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肝癌根治性切除+门静脉切开取栓、门静脉癌切除、右半肝或者左半肝切除。所有患者出院后开始随访,以每6个月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其生存情况,至其死亡或随访至2018年8月。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癌栓分型、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术后TACE、肝内转移、癌栓类型。结果:随访末,生存患者42例,死亡患者8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化程度、癌栓类型和甲胎蛋白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低分化多于生存组,肿瘤直径≥8 cm多于生存组,合并肝硬化多于生存组,术后TACE多于生存组,有肝内转移多于生存组,浸润癌栓类型多于生存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表明,低分化、肿瘤直径≥8cm、术后TACE、肝内转移和浸润型癌栓为影响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术后TACE、肝内转移和癌栓类型为影响其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对象254例,均为接受了肝癌根治性切除+门静脉切开取栓、门静脉癌切除、右半肝或左半肝切除的老年患者,治疗完毕后均进行了随访,每半年随访1次,汇总收集的资料中涉及到多项内容[性别、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癌栓分型、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内转移、癌栓类型]。[结果]随访结束后,生存患者共84例(生存组),死亡患者共170例(死亡组)。2组性别、分化程度、癌栓类型、甲胎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低分化、肿瘤直径≥8 cm、患有肝硬化的例数均超过生存组,并且手术完成后,行TACE例数、出现肝内转移、浸润癌栓类型均超过生存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的指标归入多因素分析,表明低分化、肿瘤直径≥8 cm、术后TACE、肝内转移、浸润型癌栓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术后TACE、肝内转移和癌栓类型。  相似文献   

3.
肝癌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较高,它不仅是门静脉系继发的恶性肿瘤,也是肝癌肝内转移的主要途径。我们采用经皮经矢状部门静脉导管保留术(PRC),治疗门静脉癌栓,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31~62岁,平均43±9.3岁。1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均为中、晚期肝癌,其中Child A级2例、B级7例、C级2例,肝癌位于左肝和(或)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内皮钙黏附蛋白(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门静脉癌栓中DNA倍体的比例,探讨其在肝癌肝内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在光镜下对33例门静脉癌栓石蜡标本中肝癌细胞染色体倍数按照超5倍体、2倍体和异倍体进行统计.并与各自原发灶和癌旁组织进行对照.[结果]①E-CD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 2士0.003 6,0.052 7士0.0071和0.100 8±0.006 3.②CD44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 9±0.002 4,0.053 1±0.009 2和0.107 4±0.002 9.③肝癌细胞多倍体检测肝癌原发灶组超5倍体比例为(25士6)%,而门静脉癌栓组是(58±9)%.各组间和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表达减少以及DNA超5倍体的增多是肝癌细胞向门静脉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向肝内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颖  王家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8):463-466
目的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中的一种 ,选择性地表达于恶性肿瘤组织。该文研究Sur 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 2株肝细胞癌细胞株 ,4 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 ,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SurvivinmRNA表达 ;肝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  2株肝癌细胞株和 85 % (34例 )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和mRNA ,而癌旁组织内无一例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肝内转移组为 93.5 % ,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 (5 5 .6 % ,P <0 .0 5 ) ;在门静脉癌栓浸润组为 92 .8% ,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6 6 .7% ,P <0 .0 5 )。RT PCR显示 ,2株肝癌细胞株和 85 .0 % (34例 )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mRNA ,与Westernblotting的结果一致 ,Survivin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内转移组 (1.10 5± 0 .396 )和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1.137± 0 .4 0 4 )中 ,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 (0 .5 72± 0 .0 82 )和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0 .6 2 7± 0 .12 2 ,P <0 .0 5 )。所有肝癌组织标本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 ,但Survivin表达阳性组的凋亡指数 (1.15 2 %± 0 .32 6 % )显著低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 (4.5 0 2 %± 0 .830 % ,P <0 .0 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肝癌伴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肝癌伴肝硬化病人的病例资料,按照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为观察组(n=40),无上消化道出血为对照组(n=46)。对2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包括性别、年龄、BMI、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病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Hb、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癌类型、伴门静脉癌栓、门静脉内径、腹水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伴门静脉癌栓、腹水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PT、门静脉内径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Hb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肝癌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较多,PT、Hb、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均与肝癌伴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门静脉支架及经动脉药物治疗栓塞(TACE)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疗效.方法 对106例(男9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23岁)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支架及125I粒子条,余50例(B组)仅在门静脉内植入支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支架通畅率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及支架通畅期.结果 门静脉内植入支架及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5 d(A组)及146 d(B组),P=0.001(P<0.05)及HR=2.244;两组患者支架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400d (A组)及190d(B组),P=0.005(P<0.05)及HR=2.479.结论 门静脉支架及TACE联合血管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1988~1994年我们行肝癌肝叶切除180例,其中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3~61岁)。均经B超和CT确诊断,AFP定量正常者4例,52~260000μg/L者17例。癌肿位于左肝者13例,右肝8例;癌肿直径6~20cm。癌栓位于门静脉主干3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6例,门静脉主干及左主支10例,左右门静脉主支2例。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性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形成,癌肿均侵穿肝包膜,合并肝硬化。行左外叶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7例,右肝部分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4例。切肝前常规术中B超检测定位及用细橡胶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癌组织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基因1(TUSC1)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TUSC1基因mRNA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USC1蛋白表达。根据TUSC1 mRN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USC1 mRNA表达组(55例)及缺失组(23例);按TUSC1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USC1蛋白表达组(45例)及缺失组(33例)。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原发性肝癌病理特征与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并观察TUSC1 mRNA表达与TUSC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类型、HBsAg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中晚期(TNM分期为Ⅲ、Ⅳ期)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者(P0.05),高、中分化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未分化者(P0.05),肝内转移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者(P0.05),伴门静脉癌栓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门静脉癌栓者(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TUSC1 mRNA表达与TUSC1蛋白表达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为0.56)。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引起肝内转移,加重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导致临床治疗困难和治疗后复发.为探讨肝癌伴PVTT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对86例肝癌伴PVTT无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SRT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祝谦  程云 《山东医药》1994,34(7):23-24
原发性肝癌(PHC)对血管系统的浸润发生率很高,特别是门静脉癌栓(PCT)多见。我们对门静脉癌栓患者的B超实时显像(B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CT)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100例.男 8 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5 4岁,均经临床  相似文献   

12.
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及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2 0 0 2年 1~ 5月 ,应用微波凝固治疗肝癌、肺癌 ,获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 5月在我院行 CT或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的肝癌患者 2 2例 (原发肝癌 2 0例 ,转移性肝癌 2例 ) ,其中男 1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5岁 ;肺癌患者 10例 ,男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4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认 ,并作血清 AFP、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癌结节直径 1.0~ 5 .5 cm ,平均 3.5 cm。患者无腹水、肝内外胆管扩张及门静脉在大分支内癌栓。无肺门肿大淋巴结。2 .仪器和方法(1)仪器 微波凝…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一种或多种伴癌综合征。为了探讨伴癌综合征对肝癌的病情、预后及临床的影响 ,我们回顾分析了 2 3 2例患者资料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5年 1月~ 2 0 0 0年 5月住院 ,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共 2 3 2例。肝癌病期标准 :Ⅰ期指无明确肝癌症状及体征的亚临床肝癌 ;Ⅲ期指已有黄疸、腹水及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 ;介于Ⅰ与Ⅲ期之间者为Ⅱ期。二、研究方法2 3 2例根据有无伴癌表现 ,分为伴癌组与非伴癌组 ,分别统计确诊时是否有门静脉癌栓、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分布及治疗方法。肝…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原发性肝癌恶性度极高,如何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在治疗肝癌行肝动脉栓塞和化疗的基础上,对其中20例晚期肝癌进行了B超引导下门静脉灌注化疗,现作一介绍。 材料与方法 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8~62岁。根据全国肝癌会议拟定的标准均为Ⅲ期。弥漫型肝癌13例,其中有4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及腹水,多结节型肝癌伴肺转移2例。占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50例老年人(60~93岁)及27例青年人(15~35岁)原发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多见于肝右叶(36例,占72.0%),巨块型(41例,占80.0%),边界清楚(35例,占70.0%),肿瘤内多发斑点状CT“密度更低区”(12例,占24.0%),门静脉癌栓(9例,占18.0%),动-静脉瘘(7例,占14.0%),肝总管内癌栓并肝内胆管扩张(7例,占14.0%),侵犯邻近周围结构(11例,占22.0%),肝内广泛转移(12例,占24.0%);肝动脉期呈多血供型(13例,占26.0%),少血供型(33例,占66.0%),无强化(4例,占8.0%),门静脉期强化(8例,占16.0%)。与青年人原发性肝癌比较,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边界多清楚,胆管内癌栓多见,肝动脉期强化多为少血供;肝内转移、侵犯周围器官结构及门静脉期强化相对较少见;发病部位、形态类型、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肿瘤内CT“密度更低区”、腹水及肿瘤内出血等与青年人原发性肝癌差异性无显著性。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与评价老年人原发性肝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合并腹腔积液,尤其是肝癌合并有门静脉癌栓栓塞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是晚期肝癌,肝硬变较难处理的情况,也是当今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我院从1997年4月份起采用腹水浓缩回输后腹腔内注射榄香烯乳治疗肝癌癌性腹水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7~69岁,平均48.20岁。全部患者诊断均经CT、MRI、彩超、B超诊断证实,其中12例经肝活检为肝细胞癌。全部病例均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转变成的原发性肝癌,21例为乙型肝炎,5例为丙型肝炎,2例为乙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具体分类:6例为弥漫型,  相似文献   

17.
肝血管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6岁,因右上腹隐痛半年,加重20d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右上腹隐痛,但不伴其他症状。20d前出现明显右上腹隐痛,呼吸时加剧,伴尿黄、纳差、乏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皮肤无瘙痒。外院B超发现右肝内占位性病变。既往有高血压病和肝炎病史20年。体检除右上腹压痛之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肿瘤系列标志均阴性,肝肾功能无异常,乙肝血清学标志均阴性。彩超检查示右肝后叶实性占位病变,考虑为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癌栓,右肝增大,脾稍大,慢性胆囊炎并胆囊小息肉;  相似文献   

18.
刘俊杰  马旭辉 《肝脏》2012,17(1):63-64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日前临床多为中晚期患者,总体疗效有限.解放军一五九中心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对3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沙利度胺Thd联合表阿霉素、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E方案)静脉化疗,疗效较理想.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解放军一五几中心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不能或不愿行手术、介入治疗,或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疾病进展者.年龄31~65岁,平均45岁;男21例,女性9例;初治10例,复治20例;Ⅲ期22例,Ⅳ期8例,其中6例伴肝 门淋巴结肿大,5例伴 门静脉癌栓,4例肺转移;1例伴脑转移;4例反复发作低血糖反应;10例并发腹水.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肝炎的B超声像图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检查对象 分3组:64例重症肝炎,男性5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6岁,为重肝组。276例急性黄疸肝炎,男性218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24岁,为急黄肝组。258例正常人,男性142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29岁,为正常对照组。重肝与急黄肝均根据1994年北京全国肝炎会议的诊断标准确诊。12 使用仪器 阿洛卡630型腹部超声诊断仪。2 结果和分析21 重肝组、急黄肝组与正常对照组肝脾各径测值及其对照,见表1。表1 各组肝、脾测量值(x±s,单位:cm)重肝组(64例)急黄肝组(276例)正常对照组(258例)左叶厚径左叶上下径右叶斜径门静脉内径脾厚径…  相似文献   

20.
于1995年8月-1998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4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叨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1.4岁。30例中,巨块型26例,其中右肝叶20例,左肝叶4例,左右肝叶同时占位1例,右肝叶和方叶占位1例;弥漫性肝癌4例,其中左、右肝叶占位各1例,全肝占位2例。肿瘤大小在10.5×6.2×8-17.8×18.9×10cm3之间。AFP值>400mg/ml者26例,伴轻度及中度腹水者28例,大量腹水者2例。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