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院患者服药卡对抑郁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院患者服药卡对抑郁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22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0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出院服药指导,实验组由护士向患者提供出院患者服药卡,出院患者服药卡标明药物名称、剂量、片数、服药时间、频次及科室联系电话.结果 实验组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出院患者服药卡能提高抑郁症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论 出院患者服药卡能提高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保证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抗抑郁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最常用的一线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很多人对抗抑郁药物充满了疑问和误解,导致抑郁症治疗率及服药依从率低,我们来详细说说关于抗抑郁药物的那些事. 抗抑郁药物有哪些? 现有的抗抑郁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抗抑郁剂,是现在的一线治疗药物,另外一种则是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其他药物,比如抗精神病药,通常要与抗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心理科门诊的抑郁症患者6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0)与对照组(n=330),观察组在医师-药师门诊就诊,医师给患者诊断并开具药物,药师提供可持续的服药知识辅导和服药不适答疑;对照组仅由普通医师门诊诊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Morisky表比较复诊时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服药依从情况。结果:复诊时,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联合门诊、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OR=5.66、5.76)。结论:医师-药师联合门诊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正非专科医院慢性疾病患者抑郁症的比例较高,部分以躯体症状为表现形式的抑郁患者或者否认情绪症状的抑郁患者,大量就诊于非专科医院~([1])。对于非专科医院的患者,未能或者延迟识别抑郁症,会延缓本科疾病的康复与缓解,导致患者频繁就诊﹑误诊及依从性较差,加剧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所以,必须同时治疗抑郁症,通常可采用药物治疗或药物与心理联合治疗。治疗抑郁症可减少总  相似文献   

5.
吕桂英 《医学信息》2018,(8):109-111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根据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好与差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认知水平、服药种类、服药次数及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当中50例药物治疗依从性好,118例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患者的年龄、服药种类、服药次数高于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而疾病认知水平及月收入则低于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年龄大、服药种类多、服药次数多、疾病认知水平低及月收入低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具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保证患者血糖水平能控制于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10月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及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就诊的12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自编抑郁症患者就诊状况及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患病及就诊情况调查、抑郁症发病次数、巩固治疗期坚持服药时间知晓情况及实际服药情况等.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各因素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完全依从组(完全按照医嘱时间和剂量服药的患者)和部分依从组(部分按照医嘱时间和剂量服药的患者)在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病程、家属态度、抑郁症阳性家族史、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就诊模式、第一主诉、患病次数、坚持服药时间知晓情况、家庭平均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服药依从情况作为因变量,将以上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月收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家属态度、就诊模式、医药费支付形式、病程进入回归方程,各变量比值比分别为:10.932、9.604、7.246、6.019、2.611、0.209.结论: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家属态度、就诊模式、医药费支付形式、病程、家庭平均月收入等是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前,抑郁症在全世界有上升趋势,我国也不例外。随之,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也陆续问世。现时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就不下二三十种之多。这给医生及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但同时也由此而产生了某些患者或其家属对抗抑郁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这些误解对于药物的使用起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理解这些药物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07年8月~2008年12月住院的84例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不依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不依从的主要因素是受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知识的缺乏,经济支付能力,消极抑郁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等。结论搞好优质服务,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适时进行家庭干预及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黄志勇  谭志明  庄宇 《医学信息》2010,23(16):2575-2576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从组及不依从组患者在患者因素、药物治疗情况、治疗过程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41.7%、不依从60.3%,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家属不支持、疾病知识掌握差、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患者抑郁症知识及药物副作用的认知教育干预,系统随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以60例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DSM-Ⅳ重症抑郁单次发作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填写一般情况问卷,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一般常规治疗,干预组定期电话随访,两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抑郁症教育一次,发放抑郁症教育小册子,制作随诊卡。随访6个月,以脱落率代表治疗依从性,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随访6个月共脱落32人,干预组脱落11人(36.7%),对照组脱落21人(70.0%)。干预组与对照组脱落率分别为1个月(13.2%,36.7%)、3个月(20%,50%)、6个月(36.7%,70%),以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个月内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因不认可诊断(3.3%,10.0%)、药物副作用(3.3%,16.7%)及治疗无效(3.3%,6.7%)而停止治疗比例减少。1~3个月干预组中未见因为药物副作用或治疗无效脱落者,3~6个月干预组因治疗好转脱落者少于对照组(3.3%,10.0%)。结论:综合性医院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电话交谈、系统规范的门诊随诊、集体教育等多维认知教育干预方法,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计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科,比较依从组及不依从组患者在患者因素、药物治疗情况、治疗过程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41.7%、不依从60.3%,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家属不支持、疾病知识掌握差、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惠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畸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人由于自知力缺乏,不承认有病而拒服药,或由于恐惧因素对服药持消极态度,出现拒药、留药、藏药等行为。这种行为易导致患者藏药自杀,也易使医生对药物疗效判断偏差而影响患者康复。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以212例拒服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拒服药方法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作为一种儿童常见的精神疾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不良影响。对于严重的儿童抑郁症患者我们需要进行药物干预治疗。本篇综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资料,介绍儿童抗抑郁症药物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为儿童抑郁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实用性,采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与阿米替林作对照,结果显示,氟西汀组显效率及痊愈率与阿米替林组相当,副作用却比阿米替林组少,且服药方法简便,依从性高,有利患者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抑郁症有效方法并观察抑郁症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被试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从入组开始即给予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连续观察7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叙事式"愉悦因子输入疗法。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7个月时进行评定。以患者治疗前后减分率为依据制定疗效标准,总有效率包括治愈、显著好转及好转。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7个月不同观察时段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9.248,17.585,10.210,18.901;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整体疗效也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8%,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药物口服、运动和愉悦因子输入之综合疗法对社区不同类型抑郁症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对355例首发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在基线时评定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词语流畅作业(VF)、汉诺塔(TOH)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并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经过两种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足量足程治疗疗效欠佳者纳入难治性抑郁组,比较难治性抑郁组与非难治性抑郁组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TOH平均计划时间和平均执行时间均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难治性抑郁比较,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能执行功能受损更重。  相似文献   

17.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缓解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接受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实施人际问题调查。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施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结果:1、住院抑郁症患者人际问题的悲伤、角色转变、人际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缺乏分布分别为3(5%)、33(55%)、18(30%)、6(10%),χ2=31.87,P<0.01;2、治疗12周末,实验组抑郁症状缓解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14.90±4.57/18.27±3.57,6.80±4.37/10.73±3.18,t=3.18、3.98,均P<0.05)。结论:1、住院抑郁症患者的人际问题以角色转变和人际冲突最为常见;2、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对我国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年龄≥60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Fourthedition,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干预组实行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即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和病案管理员共同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如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按照目前社区日常的医学方式进行。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12周末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GlobalImpression,CGI)、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12周末,干预组患者HAMD-17总分[(14.19±7.66)vs.(24.93±5.86)]和CGI-GI评分[(1.61±0.92)vs.(3.43±1.42)]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有效率(83.1%vs.39.3%)、临床治愈率(27.1%vs.5.4%)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患者坚持服药率高于对照组(98.3%vs.35%,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抑郁症状,增加抗抑郁药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治疗为辅。有时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医生也会选择一些物理疗法。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在临床上,大概有25%—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使是坚持服药,幻觉、妄想等症状仍持续存在;约75%的门诊患者不愿长期服药,依从性很差;约有5%—10%的病人从药物治疗中没有获益。另外,当患者的精神症状控制后,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老年糖尿病人群抗糖尿病药物的利用情况、依从性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经社区老年糖尿病人群抗糖尿病药物用药监测系统的应用,对各种抗糖尿病药物利用情况以及依从性进行统计,且对依从性影响因素实施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监测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30例患者为服药,所占比例为15.0%,规则服药的有50例患者,所占比例为25.0%,不规则服药有120例患者,所占比重为60.0%,其中在规则服药中,有40例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来治疗,10例患者利用胰岛素来予以治疗;单一服药的有30例,联合服药的有20例;有20例患者单服格列齐特,9例患者单服二甲双胍,10例患者单服格列吡嗪,11例患者单服其他药物;7例患者联合服用格列奇特和二甲双胍,3例患者联合服用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10例患者联合服用其他的药物。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社区老年糖尿病人群在抗糖尿病药物的服药依从性上比较低,其中非药物治疗、发病时间比较长、血糖的监测以及糖尿病认识教育程度为不规则服药主要独立保护因素,空腹血糖的控制不良、嗜好甜食以及医疗费用的支付存有困难为不规则服药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未服药主要独立保护因素为发病时间较长、血糖的经常监测以及存在糖尿病史;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空腹血糖的控制存在不足以及购药渠道上处于低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