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92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CT引导穿刺,观察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SCNRB)联合中频电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 纳入126例CSR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频电疗组、SCNRB组及联合组,每组42例。比较3组治疗前及以对应方案治疗3周后颈椎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分]、疼痛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阻滞部位出现出血、感染或电极灼伤等并发症,并随访观察治疗1年后CSR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CSR NDI量表评分、PGE2及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周后,中频电疗组、SCNRB组及联合组NDI量表评分、PGE2及S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中频电疗组及SCNRB组(P均<0.05),SCNRB组低于中频电疗组(P均<0.05)。随访1年,3组CSR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P=0.24)。结论 SCNRB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可改善CSR患者颈椎功能,降低疼痛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神 经 根 型 颈 椎 病 (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 )是颈椎病中占比最高的一种类型, 初诊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疗效不佳者也可进行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能够起到快速镇痛、减轻上肢麻木等治疗效果[1].但既往经皮穿刺主要通过体表定位法进行,依据术者解剖知识、手感、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颈椎脊神经根阻滞治疗,根据不同穿刺引导方式分为两组:46例采用超声引导,设为超声组;42例采用DSA引导,设为DSA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结果 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当天、术后1个月的VAS、ND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DSA引导阻滞治疗CSR均...  相似文献   

5.
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的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8个月疗效。结果共治疗观察21例患者,采用JOA评分,术前评分(8.50±1.25)分,随访终末评分(13.70±1.3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评分(6.85±1.18)分,随访终末评分(2.15±1.30)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前Cobb角为10.3°(-5°~16°),随访终末Cobb角为15.5°(0°~20.5°);术后均无感染、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椎动脉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翻修手术者。结论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减压直接、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因其发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其中26例获得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短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其中30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MAPLF组),28例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ACDF组1例患者出现短暂一侧肢体麻木,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LF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ACDF组(P0.05)。在13~4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MAPLF组的VAS和NDI评分均小于ACDF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Odom's评价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MAPLF组为86.67%(26/30),ACDF组为85.71%(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MAPLF组术后椎间孔处压迫得到了充分解除,颈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动力位X线片显示MAPLF组手术节段无失稳征象。[结论]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的ACDF相比,具有微创、保留节段活动功能,且不影响原有节段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经Delta通道椎间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峰  张贤  李小军  尹恒  刘一奇 《中国骨伤》2020,33(5):397-401
目的:探讨经Delta通道椎间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经Delta通道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0~62(41.5±4.3)岁;均为单侧根性症状,其中C_(4,5) 2例,C_(5,6) 5例,C_(6,7) 3例。所有患者CT及MRI检查提示无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钙化等影像学表现,颈椎动力位X线片无颈椎不稳,经系统非手术治疗6周以上,疗效欠佳。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肩痛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和稳定性的改变。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脊髓、神经根或大血管损伤情况的发生。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90 ml,平均40 ml。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疼痛缓解满意,神经功能有所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7.15±2.0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59±0.83;JOA评分由术前的12.57±1.24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6.42±0.58;NDI评分由术前的41.82±4.71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59±3.52;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D值由术前的(8.21±0.84) mm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0.89±0.96) mm (P0.05)。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62±0.59)、(5.60±0.5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失稳。结论:经Delta通道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作为阶梯式治疗方法之一,评价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对腰椎椎间孔狭窄症(1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LFS患者56例,Wildermuth分级:1级30例,2级26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明确责任间隙,局麻下行SNRB术,术前术后随访患者VAS和JOA评分,Nakai分级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随访3-15个月,平均12.8个月,5例后期行椎间孔微创手术,4例行开放融合手术,SNRB手术短期优良率达80%,VAS评分术前腰痛、腿痛评分分别为(6.5±1.9)、(7.2±1.3),术后1d分别为(3.1±1.2)、(2.5±0.8),末次随访分别为(3.5±0.8)、(2.8±1.2)分,JOA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3.8±4.2)、(24.5±3.8)、(23.1±2.6)分.VAS、JOA术后和末次随访较术前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d和末次随访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NRB作为阶梯治疗方式在腰椎椎间孔狭窄症中疗效确切,SNRB不仅是一种诊断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7年2月~2010年4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椎间cage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按照VAS、NDI评分及融合节段的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日常生活的影响及颈椎曲度的改变进行疗效评判.结果 17例获得随访,平均19个月.术中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融合,钢板无松动.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NDI和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VAS和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术中应避免损伤推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作为阶梯式治疗方法之一,评价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对腰椎椎间孔狭窄症(1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LFS患者56例,Wildermuth分级:1级30例,2级26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明确责任间隙,局麻下行SNRB术,术前术后随访患者VAS和JOA评分,Nakai分级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随访3-15个月,平均12.8个月,5例后期行椎间孔微创手术,4例行开放融合手术,SNRB手术短期优良率达80%,VAS评分术前腰痛、腿痛评分分别为(6.5±1.9)、(7.2±1.3),术后1d分别为(3.1±1.2)、(2.5±0.8),末次随访分别为(3.5±0.8)、(2.8±1.2)分,JOA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3.8±4.2)、(24.5±3.8)、(23.1±2.6)分。VAS、JOA术后和末次随访较术前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d和末次随访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NRB作为阶梯治疗方式在腰椎椎间孔狭窄症中疗效确切,SNRB不仅是一种诊断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扩大术治疗脊髓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脊髓神经根颈椎病患者68例。其中颈后路单开门(单开门组)治疗32例,颈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扩大术(联合组)治疗3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开门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联合组术后无C5神经根麻痹者。单开门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联合组(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显著增加,而N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前两组间JOA和N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联合组的JOA和NDI评分显著优于单开门组(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SVA C_2~C_7、C_2~C_7Cobb角,以及C_4~_7节段各椎板的开门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扩大术治疗脊髓神经根颈椎病,可有效去除颈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缓解临床症状,而不影响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整骨手法联合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ecompression,PECD)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29例CSR患者,所有患者经6周以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先予PECD治疗,常规护理4周后再予整骨手法治疗4周。共23例患者完成随访,男14例,女9例;年龄29~78(50.30±12.28)岁;病程3~24(9.74±5.76)月。涉及节段:C4,5 4例,C5,6 13例,C6,7 6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和稳定性情况,以及不良事件。随访时间点为术前,术后1 d,术后1、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法治疗4~8次。29例中23例患者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手术时间80~120 min,中位数90 min;术中出血35~80 ml,中位数50 ml。PECD术后各个时期的颈部及肩臂部VAS、N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颈椎生理曲度和目标节段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间稳定性无明显改变(P>0.05)。整骨手法治疗后,NDI与手法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部和肩臂部VAS、颈椎生理曲度和目标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手法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间稳定性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整骨手法联合PECD方案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但能快速改善神经根性症状,而且可以安全有效缓解PECD术后残余症状,且短期内不会使颈椎邻近节段出现加速失稳的征象。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12例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延边大学医院接受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49岁。椎间孔狭窄部位:C5/6 4例,C6/7 5例,C7/T1 3例。软性髓核突出3例,钩椎关节骨质增生7例,突出的髓核钙化2例。均行前路手术,术中采用脊柱手术专用显微镜,在病变上位椎体确定钻孔起始部位,利用高速钻石气钻磨出一约6mm直径的通路达到病变区域,减压椎间孔。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上肢放射性疼痛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病变水平椎间盘高度。结果:手术时间为56~110min,平均86±6min;术中失血量为40~120ml,平均92±8ml。无椎动脉损伤、贺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5.8±1.3个月。术前上肢疼痛VAS评分为8.5±0.5分(7~10分),末次随访时为1.4±0.2分(0~3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NDI为26.4±1.3分(22~31分),末次随访时为4.2±0.6分(3~8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率为84.1%;术前病变水平椎间盘高度为5.4±0.7mm(4.2~6.1mm),末次随访时为4.9±0.7mm(3.6~5.8m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满意度为100%。结论: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可减少对椎间盘的损伤,是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合并因钩突和关节突增生导致的骨性椎间孔狭窄,同时伴有软性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肌力减退等神经根性损害表现。对于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有一定争议,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目的在于从前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同时能一定程度撑开椎间隙的高度,增大椎间孔的面积,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但椎间融合牺牲了椎间活动度,加速了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后路椎间孔切开术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的常见手术方式,但同时解决椎间孔前方和后方骨性压迫的技术鲜有报道。2017年5月~2018年7月云南省德宏州中医医院骨科采用全内镜下椎间孔环形减压技术治疗13例伴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椎牵引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5年8月以来,采用颈椎牵引配合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52例中,男性70例,女性8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2岁;其中40岁以下8例,41~50岁32例,51~60岁61例,61~70岁39例,71岁以上12例。病程最长者20年以...  相似文献   

18.
颈神经根阻滞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汉  郑光亮  蔡莲蒲 《中国骨伤》2000,13(3):176-176
我们自 1994年 9月~ 1997年 7月 ,采用颈神经根阻滞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2 0例 ,男 82例 ,女 38例 ;年龄 2 1~ 6 3岁 ,平均40 5岁 ;病程半个月~ 18年 ,平均 9个月。颈肩疼痛 82例 ;伴向上肢放射痛 6 6例 ,颈部活动受限 43例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71例 ,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 46例 ,患侧上肢肌肉萎缩 9例。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线改变 77例 ,骨质增生 6 9例 ,椎间隙狭窄 36例 ,椎间孔狭小 33例 ,须排除骨折、结核、肿瘤等。2 治疗方法2 1 颈椎旁神经根阻滞 患者坐位 ,颈部尽量前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椎病神经根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自2017年5月至5月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药物治疗颈神经根,同时应用劳氏伤科特色推拿手法治疗。结果 96例颈椎病患者症状改善。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5例,良34例,可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结合劳氏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我们在疼痛门诊采用椎间孔阻滞治疗颈椎病 5 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2 2例。年龄 36~ 76岁 ,40岁以上 48例。病程 1周~ 5年。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 5例 ,交感型颈椎病 7例 ,均发生于 C4~ 7椎节段。症状局限于一侧者 41例 ,双侧者 9例。对于颈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则未采用该方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拟阻滞侧在上。确定病变部位 ,于相应棘突旁开3cm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后 ,用 7号腰穿针稍向内侧进针触及关节突 ,并滑过关节突继续进针约 1.5 cm,病人出现异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