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6,(11):1532-1534
目的:分析结合活血通窍刺灸法及手法复位推拿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CSA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手法复位推拿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活血通窍刺灸法联合手法复位推拿治疗者为治疗组,每组48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窍刺灸法联合手法复位推拿治疗可有效的改善CSA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CSA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手法复位推拿,对照组点滴丹参粉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和经颅多普勒(TCD)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方法采取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接收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分作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采取静滴丹参粉针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5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7.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治疗前TMFV、PSV、PI以及R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39-2141
目的:探讨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确诊的78例CSA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39例接受常规推拿治疗而观察组39例在常规推拿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辨证推拿手法,均为1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NO、ET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RBV高切、中切、低切与RPV、HCT、ESR均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值均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NO含量明显增加,ET含量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推拿能够明显改善CS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脑血流指标,并能调节患者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用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筛选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CSA患者经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筛选,按结果分为阳性组(50例)和阴性组(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分为阳性药物组、阳性推拿组,阴性组分为阴性药物组、阴性推拿组,各25例。阳性药物组、阴性药物组予药物治疗;阳性推拿组、阴性推拿组予推拿结合颈部牵引治疗。4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阳性组、阴性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阳性药物组、阴性药物组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和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阳性药物组与阴性药物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阳性推拿组与阴性推拿组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和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阳性推拿组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和总分均高于阴性推拿组(P 0.05)。治疗后各组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降低(P 0.05);阳性药物组治疗后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与阴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推拿组治疗后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低于阴性推拿组(P 0.05)。阳性推拿组与阴性推拿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推拿组临床疗效优于阴性推拿组;阳性药物组与阴性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物组与阴性药物组临床疗效相当。结论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可用于CSA手法治疗适应证的筛选,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日常生活和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现将近年来推拿治疗CSA 的临床现状及其机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推拿治疗CSA 的临床现状 1.1 推拿手法的应用推拿治疗CSA 在手法的运用上,多采用颈背部放松手法并结合活动颈椎类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均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CSA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予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五羟色胺(5-HT)、下丘脑泌素(Orexin)、血管内皮素(ET)含量,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00%(48/50),对照组为88. 00%(44/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5-HT、Orexin、ET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CSA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血清5-HT表达及抑制血清Orexin、ET水平,此为推拿手法治疗CSA失眠的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推拿手法。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眩晕、肩颈痛、恶心呕吐评分及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及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CS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作用机制。方法:400例CSA患者随机分成A(药物治疗组)、B(小针刀治疗组)、C(推拿手法治疗组)、D(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4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0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治疗有效率。结果:B、C、D 3组VA、BA的Vm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I接近正常。A组治疗总有效率66.0%,B组总有效率78.6%,C组总有效率80.2%,D组总有效率96.0%。结论: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Vm、PI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顽固性面瘫接受电针及推拿手法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3个疗程后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可以增强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和常规牵引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和CSA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30.0%)和治疗总有效率(93.3%)均高于对照组(13.3%、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术后下肢遗留症状的疗效。方法:84例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术后下肢遗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推拿组采取常规药物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62%(P=0.0110,05)。结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术后下肢遗留症状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病例数84例,来源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CSA患者,按随机平均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中医针灸)及观察组(42例,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时间平均流速(TMF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dic Velocity,PSV)高于对照组,检测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3.08±0.43)分低于对照组(5.1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脉搏、意识、心率、感觉等不良反应,无脊髓或椎动脉损伤,观察组未出现晕针、断针等不良影响。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得显著效果,利于血流动力学改善,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林超 《河南中医》2011,31(1):70-7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3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推拿手法加易筋经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患者易筋经锻炼,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各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配合易筋经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推拿配合易筋经组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CSA)的临床疗效,优化颈性眩晕治疗方案.方法:将18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60例,推拿组60例,联合组68例,分别施加针刺、推拿、针刺 推拿干预措施,疗程4周.结果:3组近期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疗效优于推拿组和针刺组.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理想方案,疗效优于单一干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4例患者,即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B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A组、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患者症状好转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由于单纯使用西药疗法,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髌下脂肪垫劳损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96例髌下脂肪垫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手法治疗组和展筋酊外用治疗组,各48例。展筋酊外用治疗组患者予以展筋酊进行外用治疗,推拿手法治疗组予以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手法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83%,显著高于展筋酊外用治疗组的70.8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予以推拿手法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刚  毛世洲  陈庆亮  李传健 《新中医》2018,50(5):169-173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体征、DR检查变化、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脱落2例,2组均纳入统计34例。愈显率治疗组79.4%,明显高于对照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部旋颈试验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理曲度异常方面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椎间隙狭窄、椎体失稳方面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刃针、针刺推拿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与临床常用的针刺结合推拿方法治疗CSA相比,刃针结合推拿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