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关系以及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总体评定量表、《黑暗十二条》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与网络欺凌量表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共1390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施测。结果:(1)男生的网络欺凌行为显著多于女生;(2)家庭功能、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和网络欺凌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精神病态相对于黑暗人格其他两维度而言,是网络欺凌的高预测因子;(3)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欺凌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家庭功能对网络欺凌的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和个体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探讨大学新生传统、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量表》中国版改良后进行测量,对昆明医学院大一1850名本科新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χ2检验、log 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在过去的12个月,在校88%以上的学生曾被语言欺凌,46%的学生曾使用语言欺凌别人。在网络上57%的大学生被暴力欺凌,欺凌别人以语言欺凌为主占25.8%。女生在传统被语言欺凌(χ2=22.53,P<0.001)、孤立欺凌别人(χ2=13.94,P<0.001)、暴力欺凌别人(χ2=6.16,P<0.05)、网络上被暴力欺凌(χ2=11.81,P<0.001)和暴力欺凌别人(χ2=41.597,P<0.001)的比率都比男生高。而男生在传统中被暴力欺凌(χ2=94.4,P<0.001)、被孤立欺凌(χ2=12.85,P<0.001)、在网络中被孤立欺凌(χ2=18.62,P<0.001)的比率比女生高。22.5%的大学新生在过去的12个月或者曾经有过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随着欺凌行为的增加而提高,传统和网络中的语言欺凌、孤立欺凌是自杀意念的预测因素。结论大学新生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都较常见,而且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同时考虑性别、不同欺凌方式和不同场所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感恩、网络欺凌态度三者的关系,以及感恩在家庭功能与网络欺凌态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上海某高校449名大学生,利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青少年感恩量表、网络欺凌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检验感恩在家庭功能与网络欺凌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功能与网络欺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传播速度的加快,校园欺凌事件已成为公众眼中流行性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不仅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也极大加重了父母的恐慌心理.研究发现,全球大约有20%?30%的儿童青少年曾受到长期的、慢性的校园欺凌,长期在校园受欺负与孩子的抑郁、自杀高度相关,严重危害孩子尤其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健...  相似文献   

5.
《校园心理》2008,6(1):18-19
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之一,上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为保护青少年,韩国政府从管理、立法、监督和教育几个方面采取行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黄华炎 《校园心理》2020,(2):138-139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网购、人际交流等的重要工具。当前网络使用人群趋向于低龄化,适当的网络使用有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但是网络成瘾则会严重妨碍其发展。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因过度网络使用而损害其心理、社会、学校或工作功能[1]。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其中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的46.6%,青少年网民网络音乐、游戏、视频、文学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平均每周使用网络时长长达26 h。随着我国互联网络使用的普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弱且父母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且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网购、人际交流等的重要工具。当前网络使用人群趋向于低龄化,适当的网络使用有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但是网络成瘾则会严重妨碍其发展。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是指个体因过度网络使用而损害其心理、社会、学校或工作功能~([1])。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其中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的46.6%,青少年网民网络音乐、游戏、视频、文学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平均每周使用网络时长长达26 h。随着我国互联网络使用的普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弱且父母监管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青少年同伴关系—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量表的结构,从而修订结合当前青少年现状的青少年同伴关系—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来自辽宁、吉林、河南、内蒙古、四川、甘肃和山东7省的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以及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共900名学生作为被...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社会生态理论为基础,了解湖南省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多水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4~7月在湖南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合计纳入7142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结合中文版Olweus儿童欺凌问卷和班级感知环境问卷而设计的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17.9%,传统欺凌占17.7%,网络欺凌占2.9%,同时遭受传统和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为2.7%。三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男生、非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经常玩暴力游戏学生、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是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班级中学生感知班级环境得分越高和学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保护因素。结论:应以男生、非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经常玩暴力游戏学生为重点监护对象,全方位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10.
武秀娣 《校园心理》2012,10(6):418-419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网人群中,青少年网民越来越多,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网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所引起的心理、躯体等一系列综合征;是人们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敬华 《校园心理》2010,8(1):44-46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并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的网民以青少年居多,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突现出来。为什么会出现网络成瘾现象,如何正确引导和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社会学习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型的视角下,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特质感恩量表和网络欺凌态度问卷对11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即儿童期心理虐待越严重的个体越赞同网络欺凌;②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与公正世界信念、特质感恩之间均具有显著负相关;③儿童期心理虐待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产生影响,该中介作用包含两条路径:公正世界信念的单独中介作用和公正世界信念—特质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中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医学心理指导》2008,(1):18-19
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之一,上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为保护青少年,韩国政府从管理、立法、监督和教育几个方面采取行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该文从认知、情绪、动机、人格四方面对诱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对预测、控制、诊断和治疗网络成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雷雳 《心理与健康》2008,(12):46-4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因过度沉迷于此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心理学研究中,网络成瘾大多采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一词,主要强调人们对互联网的非理性或不当的使用。其实,青少年的网瘾现象不仅与人有关,也与网络的特点有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04年7月发布了《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生遭受同胞欺凌和同伴欺凌的情况,并分析遭受不同类型的欺凌行为与抑郁和焦虑的关联性。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最终纳入6633例多子女家庭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分别调查同胞和同伴欺凌的发生情况,采用抑郁症状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分别筛查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遭受同胞和同伴欺凌的发生率分别为19.8%和17.9%。其中,仅遭受同胞欺凌者占比13.7%,仅遭受同伴欺凌者占比11.8%,同时遭受同胞和同伴欺凌者占比6.1%。相对于未遭受同胞欺凌者,遭受同胞欺凌者遭受同伴欺凌的风险增加2.42倍(OR=2.42, 95%CI:2.08~2.83)。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0.1%和14.8%。相比于未遭受欺凌者,仅遭受同胞欺凌者(抑郁,OR=1.59, 95%CI:1.31~1.94;焦虑,OR=1.94, 95%CI:1.56~2.40),仅遭受同伴欺凌者(抑郁,OR=2.87, 95%CI:2.37~3.49;焦虑,OR=2.93, 95%CI:2.37~3.63),遭受同胞和同伴欺凌者(抑郁,OR=5.65, 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探究校园欺凌不同角色与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7所小学1317名中高年级学生(4~6年级),采用Olweus儿童欺负/受欺负问卷(OBVQ)评估校园欺凌中的角色,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SDQ)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估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结果:48.97%的学生卷入欺凌,其中欺凌者占1.82%,受欺凌者占35.16%,欺凌-受欺凌者占12.00%。欺凌-受欺凌者和欺凌者的问题行为得分最高,受欺凌者次之,未卷入者最低;校园欺凌卷入者的SWLS得分低于未卷入者。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校园欺凌与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正向关联(β=0.19、0.16;均P<0.001),与生活满意度负向关联(β=-0.14,P<0.001)。结论:校园欺凌不同角色在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差异,卷入校园欺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网络受欺凌及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同伴关系量表、网络受欺凌量表和校园欺凌量表对335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①亲社会行为水平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低于一年级((t=2.34,P<0.05);同伴关系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网络同一性实验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网络快速普及而兴起的一种现象,指的是青少年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假装成不同的身份来进行自我表征和自我探索的行为。本文介绍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络同一性实验的研究历程、定义、内容与测量工具、动机、影响因素,以及青少年网络同一性实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络同一性实验的研究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