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行单纯电针治疗)以及实验组(30例,行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经筋理论进行针刺与水针疗法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收集的符合条件的50例受试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经筋刺法组(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和水针结合组(针刺后采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组各25例。观察并对比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分级量表、面神经肌力评定、Sunnybrook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第1、2、3月进行回访。结果:治疗后两组间H-B评级、面神经肌力、SuBr量表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B评级、面神经肌力、SuBr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筋刺法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和80%,水针结合组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和96%,水针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经筋刺法组(P 0.05);在随访后发现水针结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筋刺法组。结论:利用经筋理论针刺结合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简效廉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肌力和麻痹程度,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局部穴配合穴位注射对孕妇Bell面瘫(BP)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面部残疾指数(FDI)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孕妇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电针患侧丝竹空、瞳子髎、四白、颧髎、翳风、地仓和颊车,配合患侧足三里、阳陵泉穴位注射。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取穴、操作和疗程同观察组中的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量表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DI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局部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孕妇BP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揿针贴压耳穴疗法和单纯电针疗法治疗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发病1周内的贝尔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及揿针贴压耳穴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H-B、DEFS及May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B、DEFS及May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间H-B、DEFS及May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的愈显率86. 67%,对照组的愈显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可提高单纯电针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面瘫程度、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药组40例予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针刺组40例予针刺治疗;中药组40例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药组愈显率55.0%,高于针刺组(27.5%)及中药组(32.5%)(P0.05)。3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功能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FDI躯体功能评分及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3组治疗前后FDI量表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及改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针药合用较单一疗法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分别在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和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分别为32.2%和7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与疗效关系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卢文  房忠女 《中国针灸》2010,30(3):203-205
目的:观察埋线、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埋线组、电针组,每组43例。两组均取膻中、气海、肩井、气户等穴,埋线组1~2周埋线1次,8次为一疗程;电针组隔日治疗1次,24次为一疗程。分别于1疗程结束时、2疗程结束后3个月时统计疗效。结果:1疗程时,埋线组总有效率为69.8%(30/43),电针组为88.4%(38/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程后埋线组愈显率为87.8%(36/41),电针组愈显率69.7%(23/3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埋线、电针对乳腺增生病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1疗程时电针组疗效较好,2疗程后埋线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电针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期(首诊时病程≤72 h)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先采用中药熏蒸患侧翳风穴治疗15 d,并在恢复期(发病后15 d)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仅在恢复期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定表(TFGS)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FG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FG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1%和85.7%,对照组分别为92.9%和71.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风寒型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剑峰  潘喆  许力挺 《新中医》2023,55(2):144-14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附子饼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顽固性面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联合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配合附子饼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面瘫House-Brackmann (H-B)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DI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穴位埋线联合附子饼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以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针灸基础上,每日于患侧面部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 ml。观察指标选用Hous-Brackmann ( H-B )面神经分级量表,于疗前、疗后两次评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 -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为70%,对照组为50%,经卡方检验,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简易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痊愈时间为(13.58±3.32)d,短于对照组的平均痊愈时间(18.72±3.45)d(P0.05)。结论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赤凤迎源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普通针法,治疗组行赤凤迎源针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及30d,对照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72±0.39)分、(3.06±0.27)分,治疗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8±0.31)分、(1.92±0.19)分,治疗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及30d,对照组Portmann评分分别为(5.47±1.12)分、(6.39±1.18)分,治疗组Portmann评分分别为(13.46±1.23)分、(16.02±1.34)分,治疗组Portmann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凤迎源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及面部表情肌自主运动,提升面部对称性,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提拉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30/32),对照组为71.9%(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滞提针刺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7例。联合组予滞提针刺法联合SGB治疗,对照组予电针疗法。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估,肌电图检查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面神经波幅(Amp),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对照组治疗后的H-B分级情况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H-B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对照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FDI量表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5.32%(26/47)、85.11%(40/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91%(15/47)、65.96%(3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对照组治疗后的Amp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ency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Am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ency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1%(4/47)、6.38%(3/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提针刺法联合SGB对顽固性面瘫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患者面神经麻痹的恢复,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且安全性较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透穴电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局部透穴电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局部透穴电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电针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2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每周治疗6 d后休息1 d,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FGS)评价治疗前后分级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提高(P<0.05)。2组治疗后的SFG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SFG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5/28),高于对照组的75.0%(21/28)(P<0.05)。结论电针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埋线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电针的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且方便、省时,适于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四关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面神经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恶寒无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量表、社会交往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