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手机的依赖会让身边的人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不少人都遇到过相亲时对方不停地摆弄手机,自己十分反感,感觉不被重视,对方对自己没兴趣。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爸爸玩游戏,妈妈刷微博,他们都不陪我,我伤心极了。"同样,年迈的父母想跟孩子聊聊天都不容易,感到和孩子的心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2.
《心理与健康》2004,(8):14-15
问:老师常对我们说,不要太注重成绩和名次。可是这次考试没考好,我就被班主任抓去狠狠地批了一顿,说什么"你怎么搞的,成绩一下子退了这么多,从三名退到七名,家长会上非跟你父母好好地说一说不可……"这就是老师平时所强调的"不要太注重名次"。 回到家里,我告诉父母考试成绩已出来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3.
正孩子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大概是从他上小学中年级起,我一想到要见他的老师就感觉"头大"。从小到大,我从来没让我的父母被我的老师"训"过,甚至相反,我一贯是老师眼中的骄傲。可是,每逢儿子的老师有请家长,或是去参加儿子学校的家长会,我都会因为儿子的问题受到老师的嗔怪。就是再愚钝的人也能明白,老师虽然表面批评的是儿子,但那难看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用上了微信,软件里"附近的人"功能能让我搜到附近许多不相识的人,我可以看看这些人的照片,瞧瞧他们的"朋友圈",与他们聊聊生活,讨论一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感觉很是惬意。那天,一个"附近的人"跟我打招呼,我一看,发消息的是个女士,30多岁,已婚,又是同性,年龄和我相仿,想必我们应该有共同的语言,于是我就跟她聊了起来。她很健谈,跟我拉起了家常,谈了十多分钟,她慢慢把话题引到了炒股上,说是可以带着我炒股,她有十足把握让我抓到牛股,然后收益与她分成。我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想绕过这个话题,可却绕不过  相似文献   

5.
正Q老师:您好!一篇《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曾经在微博、论坛里处处可见,虽然现在这篇热帖已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别人家的孩子"依旧是我们的阴影。我是一名高中生,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会拿别的班的同学或者别人家的孩子跟我们比,比学习成绩、比学习习惯、比兴趣爱好,在这种比较下,只能让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让人心烦,老师,您说,怎么样的比较才更合理呢?  相似文献   

6.
正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身边很多同学都是"社交达人",他们能很快同别人交朋友,仿佛和别人聊天是他们的一种享受,而且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们,也乐意跟他们交往。我非常羡慕,因为我也想和更多的人交朋友,可我一和同学聊天就不知道要说什么好,有时候感觉很尴尬,或者别人说的事  相似文献   

7.
车广秀 《校园心理》2008,6(4):18-19
<正>一封学生来信老师:我现在很烦恼,希望您能开导开导我。我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忠厚老实,每天在田地里辛苦劳作,又节衣缩食地供我和弟弟读书。为了不辜负他们,为了将来有能力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我来到学校后,拼命地读书,努力地发展自己,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让父母满意。  相似文献   

8.
与美好共舞     
我坚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真正美好的人。他们善良、聪明、快乐、宽容,跟他们打交道的感觉,除了愉快还是愉快。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也有不美好的人。他们不一定就是坏人,但打起交道来,却是除了不愉快还是不愉快。不过,再怎么不美好的人,都会有美好的部分,就像世上不存在完全没有缺点的人一样,世上也不存在完全只有缺点的人。与这样的人交流,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远离不美好,让自己仅仅只是与他们美好的那一部分打交道。  相似文献   

9.
“有人踩你,就是有人睬你,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人气,你就会觉得自己活得很快乐很有劲,不然,你就会产生一种被茫茫人海抛弃了的感觉,哦,那种感觉,可是非常叫人难受的。”一个开了博的朋友跟我说。  相似文献   

10.
前段子,我跟老公聊天的时候,刚好女儿在旁边,我就让女儿和爸爸说说话,培养一下感情,没想到女儿礼貌地喊了一句"爸爸"后就走开了。我问她:"干吗不跟爸爸聊天啊?"女儿说:"我不喜欢男生。"女儿的这句话把我逗笑了,我跟老公复述,他也笑得挺开心:"这么小就有这歪理,哪儿学的。"一次听老师说,女儿在学校里性格内向,胆小,根本不跟男生来往,即使做游戏也只跟女生一组。"这孩子有性别歧视。你得让他多接触男性,喜欢男生,要不以后会影响性格发展。"老师笑着说。  相似文献   

11.
正Q老师:您好!我今年初二了,在我看来家长应该是不断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人,但是在家我却体会不到这些,周末我想睡会儿懒觉,被爸妈轮番上阵催促起床;心情不好吃饭少了,妈妈指责我吃饭挑肥拣瘦;开心地跟爸妈分享看到的趣闻,表达自己的看法,却被他们联起手来上了一堂"政治课";学习间隙玩会儿手机,妈妈会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这样的情形真是数不胜数。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代沟吗,我该如何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呢?梅梅  相似文献   

12.
正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在读学生,最近非常苦恼,所以想跟您聊一聊,期望老师能给我一些建议。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我总感觉我的"死党"在利用我,我们两个就是"塑料姐妹花",她并没有把我当作真正的朋友。但最让我气愤的并不是她,而是我自己,明明知道她会利用我的善良,但还是在我们冲突之后期待与她"和好如初",否则的话我会一直沉浸  相似文献   

13.
正新学期开学,几百名新生升入初一,其中有个女孩,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很特别,因为她是个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开学后不久,一天下午,我去学校的公共卫生间,不期碰到她一个人站在洗手台边,我的"闯入"似乎让她更有些不知所措了。"孩子,现在是上课时间,你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啊?"我问她,"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她有些结结巴巴地跟我讲:她上课时突然感觉身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在给一些幼儿园教师培训,当被问到她们对自身职业的感受时,她们就像都经历了同样的培训一样,回答:感觉自己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保姆",毫无社会地位。我想这可能与近年来发生的"携程虐童案""红黄蓝"等幼儿园事件有关,让群体对幼儿园教师素养与层次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千里之外的事件发生时,每位父母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各种  相似文献   

15.
《心理与健康》2004,(3):61-61
编辑老师: 您好!我鼓足勇气写出了这封信,向您倾诉我的痛苦。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充满了火药味,父母闹离婚多年却总也没有分手。在内心深处,我是希望他们离婚的,因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这个家对我来说只是四堵墙支起一个顶盖,虽然可以为我遮风避雨,但仍让我感到冰冷,我就是在父母制造的敌意、冰冷的氛围中慢慢长大的。  相似文献   

16.
<正>晓苏是位中年职场女性,来访原因是换岗后总有一种不舒服的尴尬,感觉自己换出了“心病”。心理困扰: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晓苏本来的工作岗位是在单位的信息中心。两个多月前,换到了财务科。让晓苏不舒服的是,看到信息中心原来的同事,总会有一种很尴尬的感觉。每次遇到他们,总感觉他们的眼神、说话的表情都有些异样,不如以前那样亲近了,甚至总感觉好像他们一定会议论自己,觉得他们会说自己工作换得不好或者议论自己人品不好。起初晓苏可以自己劝自己,都是好多年的同事了,不会的。可是,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那种感觉总也过不去,而且只要一想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一想到原来的同事,就很不舒服,甚至都怕见到原来的同事了。这种感觉让晓苏很不好受。  相似文献   

17.
正班上有一位男生让老师们普遍感觉头痛,作业时常不做、上课打瞌睡、下课与同学打闹、还给人起难听的外号、人缘也较差,对学校的校规更是置若罔闻。任课老师找他谈话他爱理不理。总之他是大家公认的"坏孩子"。那段时间,我常常夜不能眠,觉得自己怎么遇到这样的学生,甚至对自己的教育生涯是不是还要继续都产生了怀疑。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深入到他家庭,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通过了解才知道:父母离婚后,他一直  相似文献   

18.
正直面"心理咨询师杀手"这次咨询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一家三口都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似乎跟父亲比较亲近(关注宠物跟谁亲近,以及孩子跟谁亲近,有助于咨询师了解这个家庭的内部结构)。当我询问女儿在谈话过程中,是否愿意让父母在场时,女儿一连说了好几个"无所谓"。在"无所谓"中,父亲带着  相似文献   

19.
正Q老师,您好!我的孩子刚7个月大,最近我的脾气不太好,经常跟爱人吵架,这几天他不回来住了,我天天哭。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我想让他回来,不想让他住在他父母那里。他就威胁我说,如果我不带孩子去他父母家,他就不回家。可我不想我的孩子沦为他父母获取面子的工具,我的孩子不是道具,  相似文献   

20.
《心理与健康》2003,(4):61-62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个喜爱读书、很脱俗的人,现在某大城市的一家公司打工。晚上我想看看书,可同宿舍的人素质极低,在一起不是喝酒侃大山,就是用扑克打麻将。我觉得他们都太俗气,因而和他们搞不来。此外,在公司里我也很烦,因为我觉得我周围的人都很势利,我想与他们抗衡,但是又感觉自己势单力薄,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周围的人相处? 小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