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采取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对照组采取华法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IN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栓塞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发生率的9.30%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达比加群酯安全性更高,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2.
王碧月 《临床医学》2022,(11):87-89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治疗房颤合并慢性肾病(CK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使用达比加群治疗,对比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指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对房颤合并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无差异,但达比加群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方面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对4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在2.0--3.0.华法林剂量范围在1.25~3.75mg。用药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问均未发生脑栓塞及其他周围器官栓塞现象;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皮下淤血、瘀斑.经停药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无咳血、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关键在于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抗凝的必要性并积极配合.做到按时监测、合理应用、密切观察,同时加强饮食指导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64例高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70~79岁组21例,80~89岁组25例,>90岁组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心律、抗血小板以及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华法林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出血风险。结果所有患者抗栓效果良好,均无脑卒中、深静脉血栓以及心房血栓发生,70~79岁组出血率为9.52%,80~89岁组出血率为16.00%,>90岁组出血率为27.78%,随着年龄增加,出血率也随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治疗高龄房颤具有良好的抗栓效果,但存在一定的出血危险性,应用时需严格控制抗凝强度,并严密监测患者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12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出血事件、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华法林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将其分为老年组[n=32,年龄(73.22±5.75)岁]和高龄组[n=28,年龄(85.86±3.31)岁]。比较2组抗凝治疗后脑血管意外事件、外周血管栓塞、消化不良及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龄组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0.71%,高于老年组的6.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出现3例脑出血,使用利伐沙班的患者中未出现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外周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1.43%,低于老年组的2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降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利水强心方对于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规范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水强心方,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minor axis shorted rate,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积分、西药停减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西药使用情况、LVEF、FS、NT-pro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LVED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2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163例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均降低,APTT、PT均升高,且观察组D-D、FIB均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不同时点观察组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中使用达比加群酯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中达比加群、华法林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接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研究前随机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各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配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配合达比加群治疗。以患者治疗期间左心室血栓治疗影响,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患者预后期间MACE发生率、栓塞发生率,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标准,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预后差异。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血栓消失率、APTT均高于参照组,且研究血栓消失用时、MACE发生率、栓塞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PT、TT、FI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比加群或华法林均可起到一定左心室血栓消除效果,调节凝血功能,但达比加群血栓消除效果、凝血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临床治疗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急性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合并铁缺乏(ID)的老年住院患者出院前静脉应用蔗糖铁的安全性和远期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8月—2019年5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因急性HFrEF住院且合并ID的老年患者140例,出院前随机给予蔗糖铁(n=72)或安慰剂(n=68),测量并评估2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第6、12、24、36、52周的血红蛋白、铁蛋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等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并在治疗开始后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蔗糖铁组和安慰剂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蔗糖铁组有40例(55.6%)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安慰剂组58例(85.3%),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累积心血管死亡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蔗糖铁组18例(25.0%),安慰剂组18例(26.5%),P=0.83]。蔗糖铁组有34例(47.2%)患者发生心衰再入院,安慰剂组有45例(66.2%),蔗糖铁组累积事件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2)。蔗糖铁组患者累积首次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的450例高龄(年龄≥80岁)NVAF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156)、利伐沙班15 mg组(n=143)和利伐沙班10 mg组(n=151)。3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栓塞、出血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3组高龄NVAF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3组高龄NVAF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两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延长更明显(P<0.05);除TT外,其余凝血指标在利伐沙班15 mg组较利伐沙班10 mg组延长更明显(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15 mg组、利伐沙班10 mg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49%、4.2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1.54%、5....  相似文献   

13.
14.
刘姗姗  吴俊荣 《临床医学》2022,42(1):98-100
目的 观察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标准抗心衰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周芸  张杰  陆琳  钱敏  叶琴  王宏 《临床检验杂志》2014,(12):917-918
<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正常人群的5~7倍[1]。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基础[2]。达比加群酯于2010~2011年在欧美、2013年在我国获批准用于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成为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2]。达比加群酯是达比加群的前体,口服后经血浆和肝脏酯酶的水解成为其活性形式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高选择性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其竞  相似文献   

16.
李梅 《系统医学》2022,(12):119-122+126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血压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别为(55.26±3.11)mm、(44.21±2.04)mm、(48.61±4.40)%、(50.71±3.81)mL、(142.96±9.02)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1、4.741、5.522、5.191、3.015,P<0.001)。且观察组的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血清钾及血清钠中,血压指标为(109.42±7.30)、(63.11±4.45)mmHg,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其与相应时间段内心电图QRS波时限的比值(TEF)、心率的比值(Hr EF)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探讨相应指标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以左心心力衰竭为主窦性心律住院患者784例。治疗前完成心功能评估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TEF及Hr EF低值切入点分别定义为0.5、0.625 ms-1和0.667(次/min)-1。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按患者LVEF、TEF、Hr EF、心电图QRS波时限、心率及年龄进行分类统计,比较不同心功能时的相应指标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Ⅰ~Ⅳ级患者LVEF分别为:(58.29±5.12)%、(54.23±7.09)%、(45.85±5.97)%、(34.24±7.9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EF依次为:(0.696±0.097)ms-1、(0.614±0.109)ms-1、(0.477±0.079)ms-1、(0.329±0.118)ms-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r EF依次为:(0.851±0.125)(次/min)-1、(0.730±0.146)(次/min)-1、(0.554±0.114)(次/min)-1、(0.377±0.129)(次/min)-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依次为:(84.29±7.70)ms、(89.28±8.40)ms、(97.10±10.09)ms、(109.7±20.73)ms,组间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依次为:(69.39±7.81)次/min、(75.81±9.98)次/min、(84.29±9.42)次/min、(94.04±12.78)次/mi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TEF及Hr EF均与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710、0.720和0.711(P<0.01)。LVEF<50%者占比48.72%(382/784),TEF<0.625者占比70.28%(551/784),Hr EF<0.667者占比55.48%(435/784)。两两率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LVEF,TEF和Hr EF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更为合理,TEF优于Hr EF。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HFpEF患者126例,检测入院时的LVMI水平,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急性心力衰竭相关死亡和再住院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绘制ROC曲线图分析LVMI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1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预后良好90例,预后不良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NYHA分级、LVMI与HFpEF患者预后不良有关(OR分别=46.24、1.28、35.31、6.69、0.07,P均<0.05)。ROC曲线显示LVMI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2,最佳截断值为0.10,灵敏度为89.20%,特异度为66.30%。结论 HFpEF患者的LVMI均有明显提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对于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由于目前对该病的诊断程序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给临床及时、有效管理该类患者带来巨大挑战。但超声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斑点追踪技术在HFPEF中的应用研究,为未来早期诊断、评估HFPEF提供有效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将围绕斑点追踪技术在HFPEF中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诊HFpEF患者进行舒张负荷试验,负荷前后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 ',计算E/e',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计算负荷前后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