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女童性早熟的家庭社会行为因素,并给予防控建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性早熟女童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女童为研究对象。将60例性早熟女童设为观察组,将60例健康女童设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女童基本资料及其相关家庭社会行为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女童性早熟的家庭社会行为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女童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被抚养方式、运动时间、看电视时间、学习压力构成比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性早熟女童父母关系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13岁、有家族性早熟、居住地农村、居住地附近有污染性工厂、经常食用滋补品、经常食用快餐、经常食用动物性食品、接触成人化学用品、爱看情感类电视剧或小说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均是影响女童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05、2.765、4.076、2.366、4.080、2.710、7.501、4.464、13.654、2.593,均P<0.05)。结论影响女童性早熟的家庭社会行为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应当改善父母关系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成人化学用品,减少情感类电视剧或小说的接触,尤其是对于母亲初潮年龄<13岁、有家族性早熟的女童应当重点关注,解除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其性早熟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寻常性银屑病发病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方法调查350例新发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50例健康人的饮食情况,分析饮食因素与银屑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每天饮酒的比例分别为5.14%和1.71%,单次大量饮酒的比例分别为9.43%和3.14%,每天吸烟的比例分别为22.86%和12.57%,每月3次以上食用高脂食物比例分别为49.14%和34.00%,每月3次以上食用高糖食物比例分别为67.71%和53.71%,病例组患者在饮酒频率、单次饮酒量、吸烟量、高脂肪食物、高糖食物方面高频次、高摄入量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饮酒频率、单次饮酒量、吸烟、高脂肪饮食、高糖饮食与寻常性银屑病发病相关,是其饮食危险因素,银屑病患者应尽量减少这些饮食危险因素的暴露。  相似文献   

3.
环境及遗传因素对痤疮发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痤疮与饮食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饮食频率、皮肤性质、家族史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痤疮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痤疮家族史、接触放射线、油性皮肤、暴晒以及进食动物油、辛辣食物、高脂食物、蛋制品、鱼类产品次数增多是痤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1,P〈0.05);而进食水果、蔬菜及植物油次数增多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痤疮的发生与多种环境危险因素有关,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痤疮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特点,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均以1:1设置病例对照组,调查发病相关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培养阳性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到菌种,比较菌种分布。结果 共收集到163例花斑糠疹和132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花斑糠疹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与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男性、潮湿环境、多汗、油性皮肤、刺激性食物、甜腻食物。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花斑糠疹的危险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危险因素有多汗、油性皮肤、男性和甜腻性食物。两种疾病致病菌均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优势菌,但糠秕马拉色菌在毛囊炎中占较高比例。结论 多汗和油性皮肤是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共同的危险因素,而男性、甜腻性食物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独有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致病分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及行为危险因素及与子宫颈癌的临床关系。方法: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基本资料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行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子宫颈癌发生率与性生活过早、性保健缺乏、吸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癌发生率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行为因素中多个性伴侣、免疫力低下、口服避孕药等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颈癌发生率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行为因素中多个性伴侣、免疫力低下、口服避孕药等关系密切(P0.05)。结论: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诱因较多,包括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行为因素等,故应加强女性子宫颈癌筛查,以降低子宫颈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就诊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筛查门诊的婴儿过敏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病例组婴儿701例,对照组婴儿516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长报告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比例为57.60%。结果显示,两组婴儿在母孕期服药史、母孕期常使用消毒剂或驱蚊剂、母孕期服用复合维生素、母孕期服用钙剂、母孕期服用益生菌、婴儿父亲有过敏性疾病、婴儿母亲有过敏性疾病、婴儿分娩方式、婴儿接触毛绒玩具、婴儿常使用清洁用品、婴儿服药史、婴儿喂养方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服药史(OR=1.31)、婴儿母亲有过敏性疾病(OR=1.97)、婴儿剖宫产(OR=1.47)、婴儿接触毛绒玩具(OR=1.43)、婴儿常使用清洁用品(OR=1.54)、婴儿服药史(OR=2.44)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母孕期服用复合维生素(OR=1.36)、母孕期服用益生菌(OR=1.36)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普及过敏科普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孕期和婴儿期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9,(11):52-56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产褥期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450例高龄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产褥期是否发生HPV高危型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且提出预防建议。结果 450例高龄产妇产后40d检查发现有82例发生HPV高危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8.22%;将这82例产后40d检查发现发生HPV高危型感染的患者设为感染组,再从未感染的462例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设为未感染组。感染组孕次、产次、有妊娠期合并症、早产及剖宫产的构成比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有人工流产史、产后阴道清洁度Ⅲ度~Ⅳ度、产褥期不良卫生习惯、产褥期被动吸烟、产褥期接触过被HPV污染的物品、伴侣有HPV感染、农村居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均是高龄产妇产褥期HPV高危型感染的危险因素(OR=2.098、2.024、2.085、2.020、1.982、1.960、1.950、2.034,P0.05)。结论人工流产史、产后阴道清洁度Ⅲ度~Ⅳ度、产褥期不良卫生习惯、产褥期被动吸烟、有HPV接触史、农村居民及文化程度低等均是高龄产妇产褥期HPV高危型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需加强对此类产妇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20062092儿童皮肤行为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王爱民(滨州市医院皮科),付艳,张合恩…∥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5(10).-767~769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患者基本情况及家庭环境有关因素调查表对187例皮肤行为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儿童皮肤行为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结果在患儿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8·88%,明显高于对照组(8·29%),差异有显著性(P<0·05)。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与父母高中以下文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负性家庭生活事件、缺少学前教育和要好的朋友、居住农村等因素有关(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调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16年1月~2018年5月接诊的(0~36)个月婴幼儿300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结果性别、分娩方式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影响不大,P 0.05;父母亲过敏体质、母亲生育年龄过大、母亲孕期常食用海鲜花生等易过敏食物、母亲孕期接触烟草、配方奶喂养、过早添加辅食、居住环境潮湿、婴幼儿接触毛绒玩具、婴幼儿接触烟草都是增加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医护人员应筛选出高危婴幼儿,加强对婴幼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加强对婴幼儿喂养、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的宣教,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8):77-79
目的:探索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内节育器嵌顿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门诊80名未发生宫内节育器嵌顿者为对照组,分析宫内节育器嵌顿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病例组的痛经发生率(57.5%)高于对照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上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9,P<0.01);病例组中妇科炎症发生率(52.5%)高于对照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5,P<0.01);病例组带环怀孕发生率为(58.7%)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4,P<0.01)。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痛经、上环时机、妇科炎症、带环时间和带环怀孕是宫内节育器嵌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前综合考虑妇女的综合状态,选择适宜的宫内节育器,严格遵守放置规程,加强术后观察,可减少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厦门市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玫瑰痤疮患者组及对照组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相关病史及临床特征,统计分析。结果在6 814名皮肤科就诊者中,玫瑰痤疮患者225例,患病率3.30%,好发年龄30~50岁,男∶女约1∶6;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最常见,占60.00%,其次为丘疹脓疱型(30.67%);常见症状依次为面部潮红(94.59%)、灼热感(81.53%)、干燥感(72.97%);常见加重因素包括日晒(53.96%)、高温环境(49.50%)、季节变化(42.08%)、进食辛辣食物(36.14%);情绪变化、洗脸水温高、玫瑰痤疮家族史是玫瑰痤疮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结论厦门市玫瑰痤疮患者主要见于中年女性,以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多见,常伴面部潮红、灼热等不适,情绪变化、具有玫瑰痤疮家族史及洗脸水温高等因素的人群更易患玫瑰痤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白癜风发病环境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饮酒 (OR =2 99)、精神紧张 (OR =2 19)、饮食不规律 (OR =4 3 7)、喜食辛辣 (OR =3 83 )、外伤 (OR =2 5 8)、经常接触农药 (OR =3 2 1)、接触油漆原料 (OR =3 0 2 )与白癜风发病呈正相关 ,适度阳光照射 (OR =0 81)、常吃蔬菜水果 (OR =0 72 )呈负相关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饮酒 (OR =3 985 )、精神紧张 (OR =4 19)、喜食辛辣 (OR =5 83 )、外伤 (OR =1 73 )是白癜风发病危险因素 ,适度阳光照射 (OR =0 71)是一种负面因素。结论 饮酒、精神紧张、喜食辛辣、外伤是白癜风发病潜在环境危险因素 ,适度阳光照射则是一种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性及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诊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病例组,将100例子宫内膜线规整女性设为对照组。将病例组中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的69例患者纳入不孕不育亚组,其余31例作为孕育亚组。FQ-PCR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支原体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两者合并感染情况及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性,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病例组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及合并感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病理结果相比,病例组EP组织中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均是子宫内膜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病例组中不孕不育亚组支原体感染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孕育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孕不育亚组1年妊娠率为55.1%,妊娠时间(6.58±3.16)个月。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与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呈正相关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妊娠率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迟发型痤疮相关危险因素,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方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筛选女性迟发型痤疮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婚姻、文化程度、使用电脑、日晒、吸烟、饮酒、食用甜食、高脂肪饮食、蔬菜、动物油等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71人,对照组251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使用电脑(OR=1.95,P0.05)、饮酒(OR=2.335,P0.05)是女性迟发型痤疮的主要危险因素,油性皮肤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占49.3%。结论使用电脑、饮酒是女性迟发型痤疮的危险因素,油性皮肤人群是易感人群,因此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女性迟发型痤疮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女性性交疼痛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女性性交疼痛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提高女性性生活质量。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妇科收治的112例女性性交疼痛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112例就诊的性生活正常的妇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交痛临床相关资料(年龄、孕产史、生殖器官疾病史、泌尿系统器官疾病史、性心理状态、生殖系统创伤史、生殖系统感染史、阴道过敏史等),采用卡方分析和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性,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女性性交疼痛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探讨女性性交疼痛的防治策略。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孕产次数、生殖器官疾病分类、泌尿系统器官疾病分类、性交恐惧、生殖系统创伤、生殖系统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生殖系统感染(OR=3.694)、子宫骶骨韧带内膜异位结节(OR=3.217)、性交恐惧(OR=3.086)、年龄≥50岁(OR=1.972)、生殖系统创伤(OR=1.697)为女性性交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性交疼痛的发病原因以器质性病变为主,心理因素其次,临床应在积极防治原发病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必要的性心理指导,促进患者性生活和谐,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白癜风危险因素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白癜风发病环境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OR=2.99)、精神紧张(OR=2.19)、饮食不规律(0R=4.37)、喜食辛辣(0R=3.83)、外伤(0R=2.58)、经常接触农药(OR=3.21)、接触油漆原料(0R=3.帕)与白癜风发病呈正相关,适度阳光照射(0R=0.81)、常吃蔬菜水果(OR=0.72)呈负相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饮酒(oR=3.明5)、精神紧张(OR=4.19)、喜食辛辣(皿;5.舶)、外伤(OR=1.73)是白痴风发病危险因素,适度阳光照射(OR=0.71)是一种负面因素。结论 饮酒、精神紧张、喜食辛辣、外伤是白癜风发病潜在环境危险因素,适度阳光照射则是一种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方法对10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检测了4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黄褐斑发病与日晒、遗传、内分泌因素等相关;病例组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晒是黄褐斑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部分黄褐斑患者可存在性激素水平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性科学》2021,(3):36-39
目的建立早期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的预测列线图,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生产的43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建模组,并根据是否进行早期母乳喂养分为早期喂养组(n=143)及对照组(n=289)。另选取同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生产的121例孕妇设为验证组。比较建模组及验证组的基线资料,并比较早期喂养组及对照组的产时因素、新生儿特征及母婴接触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影响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早期喂养组的产程、产时并发症、产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首次母婴接触时间及进入NICU患儿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即刻母婴接触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喂养组及对照组的新生儿性别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产程、无即刻母婴接触、首次母婴接触时间过长及高SDS评分均是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OR=1.890、79.647、13.354、1.105,P0.05),而无产时并发症、高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则是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OR=0.007、0.597、0.501,P0.05),列线图预测早期母乳喂养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3(95%CI 0.865~0.952)。结论低产程、无产时并发症、短首次母婴接触时间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早期母乳喂养,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95例ED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取17例无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婚检或体检者纳入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近一个月药物使用情况,检测血清Hcy及血清总睾酮(T)水平,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年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ED患病率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患者(P0.05);高年龄段患者较低年龄段ED程度更严重(P0.05);Hcy水平及糖尿病患病情况与E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Hcy及T水平、年龄是ED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及糖尿病患病情况与E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探索Hcy对性功能的影响机制有望成为治疗ED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生化指标中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与年轻(20~40岁)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85例20~40岁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ED组。另选取同期340例20~40岁勃起功能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生化指标与ED的相关性。结果 ED组年龄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TC、TG、HDL-C、LDL-C、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组的BG、Hcy、ALT、UA、CR高于对照组(P<0.01)。BG、UA是年轻ED的相关因素(OR=1.796、1.008)。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2.1%。结论 在年轻男性人群中,ED患者的BG、UA、CR、Hcy、ALT高于正常人群,BG、UA升高是年轻E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