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功能情况,探讨产后盆底损伤的因素。方法:对2200例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26例阴道分娩病例中,盆底Ⅰ类肌力不正常率为34.28%,Ⅱ类肌力不正常率为19.54%;剖宫产1074例,盆底Ⅰ类肌力不正常率为35.67%,Ⅱ类肌力不正常率为21.6%,两组的两类肌力不正常率比较,均为P0.05(aP=1.21,bP=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率为69.98%,剖宫产组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率为41.06%,两组比较P0.0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8.06%,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7.09%,两组比较P0.05(P=0.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31.34%,剖宫产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5.64%,两组比较P0.0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损伤更严重,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可以降低子宫、阴道脱垂的发生,但并不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后剩余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98例34周~42周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羊水指数分为剩余羊水过少组(62例),剩余羊水偏少组(68例),剩余羊水正常组(68例),分别比较34周~36周+6天及37周~42周的胎膜早破产妇三组间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剩余羊水过少组、剩余羊水偏少组、剩余羊水正常组孕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周~36周+6天的孕妇中,剩余羊水过少组破膜至分娩时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1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热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明显大于羊水偏少和羊水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剩余羊水偏少组破膜至分娩时间大于羊水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出生体重、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周~42周的孕妇中,剩余羊水过少组破膜至分娩时间及剖宫产率明显大于羊水偏少和羊水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阴道助产率、出生体重、胎儿窘迫、1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发热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4周~36周+6天胎膜早破产妇对剩余羊水量的反应较足月胎膜早破敏感,剩余羊水AFI≤5cm可能会影响孕34周~36周+6天胎膜早破产妇的分娩方式,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构建相关风险因素模型并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97例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n=98)、非妊娠期糖尿病组(n=399)。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相关风险因素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497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98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9.7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日运动量≤0.5 h、每日静坐时间>5 h、血红蛋白水平>130 g/L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logit(P)=-13.512+年龄≥35岁×0.753+糖尿病家族史×0.718+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0.887+日运动量≤0.5 h×0.843+每日静坐时间>5 h×0.656+血红蛋白水平>130 g/L×0.567。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4.60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诊断灵敏度为78.18%、特异度为88.89%。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9.72%,其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较多,据此建立的相关风险因素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价值较高,临床可对高危孕妇采取相应产前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确诊感染梅毒的孕妇确诊了妊娠结局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等,以正常分娩患者为对照组,以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性梅毒的梅毒孕妇为病例组,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影响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其关联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6例,首次治疗孕周(OR=2.67;95%CI:1.99-3.59)、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16.89;95%CI:8.46-33.70)、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1.00;95%CI:6.46-18.72)、RPR滴度上1:8(OR=10.62;95%CI:6.69-16.85)、早期梅毒(OR=65.90;95%CI:38.29-113.44)、非青霉素治疗(OR=3.24;95%CI:1.50-6.97)是CS的危险因素;首次治疗孕周(OR=1.34;95%CI:1.22-1.48)、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3.68;95%CI:2.96-4.58)、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46;95%CI:1.38-1.56)、RPR滴度上1:8(OR=3.11;95%CI:2.50-3.85)、早期梅毒(OR=35.83;95%CI:23.60-54.40)、非青霉素治疗(OR=2.71;95%CI:1.74-4.24)是是APOs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治疗延后或孕期未完成治疗或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小于4周、RPR滴度越高、早期梅毒感染、非青霉素治疗是CS和APOs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期首次治疗延迟、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的缩短、TRUST滴度增加妊娠梅毒CS和APOs发生的风险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骨桥蛋白(OP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与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PF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市壁山区中医院行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53例患者纳入PFD组,根据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分为Ⅰ度组15例、Ⅱ度组21例、Ⅲ度组17例,根据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分为Ⅰ度组16例、Ⅱ度组23例、Ⅲ度组14例。另选择同期行子宫切除术后未发生PFD的20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MMP-1、OPN、CTGF水平,分析MMP-1、OPN、CTGF水平与子宫切除术后PFD的关系,以及MMP-1、OPN、CTGF预测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价值。结果 PFD组血清MMP-1、OPN、CT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Ⅲ度患者血清MMP-1、OPN、CTGF水平高于Ⅱ度和Ⅰ度,Ⅱ度高于Ⅰ度(P0.05)。MMP-1(OR=1.403,95%CI:1.398~1.574)、OPN(OR=1.642,95%CI:1.501~1.697)、CTGF(OR=1.501,95%CI:1.423~1.685)与子宫切除术后PFD的发生有关(P0.05)。联合MMP-1、OPN、CTGF预测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发生的AUC为0.908,高于MMP-1、OPN、CTGF单独的0.767、0.776、0.753(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PFD患者血清MMP-1、OPN、CTGF水平均升高,MMP-1、OPN、CTGF水平与PFD发生和病情程度均有关,可作为子宫切除术后PFD发生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功能筛查及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对1230例张家口市在职女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公务员女职工PFD患病率为64.15%,其中尿失禁(SUI)为36.02%,盆腔器官脱垂(POP)为28.13%。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患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咳嗽、便秘、子宫切除史、阴道分娩、阴道难产、产程延长、会阴裂伤、长期久坐是SUI和POP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长期穿高跟鞋是SUI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饮酒、绝经是POP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慢性咳嗽、便秘、子宫切除史、阴道分娩、阴道难产、产程延长、会阴裂伤、长期久坐是患P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然裂伤与分娩中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1例进行研究,并分为研究组(会阴侧切)和对照组(自然裂伤),分娩42d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产后相关并发症、肌电位及盆底肌力。结果:排尿困难与压力排尿失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1.05±0.53)h,对照组第二产程(1.03±0.64)h,第二产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05)。研究组肌电位(2.81±2.65)μV,对照组肌电位(2.89±2.79)μV,肌电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05)。两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_c=1.083U,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大,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选择该术式时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脑尿利肽(BNP)、一氧化氮(NO)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59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359例孕产妇根据分娩后出血情况将53例产后出血者作为研究组,余下306例无产后出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血清AT-Ⅲ、BNP、NO对其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年龄、BMI、流产次数、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妊娠并发症、胎盘粘连及前置胎盘率、血清AT-Ⅲ、BNP、NO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次数、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妊娠并发症、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血清BNP、NO水平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AT-Ⅲ为其发生的保护因素。血清AT-Ⅲ预测产后出血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敏感性为0.906,特异性为0.516;BNP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性为0.717,特异性为0.836;NO曲线下面积为0.779,敏感性为0.736,特异性为0.725;AT-Ⅲ+BNP+NO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敏感性为0.887,特异性为0.826。结论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其中产前监测AT-Ⅲ、BNP及NO对其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应对有出血倾向的产妇进行积极的医学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学科联合早期强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高危因素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接收的861例产前门诊行产前检查且建立围产期保健卡的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将孕妇分为两组,愿意配合的干预组在孕早期(8周~12周+6天)即给予心理、营养、运动和体重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强化管理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孕期营养及运动宣教。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计算母婴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和早产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分娩孕周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和母婴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早期强化干预对GDM高危因素孕妇可显著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盆底超声参数与剖宫产后盆底功能的关系及对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收治的256例规律产检并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分为病例组(n=36)和对照组(n=220).所有产妇均于产后6~8周进行盆底超声和肌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催乳素(PR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孕6周~12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浙江省中医院诊治的260例孕6周~12周先兆流产患者和同期进行产检的220例孕6周~12周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将260例孕6周~12周先兆流产患者设为患病组,将220例孕6周~12周健康孕妇设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成员血清P、PRL和β-HCG水平。患病组患者实施对症治疗,根据保胎结局将其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PRL和β-HCG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P、PRL和β-HCG水平与孕6周~12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关系。结果患病组孕<8周、孕8周~9周、孕>10周患者血清P、PRL、β-HCG水平均相应低于健康组成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病组孕<8周、孕8周~9周、孕>10周患者中,保胎成功组患者血清P、PRL、β-HCG水平均高于相应保胎失败组患者(均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龄、血清P降低、血清PRL降低、血清β-HCG降低、每天睡眠时间<8h、用药依从性不佳均是先兆流产孕<8周、孕8周~9周、孕>10周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失败的危险因素(OR=4.121、4.840、5.942、5.328、4.406、3.931,均P<0.05;OR=3.274、3.838、5.023、4.697、3.931、3.184,均P<0.05;OR=2.646、3.040、3.951、4.063、3.662、2.852,均P<0.05)。结论孕6周~12周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PRL和β-HC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孕妇,且高龄、血清P降低、血清PRL降低、血清β-HCG降低、每天睡眠时间<8h、用药依从性不佳均是其保胎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定期孕检和分娩的3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8~34周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支原体、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测,记录妊娠期阴道感染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0例孕妇中,67例出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20.94%),其中VVC发生率最高(44.78%),其次为BV(22.39%)、支原体感染(16.42%)。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在受教育程度、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行为频次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死胎发生率均高于非生殖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学历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交频次增加是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VVC、BV较为常见,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微小RNA-15-5P(miR-15-5P)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65例HDC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例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高血压组(n=67)、轻度子痫前期组(n=63)、重度子痫前期组(n=35);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产检的91例正常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留取孕10、20、36周及产后1周的空腹静脉血,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miR-15-5P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PAPP-A的血清含量。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miR-15-5P水平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降低,PAPP-A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两组任意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孕10、20、36周及产后1周的miR-15-5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同一时间点依次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孕10、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孕中期前置胎盘状态终止妊娠最适宜方式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安康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胎盘前置状态并终止妊娠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利凡诺羊膜腔注射联合米菲司酮及间苯三酚经阴道引产术60例作为研究组,年龄(28.4±3.6)岁,孕周(22.6±1.7)周,孕次(3.7±2.1)次;接受剖宫取胎手术58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1±4.2)岁,孕周(21.7±2.3)周,孕次(3.3±1.9)次;分析两组患者总出血数量、产时的出血数量、产后的出血数量、平均住院费用、产后出血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产妇死亡率、子宫切除率及患者术后一年性生活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总出血量、引产时的出血量和引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产妇死亡率、子宫切除、产后大出血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性欲望、性满意度、性唤起、性高潮和阴道润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前置胎盘状态终止妊娠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患者的处理方法,在条件允许下可优先考虑阴道分娩,阴道分娩有一定的安全性,对患者损伤小,产后恢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科共病指数(OCI)对高龄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佛山禅城永安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阴道试产的113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将其分为试产成功组(n=95)和试产失败组(n=18)。收集产妇临床资料并进行OCI评估;在产妇分娩前1 d、分娩后1 d内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统计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期感染、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OC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OCI是高龄产妇阴道试产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OCI用于高龄产妇阴道试产失败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17,标准误为0.030(95%CI:0.858~0.977),最佳截断值为8分,此时灵敏度为94.40%,特异度为87.50%。OCI>8分者分娩前CRP及NLR、分娩后C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经会阴盆底超声参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监测效果及对盆底康复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119例产后42 d发现的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情况分为初产妇组(n=59)和经产妇组(n=60)。比较两组及不同分娩方式患者盆底超声参数,所有患者均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分析各参数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 经产妇组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a动作)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两组中自然分娩孕妇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a动作)均高于剖宫产孕妇(P<0.05);疗效不佳的PFD患者治疗前的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a动作)均高于疗效良好的患者(P<0.05)。治疗前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a动作)预测PFD患者盆底康复疗效不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771、0.732、0.703。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8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阴道分娩组44例,阴道助产组44例,均于产后6周~10周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检查评估盆底功能。比较两组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avesical angel,PUA)、尿道倾斜角(urethral tilt angel,UTA)、宫颈外口的位置(cervical mouth position,CMP)、膀胱颈的位置(bladder neck position,BNP)、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escent,BND)、尿道旋转角(urethral rotation angel,URA)、宫颈外口移动度(cervix down distance,CDD)以及盆底不同肌纤维的肌力。结果:静息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UTA、BNP均高于阴道助产组,CMP低于阴道助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UTA、BNP均低于阴道助产组,CMP高于阴道助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状态下两组PU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阴道助产组BND、URA、CDD值分别为(16. 35±8. 22) mm、(42. 78±32. 48) mm、(13. 94±9. 68) mm,经阴道分娩组BND、URA、CDD值分别为(15. 01±9. 00) mm、(32. 10±28. 34) mm、(12. 14±10. 21)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阴道分娩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均高于阴道助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经阴道分娩相比,阴道助产术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损伤以及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miR-191-5p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17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母体不良结局组(n=54)、非母体不良结局组(n=124),以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组(n=27)、非围产儿不良结局组(n=151),对比其孕28周时外周血miR-191-5p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191-5p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28周时,母体不良结局组外周血miR-191-5p的表达水平高于非母体不良结局组,围产儿不良结局组外周血miR-191-5p的表达水平高于非围产儿不良结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孕28周时外周血miR-191-5p水平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母体不良结局的临界值为0.67,AUC为0.831(95%CI 0.770~0.893),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94%、77.78%;预测围产儿不良结局的临界值为0.71,AUC为0.871(95%CI 0.800~0.941),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13%、74.07%。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首次产检收缩压(SBP)≥160mmHg、24h蛋白尿定量≥2.0g/24h、血小板100×10~9、D-二聚体≥0.5、外周血miR-191-5p水平0.67是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母体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首次产检SBP≥160mmHg、24h蛋白尿定量≥2.0g/24h、血小板100×10~9、D-二聚体≥0.5、外周血miR-191-5p水平0.71是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miR-191-5p水平异常增高是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产前预测不同胎儿体重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为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45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预测胎儿体重情况进行分组,以预测胎儿体重≥4000g为观察组(182例),以预测胎儿体重4000g为对照组(163例)。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试产失败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分娩率及阴道试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应进一步强化围产期管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产前明确诊断巨大儿,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从而尽可能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