药结核菌、HAP、机械通气时间及入ICU时APACHE II评分、血清ALB、乳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分析本院2004-01~2006-12急诊病房118例脓毒症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260例, 病死率45.4%(118/260).男性与女性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病死率高于<60岁组(P<0.05);严重脓毒症病死率66.0%(105/159),MODS病死率77.2%(78/101),脓毒性休克病死率83.6%(61/73);脏器功能障碍>3个病死率91.3%(42/46);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96.0%(24/25), APACHEⅡ评分≥20分病死率61.2%(104/170).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OR大小依次是伴急性肾功能衰竭、老龄、脓毒性休克、MODS、严重脓毒症、APACHEⅡ评分≥20分、高血糖.结论 脓毒症有较高的病死率,老龄、严重脓毒症、MODS、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20分和高血糖是脓毒症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向东明  周矗 《实用医学杂志》2012,(11):1869-1871
目的:研究外科ICU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9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29例死亡,病死率29.6%;经过对生存组和死亡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流感染时死亡组和生存组在年龄>65岁(62.0%与19.3%)、昏迷(65.5%与33.3%)、APACHEⅡ评分大于18分(79.3%与13.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大于8分(65.5%与21.7%)、深静脉置管时间>5d患者(100%与55.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感染时年龄>65岁、昏迷、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深静脉置管时间大于5d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性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预后生存情况将147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101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对比2种评分系统内不同分值患者病死率差异,分析其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有创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和CAP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2种评分系统内,得分越高的患者死亡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和CAPS评分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存活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为0.809~0.939,P0.01)、0.641(95%CI为0.015~0.532,P0.05)。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情况与APACHEⅡ评分和CAPS评分密切相关,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生存情况的效能优于CAPS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降钙素原(PCT)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与老年重症肺炎(SP)伴呼吸衰竭(R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64例SP伴R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化痰、纠正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依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显效+有效,n=92)与预后不良组(n=72)。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居住地区、吸烟史、饮酒史、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是否机械通气、RF分类、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sTREM-1、PCT)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sTREM-1、PCT水平对SP伴R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伴R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6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6.10%(92/164),预后不良43.90%(72/164)。两组性别、BMI、居住地区、饮酒史、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脂血症、RF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血清sTREM-1、PCT水平也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sTREM-1、PCT均可预测SP伴RF患者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年龄≥76岁、APACHEⅡ评分≥17.880分、MODS评分≥9.835分、sTREM-1≥81.375ng/L、PCT≥22.220μg/L是SP伴R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TREM-1、PCT及APACHEⅡ、MODS评分可影响SP伴RF患者预后,当APACHEⅡ评分≥17.880分、MODS评分≥9.835分、sTREM-1≥81.375ng/L、PCT≥22.220μg/L时可预测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临床荟萃》2021,36(7)
目的研究血乳酸(LAC)辅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判断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ICU病房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存活,n=82)与预后不良组(死亡,n=18)。收集两组治疗前基础资料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感染部位、饮酒史、吸烟史、APACHEⅡ评分及LAC水平,再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APACHEⅡ评分及LAC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分析证实,年龄、APACHEⅡ评分及LAC水平均能用于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886、0.884(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73岁、APACHEⅡ评分≥13分、LAC≥9.145mmol/L为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受到年龄、APACHEⅡ评分、LAC的影响,临床医师应对其予以密切的关注,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6-04我院ICU收入的脓毒症患者286例,根据脓毒症的风险分级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3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有无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CLI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数目的相关性。根据患者28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的乳酸与严重脓毒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I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41,P=0.00);与MODS数目呈正相关(r=0.622,P=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糖尿病、脓毒症的分级、乳酸、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LI、乳酸、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LI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轻症肺炎患者108例为对照组;根据106例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82例和死亡组24例.检测所有患者sTREM-1、hs-CRP水平并评估APACHEⅡ评分情况,分析血清sTREM-1、hs-CR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分析影响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sTREM-1、hs-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TREM-1、hs-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TREM-1、hs-CRP、APACHEⅡ评分诊断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96、0.866,敏感度分别为82.80%、93.10%、75.90%,特异度分别为80.50%、58.40%、89.60%.联合检测诊断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938,敏感度为79.20%,特异度为93.10%.sTREM-1、hs-CRP、APACHEⅡ评分是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sTREM-1、hs-CR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我们回顾性的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16分),其中ISS评分16 ~ 25分38例,≥25分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患者预后及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死亡27例,病死率为29.03%;死亡组(27例)与存活组(66例)间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入ICU血乳酸值、6h血乳酸值、6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46、9.812、7.112、7.012、9.831,P均<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16 ~ 25分组与≥25分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78% (6/38)与35.18%(21/55),x2=21.52,P<0.001);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35例患者发生MODS,发生率为37.6% (35/93),其中死亡20例,病死率为57.1% (20/35).MODS组(35例)与非MODS组(58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6%(35/93)与12.1%(7/58);x2=21.52,P<0.001).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显示ISS评分、APACHEⅡ评分、6h乳酸清除率、MODS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对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其中ISS评分AUC =0.735(95% CI:0.629 ~0.842),APACHEⅡ评分AUC =0.888(95% CI:0.821 ~0.956),6h血乳酸清除率AUC=0.951(95%CI:0.906~0.997).结论 ISS评分、APACHEⅡ评分、6h乳酸清除率、是否发生MODS是影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ICU中血培养为MD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基础资料、住院情况等导致预后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ICU MDR-AB血流感染43例,男28例,女15例,多为继发于呼吸道感染病例。同时合并基础疾病≥3个、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心血管基础疾病、气管插管、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是ICU患者发生MDR-AB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基础疾病≥3个、气管插管、高APACHEⅡ评分是MDR-AB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 MDR-AB血流感染与基础疾病存在较大相关性,气管插管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ABL)水平变化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Ⅱ)评分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4例危重患者根据ALB检测结果分为3组:A组(ABL<2.0 mmol·L-1,34例)、B组(ABL 2.0~5.0 mmol·L-1,38例)和C组(ABL>5 mmol·L-1,32例)。比较不同ABL水平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预后各项指标(休克、MODS的发生率及ICU病死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86±6.75)分、(15.17±7.64)分及(21.65±9.98)分,C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A、B组,B组明显高于A组(均P<0.05)。A组患者休克、MODS的发生率及ICU病死率分别为8.82%、8.82%及2.94%,B组分别为36.84%、26.32%及21.05%,C组分别为71.88%、65.63%及53.13%,C组患者休克、MODS的发生率及ICU病死率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均P<0.05)。APACHEⅡ评分与休克、MODS发生率及ICU病死率均呈正相关(r=0.517、0.539、0.523,均P<0.05);ABL水平与休克、MODS发生率及ICU病死率均呈正相关(r=0.596、0.489、0.496,均P<0.05);AB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早期ABL水平测定与APACHEⅡ评分,能有效地评估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及CURB-65评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者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96例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28 d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126例和死亡组7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不同危险程度入院APACHEⅡ、qSOFA评分、CURB-65评分患者院内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与老年CAP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时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1),且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院内病死率逐渐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9.0分、qSOFA评分≥2.0分、CURB-65评分≥3.0分是老年CA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APACHEⅡ、CURB-65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qSOFA评分(Z=3.578,P=0.012;Z=4.260,P=0.005),而APACHEⅡ评分与CURB-65评分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8,P=0.556)。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CURB-65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均高于qSOFA评分,但CURB-65评分涉及指标相对较少,操作简单,且预测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3.
影响术后呼吸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影响外科术后呼吸衰竭(PORF)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SICU 2004-2008年收治的84例POR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PORF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Ⅰ型呼吸衰竭40例,Ⅱ型呼吸衰竭44例.死亡49例,病死率为58.3%.死亡组在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史、脏器功能障碍及APACHEⅡ评分方面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COPD、脏器功能障碍及高APACHE Ⅱ评分是外科PORF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APACHE Ⅱ评分、COPD和术后脏器功能障碍是外科PORF死亡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88例老年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预后组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因素,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56.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死亡组年龄、APACHEⅡ评分、功能不全脏器的数量、干预前及治疗6h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 <0.05),且神经、凝血、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入ICU时APACHEⅡ评分≥26.5分、治疗6h后血乳酸水平≥4.0 mmol/L、器官衰竭数量≥3.6个、神经功能不全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一旦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就会高,其治疗前病情危重程度、早期干预后血乳酸水平、脏器功能不全的数量(尤其是脑)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尽早干预以降低血乳酸水平、避免脏器功能受损对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验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严重度评分及预后评估系统(MODS评分系统)对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辨别力及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与APACHEⅡ评分系统、Marshall评分系统相比较,判断三者在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方面的关联性及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的收集MODS患者183例,利用MODS评分系统判断每例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种类及数目并计算出每例患者MODS评分及死亡概率;利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计算每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死亡危险性;利用Marshall评分系统计算每例患者的Marshall评分;比较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MODS评分有无差异;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CC),判断该评分系统在预测患者转归方面的准确性,同时与APACHEⅡ评分系统、Marshall评分系统相比较,判断三者的关系.结果 ①183例患者病死率为58.4%.存活组MODS评分均值为6.05,标准差为2.87;死亡组MODS评分为10.12,标准差为3.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在预测病死率方面:MODS评分系统死亡概率与APACHEⅡ评分系统死亡危险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031、0.820±0.031;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Marshall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032、0.809±0.032、0.649±0.041.结论 ①死亡组与存活组MO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MODS评分的增加,病死率增加,MODS评分系统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②MODS评分系统中死亡概率计算方程及APACHEⅡ评分系统中死亡危险性计算公式对MODS患者病死率的预测准确性较高,MODS评分系统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优于APACHEⅡ评分系统;MODS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系统、Marshall评分系统三者所计算出来的评分区分存活与死亡的辨别力较好,但前两者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CU危重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改变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98例入住ICU的危重病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浓度,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cystatin C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其中98例危重病患者按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98例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1.6±1.3) mg/L,存活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1.2±1.0)mg/L,死亡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2.2±1.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患者 APACHEⅡ评分(15.0±4.7)分,存活组APACHEⅡ评分(14.2±4.8)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17.4±3.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与血清cystatin C浓度呈正相关(r=0.472,P<0.01),随各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的增高,APACHEⅡ评分亦增高 (F=3.26,P<0.05),病死率也增高 (χ2=16.3,P<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并发肾损伤和肾功能失调的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R)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6月-2008年2月收治的38例脓毒症患者,确诊72 h内留取尿样,应用高压液相色谱仪-脉冲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尿LMR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IFABP浓度,分别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不同分值、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28 d转归分组,比较两种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对两者及胃肠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8例脓毒症患者尿LMR、IFABP均明显增高.APACHEⅡ评分>20分组尿LMR高于≤20分组(P=0.056);合并MODS组及死亡组尿LMR分别高于未合并MODS组与存活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20分组、合并MODS组、死亡组尿IFABP浓度分别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未合并MODS组、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应激性溃疡组尿IFABP浓度较无应激性溃疡组明显增高(P<0.05).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肠上皮细胞损伤和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尿LMR增高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尿IFABP浓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肠黏膜上皮损伤重者尿IFABP浓度也高;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三者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本院SICU收治的69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出SICU时的结局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2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与S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腹腔感染灶处理不充分、初始抗菌药物治疗不适当以及合并脓毒性休克是影响S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存活组分别为(11.76±3.48)分、3例、3例和24例;死亡组分别为(17.12±4.50)分、21例、15例和27例,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15分和腹腔感染灶处理不充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4和0.018,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6.846和21.319.结论 动态监测APACHEⅡ评分、及时充分处理腹腔感染灶,可以降低S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许丽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389-239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预后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关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ICU接收诊治的139例MD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状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76例).分析MD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R-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 139例MDR-AB血流感染患者中女51例,男88例,平均年龄(60.35±6.17)岁,平均住院时间(35.04±3.26)d.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最为常见.血流感染前,85.61%(119/139)的患者接受过至少1种侵入性操作,88.49%(123/139)的患者接受过抗感染治疗.血流感染时,139例患者均出现发热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平均(21.18±2.35)分,48.92%(68/139)的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28 d病死率为54.68%(76/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种类、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是影响MDR-AB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3种、气管插管、APACHEⅡ评分≥22分、感染性休克是影响MDR-AB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MDR-AB血流感染的病死率较高,基础疾病≥3种、气管插管、APACHEⅡ评分≥22分、感染性休克是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其不良预后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血清胆碱酯酶(CHE)浓度比值对评估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50例ICU危重患者在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测定NT-proBNP及CHE浓度,计算NT-proBNP/CHE,并采集年龄、性别、既往病史、ICU入住时间、是否为脓毒症、预后等基本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APACHEⅡ评分、NT-proBNP/CHE与病情及预后关系。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NTproBNP,NT-proBNP/CHE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NT-proBNP/CHE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r=0.186,P0.05;r=0.181,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危重患者病死率与患者高血压病史、ICU入住时间、APACHEHⅡ评分、NT-proBNP水平、NT-proBNP/CHE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APACHEⅡ评分、NTproBNP/CHE是影响为危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09、0.801。结论危重患者NT-proBNP/CHE比值可以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