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玉兰 《护理研究》2010,(5):1376-1376
化疗静脉炎是由于化疗药物反复应用使静脉发生无菌性炎症及静脉栓塞的统称。化疗药物都是强酸或强碱性,反复刺激血管,使血管发红、疼痛、肿胀、树枝状条索,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而且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2.
王觅觅 《护理研究》2008,22(11):1010-101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病人的周期性化疗、反复静脉穿刺以及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反复刺激使静脉血管遭到破坏,导致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据文献报道,由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可达2%~8%[1],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03年4月-2007年1月对32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人采用季德胜蛇药加食醋外敷,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肿瘤内科的特殊性、患者治疗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肿瘤内科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能力,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需求,笔者将肿瘤内科主要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 1.1 药物外渗 是肿瘤内科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肿瘤患者需要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及营养物质,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壁刺激大,尤其是多次反复大剂量冲击化疗对血管更是严重损伤;营养物质浓度高、渗透压大,极易损伤血管致药物外渗.轻者局部红肿,重者组织溃烂坏死.  相似文献   

4.
抗癌药物多为生物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随着当前大剂量多药物综合冲击化疗的应用及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损伤血管内膜,直接刺激血管而发生静脉炎,又由于药物高浓度导致的局部渗透压增高使血管内皮脱水及化疗药物的pH值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造成药物外渗,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有效地避免了反复穿刺,  相似文献   

5.
我院肿瘤内科自2000年起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以及高营养支持疗法。大剂量,多疗程的反复使用化疗药物,常引起外周血管受损,引起血管阻塞、硬化,静脉炎及周围皮肤色素沉着,使静脉穿刺的难度骤增,甚至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痛苦不堪。如何稳、快、好地将治疗  相似文献   

6.
季德胜蛇药加食醋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觅觅 《护理研究》2008,22(4):1010-101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病人的周期性化疗、反复静脉穿刺以及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反复刺激使静脉血管遭到破坏,导致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据文献报道,由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可达2%~8%,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03年4月-2007年1月对32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人采用季德胜蛇药加食醋外敷,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静脉留置针置管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具有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便于抢救和用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近年来作为肿瘤化疗的一种主要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恶性肿瘤常需经多疗程化疗,局部静脉反复穿刺会对血管造成机械损伤,化疗药物毒性大、浓度高及反复刺激血管,易使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痉挛,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相似文献   

8.
丁海燕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71-107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但反复静脉穿刺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为了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和药物外渗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药物疗效,减低药物毒副反应,本科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持续化疗的肿瘤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便携式输液泵进行持续注射化疗药物,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化疗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在化疗中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常可引起静脉炎或栓塞性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静脉开始,沿静脉走行,受累静脉发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以至血流受阻[1].我们用手背浅静脉逆行穿刺法使肿瘤患者减轻了因反复化疗,而致穿刺难度加大的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章美华  韩黎 《全科护理》2010,8(5):421-421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入,而反复多次的穿刺及药物的外渗可造成局部损伤,使病人感到疼痛不适,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减轻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然而,PICC置管后引起的并发症(如血栓性静脉炎和败血症)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