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具有发病迅速、传播快、传染性强的流行特点。“治未病”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对急性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之中,是中医理论思想中的特色与精华部分,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运用“治未病”思想综合中医特色疗法如艾灸、导引等,指导中医药及早介入、全程干预,在疫情的防治中发挥早期预防、防止传变、缩短病程、愈后防复等重要作用。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思路,以期发挥中医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阻断疫情,本文从中医"治未病"角度,针对普通人群,提出具体预防措施,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治未病"的先进防病理念,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和救治当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层次。从这4个层次出发可以得出,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普通人群应采取存正气、避邪气的预防方法;对于医学观察人群、高危人群应采取主动出击,治疗萌芽状态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病人群应采取积极中医药治疗确保轻型患者不向普通型转化,普通型患者不向重型转化,重型患者不向危重型转化的预防方法;对于治愈出院人群应采取调养生息,防止复发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外治疗法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优势。三伏贴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中用于防治慢性、反复发作性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代表性干预方法,它运用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和顺应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来预防或治疗疾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我国对新冠肺炎一直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国内外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疫情反复的危险仍然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群普遍易感性使全球卫生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基于三伏贴的核心理论“治未病”,从其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方面进行阐述,为其应用于临床防疫提供一定的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传统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家提出的一种防治疾病的先进理念,它包含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防治疾病非常系统而全面。首先,艾灸的消毒灭菌、抗病毒以及针灸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对人们的侵袭,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其次,针灸的抗炎作用,有利于防止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恶化,促进他们的恢复,发挥“既病防变”的作用;最后,针灸调节脏腑功能,保护肝肾功能,改善胃肠道反应,能够进一步巩固康复患者疗效,同时减轻西药治疗对人体的伤害,降低“瘥后防复”的风险,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其能有效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并贯穿中医诊治疾病的全程,但由于其理论的抽象化及高度凝练,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解并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中存在困难。此次以湖北武汉为主阵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过程中,中医药"防-治-复"全程参与,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效。拟通过分析本次防疫过程中,中医药针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措施,探析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具体运用及在教学中的实施,以期加深学生对中医"治未病"的理解,并强化学生的中医理论及文化信心。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心力衰竭是指没有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疾病。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早期防治相结合,对于有心血管高危因素且尚未发展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从湿热和瘀毒两方面进行论治达到未病先防、治其未发的目的。对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但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治疗上以益气化浊行瘀为法,辅以中医外治法和调畅情志起到既病防变、治其未传的作用。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边宁涛  马菲鸿 《光明中医》2014,(6):1141-1141,1273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可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纵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体会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精髓,并将其应用到中风的防治之中,普及中风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中风的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先兆症状、有效预防措施,加以主动干预,使中风的危害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部分患者病情传变迅速。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内涵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适用于传染病防治的各个阶段。周明军老先生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参考中药处方五,微调几味中药的剂量,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微调后药物组成:生黄芪7 g,白术12 g,防风9 g,苍术9 g,藿香10 g,沙参7 g,金银花15 g,贯众10 g。该方包括玉屏风散原方,既益气固表,又祛风散邪,适用于易感人群。外用方剂为周老先生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方药,药物组成:八角茴香40 g,肉桂20 g,甘草20 g,白芷20 g,苍术20 g,藿香20 g,制为香囊,于枕边、胸前各放一个。该方具藿香正气散之方义,有治疗山岚瘴疟之功效,孕妇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医疗界迫切希望攻克的难题之一。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通过分析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基础,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进行讨论,即未病先防,防病于先;已病防变,治其未传;瘥后调摄,防病复发。依靠这三级预防来达到减少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中心思想,对指导当今社会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治未病"思想入手,论述了"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家提出的一种防治疾病的先进理念,它包含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防治疾病非常系统而全面。首先,艾灸的消毒灭菌、抗病毒以及针灸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对人们的侵袭,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其次,针灸的抗炎作用,有利于防止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恶化,促进他们的恢复,发挥“既病防变”的作用;最后,针灸调节脏腑功能,保护肝肾功能,改善胃肠道反应,能够进一步巩固已康复患者的疗效,同时减轻西药治疗对人体的伤害,降低“瘥后防复”的风险,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为疫疠之邪犯肺,正邪相争,阻遏卫气,由表入里,发病因素主要包括正气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中医以祛邪扶正为大法,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采取辨证论治。中医素有"固护正气,避其毒气"的防疫思想,中医特色的防疫方法,如芳香疗法、饮食调护、情志调节、传统运动等,临床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温疫”范畴,其发病具有典型的湿毒致病特点,并与运气、地理、气候和人群的易感性相关,其病位在膜原,涉及三焦、肺、脾、胃。病机为湿毒盘踞膜原,可有寒热从化,易于影响气机升降,可耗伤正气、化热、化毒、夹寒、夹瘀,危重患者发病2~3周是疾病转折点,顺证(轻型、普通型)病情多向愈,逆证(重型、危重型)病情多呈恶化加重。应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宣肺降气、清解相合为治则,寒化佐以辛温,热重于湿加强苦寒,湿重于热侧重淡渗、芳化,腑实佐以通腑泄浊,热入营血当清营凉血,内闭外脱当留人治病。在治疗中应该坚持三因制宜和群防群治相结合,首重气机宣畅,注意给邪气以出路,时刻注意护胃气、存津液,不宜早用寒凉、滋腻,扶正需要确有正虚,并提出了辨方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此病陆续在全国出现,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及流行性。目前尚未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物及疫苗,但中医药在对其防治中越发凸显出独特的优势,艾灸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当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固护正气、趋避邪气及杀菌消毒等功效,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作用,力求充分探索挖掘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潜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厌食是指儿童较长时间以食欲下降、食量减少,甚至厌恶进食为主要特征的小儿常见病[1]。各年龄段的儿童均有一定几率发病,但大多以1~6岁多见,城市儿童较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国内儿童的患病率为12%~34%[2]。厌食归属于中医学“厌食”“伤食”“不思食”“恶食”“不饥不纳”“食滞”等范畴[3]。患儿长期厌食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和体重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69-270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硬皮病的发生、发展,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硬皮病的独特作用,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硬皮病防治,指出"治未病"思想在硬皮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收集全国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分析和总结中医药预防COVID-19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预防COVID-19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发布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对煎服处方、中成药等预防方法按照适用人群、地区等信息进行提取并汇总,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其数据挖掘模块,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截止2020年2月27日,共检索得到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官方发布的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35个。首先预防方案按照适用人群不同进行划分,然后进行分析。(1)方案试用人群情况:涉及人群有普通人、特殊体质者、儿童、易感人群、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医学观察期人群、老年人以及妊娠期女性。(2)用药频率情况:常用药物包括黄芪、金银花、甘草、防风、白术、藿香、苍术、桔梗等,不同人群的常用药物也各有差异。(3)药物配伍、关联规则情况:除玉屏风散的药物组合外,还包括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金银花-连翘,连翘-白术,金银花-麦冬,金银花-藿香,贯众-黄芪,淡豆豉-生姜,贯众-苍术-黄芪,北沙参-金银花,金银花-芦根,黄芪-藿香,黄芪-北沙参,体质特点不同,各人群用药规律不同。(4)中成药情况:医学观察期常用中成药包括藿香正气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防风通圣丸。(5)其他方法情况:包括香囊佩戴、空气熏蒸、穴位保健和穴位贴敷、中药足浴、热敏灸、刮痧等特色预防方法,藿香、艾叶、佩兰这3味药物外用频率较高,体现了芳香化湿为外用主要治法。结论预防方案综合分析结果提示,诸多方案按人群划分后提出预防方法,核心方剂为玉屏风散加减,根据人群体质差异,儿童常配以芦根,易感人群常配以贯众,其他基础病患者常配以麦冬。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中风病防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张彦红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865-1867
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源流及内涵,探讨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思路和方法。运用中医中药干预中风相关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发生,提高群众生存质量,对国计民生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刘宇  刘如秀  马龙 《河南中医》2013,33(2):175-176
冠心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阻,其发生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冠心病可调养情志,顾护正气;避其邪气,顺应自然;未病先防,修身养性;既病防变,扭转病势;建后防复,调养脾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