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7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早产儿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早产儿发育情况。结果综合组护理第1个月与第3个月的体质量与身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护理第3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BN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综合组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护理期间的再住院率为2.8%,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的护理中应用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能促进体格发育,加快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与智力发育,降低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NICU早产儿出院指导对早产儿家庭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NICU住院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74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指导计划。观察2组早产儿出院时、纠正胎龄2、4、6个月时的身高和体质量变化;观察入NICU时和出院时早产儿母亲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比较2组早产儿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再住院率、患病率和病死率。结果 2组出生时和纠正胎龄40周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2个月、4个月、6个月研究组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病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NICU时,2组早产儿母亲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个月时较入NICU时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入NICU时,2组早产儿母亲的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个月时较入NICU时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对NICU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指导,可促进患儿体格发育,降低患病率,改善家属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Family integrate care,FIC)对早产儿18月龄生长发育及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出生采用FIC的6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对其进行18月龄生长发育随访;另取同期我院出生的65例未采用FIC护理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在选择时根据FIC组入组的早产儿的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随访时日龄等进行随机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社会分层(SES)、婴儿家庭环境测评(HOME)量表评分、婴幼儿智力行为发育贝利量表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等,并由专职护士在早产儿母亲参与FIC护理前及完成FIC护理出院当天采用标准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早产儿18月龄时体质量和体长、SES评分、HOM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18月龄MDI和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早产儿的MDI、PDI均值与胎龄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1,0.273,但是两组之间比较,MDI和PDI的均值之差和胎龄分层均无相关性(P0.05)。干预后两组早产儿母亲的PSS∶NICU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PSS∶NICU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ICU中早产儿的母亲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允许早产儿的母亲进入NICU并参与FIC模式护理过程,不仅可有效改善早产儿母亲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还能促进早产儿18月龄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室及门诊就医的100例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低体重早产儿,按照就医时家长的自愿原则进行建档,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选择同期的50例足月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模式。采用患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对两组早产儿在矫正月龄3,6,9,12个月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健康对照组同时进行发育评估。三组患儿在12个月时进行发育商测评。统计分析患儿不同模式下神经行为发育的情况及12个月后两组患儿成活率比较。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3,6个月时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行为调节系统、运动发育评分显著改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三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变化在12个月时指标变化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DI,MDI明显低于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MDI,PDI明显升高。(3)观察组患儿12个月后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低体重早产儿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低体重早产儿的成活率,同时改善了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更好地保证了产妇及患儿的后期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50例,常规NICU疗法干预)和研究组(50例,在常规NICU疗法干预的基础上行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的非营养性吸吮系统评分(NNS)、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行为神经评分量表(NBN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研究组的日均体重生长速率、奶量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6个月再住院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NICU早产儿喂养状况和预后,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何小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7):1573-1575+1578
目的:探究观察抚触联合音乐疗法对早产儿啼哭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抚触联合音乐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围产期护理,对比护理对2组早产儿啼哭的影响,分析2组早产儿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发育情况、神经发育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观察期间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2组早产儿的头围、身长、体质量、睡眠时间、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6周时观察组患者的头围、身长以及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联合开展抚触联合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其啼哭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以及神经发育,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6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早产儿出生后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30例以及观察组(发展性照顾护理)32例,分别于干预后第3,15,30天时应用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对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神经行为及心理运动发育进行评定并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42 d后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头围、身长、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干预后第15,30天时MDI评分、P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促进早产儿智力、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儿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泉州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给与发展性照顾护理。观察2组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情况、体格发育情况以及睡眠时间。结果:2组早产儿接受护理前智力发育指数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接受护理前各项体格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各项体格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接受护理前睡眠时间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睡眠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改善早产儿的睡眠,促进早产儿智能以及体能的发育,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熊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7):2309-2312
目的:分析改良支持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干预中的构建及应用优势。方法收集本院儿科NICU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120例,根据早产儿的出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早产护理模式,实验组构建改良支持护理干预模式并应用,对两组早产儿的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满1周岁时婴儿智能发育量表( CDCC)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纠正胎龄40周时,实验组早产儿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等神经行为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满1周岁时,实验组智能、运动发育评分分别为(107.81±9.72)分、(109.32±10.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智能、运动发育评分(100.98±16.89)分、(98.59±11.15)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产儿护理干预中实施改良支持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能力,促进患儿智能与运动发育,近期、远期预后效果显著,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且有效的护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发育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的NICU早产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2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体格发育指标及每日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体格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地促进了早产儿的智力发育、心理运动发育和体格发育,延长了早产儿的睡眠时间,确保了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为早产儿,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新生儿家长PSS:NICU评分均降低,C-PSOC评分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6个月时,两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头围、运动量表评分及智能量表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管理中,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紧张程度,提升其育儿胜任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执行疼痛性操作时应用袋鼠式护理对改善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N IC U收治的90例早产儿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早产儿接受N IC U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和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操作性疼痛评分及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家属护理早产儿能力、角色适应能力的影响及其护理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早产儿均出生后即住院治疗。实验组采取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家属护理早产儿能力、角色适应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早产儿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角色适应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出生后即住院的早产儿采取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儿家属提高早产儿护理能力,加快角色适应能力,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保证早产儿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对早产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影响,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再入院率。方法 以2021年1-6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0例早产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2021年7-12月收治的40例早产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评估-指导-再评估-再指导”的院内外护理。比较出院时两组早产儿家庭的出院准备度评分,出院3个月后主要照顾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早产儿的再入院情况及身高、体质量的达标率。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评分为(23.28±7.23)分,高于对照组(19.28±5.95)分(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照顾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再入院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5%(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身高及体质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出院准备服务可提高早产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及照顾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其再入院率,有助于促进患儿健康及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计划出院前母亲亲授母乳喂养指导实践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10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及其母亲设为观察组,实施早产儿计划出院前母亲亲授母乳喂养实践指导;另以2017年1月至5月收治的50例早产儿及其母亲设为对照组,给予的是常规宣教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1个月、3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生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母乳喂养率(70.0%、80.0%、74.0%)均高于对照组(48.0%、46.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NICU早产儿计划出院前母亲亲授母乳喂养指导实践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出院后的健康成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8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ICU的9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新生儿ICU的10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及交接班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41%(9/107),低于对照组的22.92%(2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86,P<0.01);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儿诊断和病情、治疗、异常化验结果、护理重点、存在风险等病情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人员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进行交接班所用时间为(10.44±1.51)min,长于观察组的(5.32±0.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84,P<0.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不但有效的保障了患儿安全,而且可缩短交接班时间,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与体格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予以袋鼠式护理。两组早产儿均从出生开始进行护理干预直至纠正孕周至40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指标、体格发育指标、喂养指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孕周至40周,研究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增长均优于对照组,达全肠内营养日龄短于对照组,平均加奶速度小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单侧下肢截肢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单侧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截肢术后第1周、第4周的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并评价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截肢术后第4周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等均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肢体康复功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