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肾肿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为5例巨大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期并发症、患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或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105.0(90.0~115.0)min,中位肾动脉阻断时间29.0(25.0~31.0)min,术中出血量150.0(110.0~250.0)mL,术后引流量330(280~36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3.0~4.0)d,术后住院时间8.0(7.0~9.0)d。术后3~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提示肾脏血供良好,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等异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巨大肾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沿包膜完整切除肿瘤、紧密缝合集合系统及应用分层免打结缝合、"2+1"缝合法是达到肿瘤切缘阴性、缩短热缺血时间、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肾癌保肾手术临床应用经验,分析其适应证、安全性、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21年6月笔者分别在上海长海医院(22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46例)主刀完成的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3例)、单孔腹腔镜肾癌冷冻消融术(33例)和单孔腹腔镜免缝合肾部分切除术(2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腹膜后和经腹腔两种手术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腹腔组和经腹膜后组。经腹腔入路组患者共26例(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3.5±9.7)岁;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共41例(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5.2±12.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病理结果和围手术期情况。结果:67例患者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组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较经腹腔入路组恢复快(P<0.05)。结论:采用经腹膜后入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可以取得和经腹腔入路同样的手术效果,而且其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倒刺缝合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对热缺血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2例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性肾肿瘤(R.E.N.A.L评分≥7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缝合方法分为倒刺组(n=28)与传统组(n=34)。对比两组患者的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缝合时间、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及肾功能变化等资料。结果:倒刺组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缝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术后血清肌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刺缝合对于腹腔镜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利于缩短肾热缺血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经验.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中央型肾肿瘤(肾细胞癌1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施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腹腔途径5例,腹膜后腔途径7例,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72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5~61 min,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均未输血.术中结扎三级血管者9例,需缝合集合系统者7例.病理报告:肾细胞癌10例,切缘均阴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结论 中央型肾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三级血管的分离结扎和腔内实时超声可能有助于此项术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免打结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167例肿瘤直径<4cm的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采用免打结技术分别缝合肾脏髓质和全层的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观察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和近期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167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平均肾脏热缺血时间(20.5±3.5)min,平均手术时间(62.1±10.6)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0ml(10~220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中肾脏组织冷冻病例检查3例,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检查肾细胞癌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7d(5~13d),2例患者住院期间肾脏创面出血,予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术后无尿瘘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二次手术切除肾脏病例。15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肾细胞癌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9例失访。结论:对于肿瘤直径<4cm的选择性肾肿瘤病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脏组织免打结缺损分层缝合法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结核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膜后腹腔镜组23例,开放组26例,比较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4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膜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开放组(P0.05),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膜后腹腔镜切除无功能结核肾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是治疗结核性无功能肾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立肾肾肿瘤保肾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本中心2017年2月—2022年3月收治孤立肾肾肿瘤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59(27~79)岁。其中38例为体检或术后复查中发现,2例患者因血尿就诊,1例患者因腰腹部肿块就诊。肿瘤位于左肾14例,右肾27例,其中肾门部肿瘤2例,肿瘤直径24(8~75) mm。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其中4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19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肾肿瘤微波消融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方式、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出院前血肌酐值、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2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采用分支动脉阻断,其余肾部分切除术均采用肾动脉主干阻断,腹腔镜肾肿瘤微波消融术均无阻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组、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及腹腔镜微波消融组中位手术时间(173 min vs 135 min vs 120 min vs 2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各类肾切除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行肾切除术治疗的各类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结核肾切除术10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56例、无功能肾切除术34例、肾上腺切除术24例、巨大肾积水肾切除术12例。结果 1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6~198min,平均(162±10)min;术中出血量15~280mL,平均(47±12)mL;术后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腹膜损伤、皮下淤血、漏尿等)发生率为11.3%,其中腹膜损伤立即缝合,漏尿予留置尿管、半卧位引流5~7d后恢复,皮下气肿、皮下淤血术后自行吸收。术后恢复良好,5~7d后可下床活动。56例肾恶性肿瘤患者随访3~9个月,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经腹腔镜行肾切除术治疗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对肾恶性肿瘤中远期疗效尚需进行长期随访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的操作体会。方法:共收治12例巨大囊性肾占位患者,肿瘤最大径56~78 mm,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囊性肾癌。术中先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视野下操作,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并尽可能分离部分囊性占位;然后改为开放手术操作,进一步完整分离出肿瘤,在完全长时间阻断前,行肾脏缺血预适应操作。完全阻断肾动脉,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n+1"缝合技术,缝合肾脏创面。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热缺血时间平均(29.1±7.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6.5±40.1) m L,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Ⅰ级10例、Ⅰ~Ⅱ级2例。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小球滤过率表现为较术前轻中度下降,6例患者存在部分肾盏轻度积水。结论:采用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同时达到了"保肾"、"去瘤"的两个目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