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间融合器加提拉复位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建东  海涌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0):611-613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提拉复位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ation system,SRS)加单侧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5年6月治疗36例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对椎管和神经根管进行减压,用SRS对椎体进行复位内固定,后方斜向单个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并在峡部植骨。按椎体复位、JOA评分、融合及内固定稳定程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患者获6个月~7年的随访,手术完全复位35例,JOA评分平均26.8分,椎体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椎间高度变化平均为1.7 mm。结论SRS加单侧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长固定节段结合短节段融合在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36例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并包括滑脱椎近端相邻椎的延长节段钉棒系统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9个月。滑脱复位率91.8%~95.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7 mm±2.1 mm恢复至术后10.5 mm±2.4 mm;植骨融合率100%;JOA评分:术前7.9分±2.1分,术后3个月17.3分±3.9分,末次随访时24.5分±2.0分;VAS评分:术前7.5分±2.0分,术后3个月3.1分±1.4分,末次随访时1.8分±0.9分。参照JOA和VAS评分评价疗效,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均无滑脱畸形加重,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感染及神经损害加重等现象。结论延长节段固定结合短节段融合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以达到理想的复位固定效果和可靠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宝奎  邓树才  窦如明  甄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660-662,671,I000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62例患者中1枚融合器从后斜向前呈45°植入,24例为2枚融合器从后向前垂直植入。随访测定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8年,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56例,良13例,可17例,优良率为80.23%。Ⅰ度腰椎滑脱19例术后全部解剖复位;Ⅱ度腰椎滑脱51例中5例遗留Ⅰ度滑脱;Ⅲ度腰椎滑脱16例中4例留有Ⅰ度滑脱。末次随访时使用1枚融合器或2枚融合器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后2周时的比值相比有所减低,滑脱无复发。[结论]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6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的41例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21(13~36)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优3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1%。术后1周、1年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能够提拉复位滑脱椎体,增加椎管容积,解除硬膜及神经根压力,椎间及峡部裂骨性融合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2 8例 ,其中 10例为峡部裂性 ,18例为退行性。 度滑脱 18个节段 , 度滑脱 10个节段 ;男 6例 ,女 2 2例 ;年龄 4 1~ 5 7岁 ,平均 4 5 .6岁 ,椎间植骨块均为自体髂骨。根据手术前后的 X线平片和 JOA评分 ,判定后路腰椎间植骨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 12~ 4 0个月 ,平均 2 5 .8个月 ,经 X线检查 ,2 8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6 .5 % ,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改善率为 91.2 %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 4 .2 mm恢复至 11.6 mm。结论 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 ,高融合率和综合改善率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其中10例为峡部裂性,18例为退行性。Ⅰ度滑脱18个节段,Ⅱ度滑脱10个节段;男6例,女22例;年龄41-57岁,平均45.6岁,椎间植骨块均为自体髂骨。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判定后路腰椎间植骨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12-40个月,平均25.8个月,经X线检查,28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6.5%,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改善率为91.2%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4.2mm恢复至11.6mm。结论 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高融合率和综合改善率等效果。  相似文献   

7.
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3月~2008年6月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31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单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随访观察固定节段有无位移,滑脱有无复发。结果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固定节段无移位,滑脱无复发。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单侧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的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资料齐全的82例,均在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cage行椎间融合固定。58例为1枚cage从后斜向前呈45°置入,24例为2枚cage从后向前垂直置入。随访时观察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位移、滑脱有否复发,测量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的高度与近心端第二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4~86个月,平均3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79.3%。19例Ⅰ度腰椎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47例Ⅱ度滑脱患者5例留有Ⅰ度滑脱;16例Ⅲ度滑脱患者4例留有Ⅰ度滑脱。至随访时,使用1枚cage或2枚cage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心端第二椎间隙高度的比值较术后2周时的比值减低,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滑脱无复发。结论:使用椎弓根螺钉加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折钉和滑脱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1枚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1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3~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滑脱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时35例椎间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无断钉、断棒。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椎弓根钉抗拔出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斜形放置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组23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单枚Cage斜形放置的椎体间融合;Ⅱ组21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对两组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影像学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5~36个月,两组间JOA评分、骨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下腰痛缓解的VAS评分、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优于Ⅱ组(P<0.05)。[结论]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的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或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差异。方法对腰椎滑脱51例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27例(A组),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24例(B组)。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滑脱角、滑移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在术后椎间隙高度维持、融合率较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π式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手术,行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病变椎间盘,利用椎弓根钉复位,行病变椎体间前方植骨,左右椎间融合器融合及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结果 36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有9例复位,1例Ⅳ度滑脱完全复位,滑脱复位满意率98%。椎体间高度恢复正常。用JOA评分,术前JOA平均评分6.715分,术后JOA平均评分13.343分。术后根据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椎体间“式融合均骨融合;椎间隙高度保持正常,滑脱未复发。术前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0.81%。随访18~2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8.74%。结论 后路π式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恢复了椎体间高度,扩大了椎体间植骨接触的面积,减少了椎弓根钉的应力,即防止了滑脱矫正度数的丢失,又有利于椎体间的骨融合,同时减少了椎弓根钉的断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枚CAGE椎间融合器后路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Ⅱ°~Ⅲ°峡部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CAGE后路斜向植入椎体间融合术附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滑脱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增高,滑脱角改善;随访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矫正程度无丢失,CAGE无下陷、滑移,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所有病例术后12~18月均获骨性愈合。结论CAGE椎间融合器能使滑脱椎体间接复位,直接撑开椎体前中柱,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的生理弧度,提高融合率;椎弓根螺钉系统有直接复位滑脱椎体,两者结合能提供内在稳定和支撑作用,疗效满意,适用于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3年8月~2008年10月,应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技术,以小关节突为中心椎管减压、椎间隙松解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固定、椎间隙打压植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26例。结果经18~36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下腰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椎弓根螺钉无断裂、松动,融合器无移位、沉降。25例获骨性融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滑脱,神经根管减压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神经根减压以及椎间融合率的提高,椎体间融合是维持长期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植骨。对3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发现:B组、C组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丢失程度较A组明显(P<0.05);B组、C组植骨融合失败率高(P<0.05);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国内外公认椎体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但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同一患者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PLIF治疗不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两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61例,两个病变节段分别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PLIF。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Suk法进行椎间融合评估;测量比较各节段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7个月,平均28.4个月。JOA评分治疗改善优良率为91.8%,术后JOA评分、ODI、VAS、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且末次随访无丢失(P〉0.05)。应用自体骨植骨的融合时间为(8.8±3.4)个月,融合率为93.4%;应用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时间为(9.4±2.9)个月,融合率为95.1%,两种椎间融合方式的融合时间及融合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两种椎间融合方式术前和术后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骨植骨椎间融合方式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前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与术后比较丢失明显(P〈0.05)。结论: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而椎间融合器在维持椎间高度方面表现优异,其联合前方自体骨植骨可以作为PLIF的理想椎间融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腰椎滑脱患者,用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加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JOA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明显恢复,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融合支架脱出,切口无感染,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93.5%。结论该手术保留的骨性终板有利于防止植入物陷入椎体,能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术中无须取自体骨,且植骨面积最大化,有利于融合,植骨内固定一次完成。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置入牢固,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良好的椎间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运用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SRS)加新型椎体复位系统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共治疗62例腰椎峡部不连性滑脱,按症状改善、骨性融合、内固定材料牢固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2例获得1~5年随访(平均2年5个月),优47例,良12例,可3例,无症状加重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SRS系统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结合应用新型椎体复位系统能达到很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手术操作简便,2次减压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后路复位三柱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后侧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给予复位并同时进行三柱固定融合,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1999年3月至2007年5月总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184例,采用后路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固定加椎间融合器(WDFC)进行椎间固定融合。87例使用1枚WDFC椎间固定融合,97例使用2枚WDFC椎间固定融合。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钢板及WDFC有无松动、塌陷、椎间隙高度是否有丢失。结果:随访8个月~5年9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Nakai评价标准,优142例,良34例,可8例,优良率95.6%。79个Ⅰ度滑脱椎体术后均完全复位;87个Ⅱ度滑脱椎体中有9个术后留有Ⅰ度滑脱;21个Ⅲ度滑脱椎体中有5个术后留有Ⅰ度滑脱;2个Ⅳ度滑脱椎体中1个留有Ⅰ度滑脱,1个留有Ⅱ度滑脱。随访结果显示,滑脱间隙的高度与术后其高度无明显差异,无滑脱复发,钢板及WDFC均无松动塌陷等。结论:采用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加椎间融合器后路复位三柱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手术方式,很好地复位、维持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减少了术后断钉和复发滑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短节段内固定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滑脱椎体的复位,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减压,固定和融合不稳定的节段。2004-2005年我们应用短节段内固定系统(SRS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