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的门静脉血供和经门静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经皮经肝动脉,门静脉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经皮经肝门静脉化疗栓塞。结果治疗后门静脉癌栓消失和缩小21例,肝癌缩小23便,术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0%和6.6%。认为经皮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介入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动脉门静脉化疗(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vein chemotherapy,HAPVC)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但HAPVC是否将造成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变化?变化规律怎样?化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是否与FPP的升高有关?我们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生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王敬文  刘长兴 《山东医药》1995,35(10):23-24
患者男,65岁。发作性意识丧失6年,无明显诱因,常在早晨3~6点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0.5~1小时,可自行缓解。一般1~2个月发作1次。无多饮、多尿、多食表现。半年来发作频繁,2~3天发作一次,发作时饮糖水可缓解症状。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病及癫痫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及CT均未发现胰腺占位。发作时测血糖为1.4~2.2mmol/L,血磷1.94nmol/L(0.6~1.9),ACTH、PTH、GH、降钙素等均正常。胰高血糖素137.28  相似文献   

6.
李世平  李国强 《山东医药》1998,38(12):24-24
以12例有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癌栓形成的肝癌患者,于切除肝癌的同时行门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癌栓全部取出,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58.3%、25%。提示该方法可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为肝癌的后续治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薛峰  沈锋  奚韬 《山东医药》2009,49(3):98-99
对65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癌栓复现时间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癌栓复现时间为术后22d~3a,主要集中于术后半年,复现高峰为术后1~2个月;术后60d后行预防性TACE治疗者癌栓复现率明显低于60d内行TACE治疗和未行预防性TACE治疗者(P均〈0.05),60d内行TACE治疗与未行预防性TACE治疗者癌栓复现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手术2个月后行预防性TACE治疗可显著降低癌栓复现率。  相似文献   

8.
周祝谦  程云 《山东医药》1994,34(7):23-24
原发性肝癌(PHC)对血管系统的浸润发生率很高,特别是门静脉癌栓(PCT)多见。我们对门静脉癌栓患者的B超实时显像(B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CT)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100例.男 8 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5 4岁,均经临床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5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1/58).1例于术后3周因并发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均顺利出院.术后1、2、3 a生存率分别为92.8%、64.5%、34.6%.随访中死亡15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5例,肝功衰竭6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认为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同期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术治疗32例PHC合并PVTT患者,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5例合并门静脉高压联合行断流术、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术。总结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50例单纯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并发症:9例肝功能不全,3例术后肝断面出血、5例右胸腔积液、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恢复良好。③疗效与预后:随访2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4.6%、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提高生存期意义重大;门静脉取癌栓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和/或脾切除、脾动脉结扎术能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于难以切除的PH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7年中用超声检出PHC1218例,其中有PCT184例,检出率为15.2%。根据本文观察,作者将PCT分为光团状、絮片状、枯枝状三型。本组有5例絮片状PCT,以前未见报道,估计它可能是发生PCT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新途径,延长其生存期。对21例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后再经皮穿刺门静脉置管,采用微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注药盒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向门静脉内注入顺铂(DDP)及5-氟尿嘧啶(5-Fu)进行时辰化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1年生存率41.69%,2年生存率27.79%,中位生存时间12.40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23.33%,2年生存率10.00%,中位生存时间8.67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门静脉置管时辰化疗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较为满意,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肝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根治性切除、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PVTT)、肝功能等。PVTT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其发生率可高达50%~90%,常引起肝内广泛转移或/和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2002-08/2004-10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灌注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PVTT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临床上常规使用测定门静脉高压的方法均为有创性检查,有创性是其主要特征。我们用自行研究成功的核素直肠—门静脉显像法对48例受检者作了无创性门静脉分流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8例(为健康志愿者和非肝胆系统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留置IDDS诊治肝癌的特殊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静脉留置全埋植式给药装置(IDDS)在肝癌诊治中的特殊临床价值.方法剖腹手术肝癌患者40例,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导管与埋植于腹壁皮下的注药盒连接,术后经其进行自由门静脉压(FPP)的直接动态观察、门静脉造影及保肝治疗.结果24例肝癌患者伴有门静脉高压(FPP≥245kPa),8例FPP≥343kPa者术后全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32例FPP<343kPa者均未发生出血.肝癌切除、肝动脉栓塞化疗均造成FPP升高.门静脉显影良好,显影率分别为Ⅰ级0%,Ⅱ级20%,Ⅲ级525%,Ⅳ级275%,尚发现门静脉主干癌栓6例,门静脉逆肝血流8例.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26例中仅2例发生肝切除后肝衰,而历史对照组40例中发生11例(P<005).结论肝癌术中门静脉留置IDDS,对于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及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衰的防治,都具有特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准确测量门静脉压力,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提供有力证据。本文将对门静脉压力测定的常用方法与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门静脉左支分流术在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EPH-PVT)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EPH-PVT患儿6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A组32例,B组28例。其中A组行移植门静脉系统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分流术(iPV-LPV),B组行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CV-LPV)。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6周检测两组患者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并于术前、术后6周采血测定血清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4.32±43.65) min、(46.24±5.19) h、(8.64±1.15) d,均小于B组的(207.15±53.76) min、(49.25±6.42) h、(9.42±1.38) h(P0.05)。A组术后2周、6周的肝动脉血流量分别为(524.31±68.27) mL/min、(536.57±73.15) mL/min,高于B组的(458.82±71.38) mL/min、(462.43±79.61) mL/min,且A组术后2周、6周的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108.32±116.25) mL/min、(1115.31±109.75) mL/min,低于B组的(1221.63±107.04) mL/min、(1208.18±105.42)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周血清蛋白S、蛋白C水平分别为(2.48±0.13)μg/mL、(5.12±0.63)μg/mL,均高于B组的(2.36±0.17)μg/mL、(4.68±0.59)μg/mL(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与B组的1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PV术相比,iPV-LPV术能促进患儿术后身体机能恢复,进一步改善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从而上调血清蛋白S、蛋白C水平,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形成门静脉癌栓与P53,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检测99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中R53蛋白和PCNA的表达。99例中合并肉眼下门静脉癌栓(TTPV)39例,合并镜下TTPV30例,无TTPV30例。总体R53表达阳性率为24.24%,PCNA标记指数(PCNALI)为34.6±23.6。在上述三组中,P53表达阳性率、PCNALI差异均有显著性,PCNALI与R53表达密切相关,P53表达阳性的HCC,其PCNALI显著高于P53表达阴性者。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PCNA活性增强,HCC增殖水平由此而升高,可能是HCC细胞获得更强侵袭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因而也是TTPV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华蟾素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收治的56例肝癌术后复发的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华蟾素注射治疗(华蟾素组),29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无水乙醇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TBil、ALT、AST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华蟾素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63.0%,无水乙醇组58.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华蟾素组治疗后的TBil、ALT和AST水平均低于无水乙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2.40、2.39,P值均0.05);华蟾素组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3.0%、29.6%;无水乙醇组分别为82.8%、58.6%、31.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6、0.111、0.013,P值均0.05)。结论超声介入注射华蟾素和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癌栓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相似,均能起到抑制癌栓生长、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华蟾素介入治疗在保护肝功能方面优于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20.
王海南 《肝脏》1999,4(3):164-165
尽管肝外门静脉阻塞症(以下简称“EHO”)的发病率较低,但是在导致门脉高压症的疾病中却占据主要地位。EHO是肝外门静脉(含肝门部)阻塞,表现为门脉高压的疾病的总称。EHO涉及诸多疾病,应称为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与门静脉血行异常的其它疾病相比,发达的向肝性侧支循环(海绵状血管增生)是EHO的一大特征。EHO的发病率在引起门脉高压症的疾病中,居第三位,位于肝硬化、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简称IPH)之后,不论男女都可发病,好发于10多岁以下及40岁以上的人群。原发性EHO的病因不明,多数起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