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巩膜瓣嵌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浙江金华市中医院眼科陈金华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与无保护瓣的滤过手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的优点。但该术式对无晶体性青光眼的成功率仅在50%以下,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成功率为85%。于1988-1992年笔者采用角巩膜...  相似文献   

2.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的长期观察、比较,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开展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22例(25只眼),随访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眼压、并发症、滤过泡形态。结果视力:术后随访半年,患者均无复视现象,视力无明显变化或稍有提高。眼压:术后眼压控制良好,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1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浅前房,1只眼1周出现结膜伤口渗漏。滤过泡:1只眼第1个月出现滤过泡瘢痕化,其余患者均获得宽大弥散的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风险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粘弹性物质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完善 ,术后应用抗代谢药物 5 -氟尿嘧啶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大大提高了该手术的疗效 ,但抗代谢药物使用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又限制了其应用。我们将无任何副作用的粘弹性物质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改善了滤过泡功能 ,防止和减少滤过道瘢痕化形成 ,提高手术成功率 ,控制了眼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住院手术患者 39例 ,其中开角型青光眼 10例 18眼 ,急性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24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视野、滤过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24(15.93±2.35)mo。术前及术后24mo时眼压分别为37.89±6.80mmHg和18.28±1.75mmHg(P=0.000)。术前及术后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分别为2.83±0.51种和0.56±0.92种(P<0.05)。早中期视野缺损视野指数较术前有改善(P<0.05),晚期视野缺损没有改善。术后24mo82%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末次随访时手术完全成功率81%(29/36),质量成功率94%(34/36)。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中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滤帘切除术被认为是一种比标准滤过手术较少产生并发症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过去9年中已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者对74例(100只眼)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或继发于周边前粘连引起永久性房角闭锁的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开角型青光眼24例(32只眼)采用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术后观察病人前房反应、眼压及结膜滤枕情况。随诊时间3~18个月。结果 手术顺利.术后前房反应轻,5只眼发生前房出血,1只眼出现羊脂状角膜后沉淀,32只眼中9只眼形成滤过手术典型的滤过泡。23只眼手术滤过区结膜疏松,滤枕弥散,术后降压幅度较术前降低44.5%。结论 应用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压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轻、少,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8.
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通过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患者术中加入抗增殖药物及可调节缝线的控制 ,抑制或减轻该类患者术后滤过道粘连瘢痕化及阻塞 ,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共收治该类患者 66眼。发育型青光眼 11眼 ;活动期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9眼 ;人工晶体眼继发青光眼5眼 ;ICE综合征 2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7眼 ;外伤性青光眼 7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9限眼。其中 1例另一眼为恶性青光眼 ;4眼为二次手术眼 ,余 4例眼轴均 <2 1mm。采用复合小梁术式 ,MMC浓度 0 2~ 0 4mg/ml,作用时间 2分钟 ,缝置 2针外置可调节缝线。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拆除可调节缝线 ,术后行滤过泡按摩。结果 经 1~ 18个月的术后观察及随访 ,5 8眼眼压 <2 1mmHg ,成功率为 88%。 5眼 药物治疗眼压 <3 0mmHg ,总有效率为 93 %。 3例手术失败 ,其中 2例为ICE综合征 ,1例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持续性低眼压发生率 6 1% ,低眼压性黄斑变性 1 5 %。结论 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如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适当 ,其抗增殖药物副作用的并发症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比较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SK胶)植入治疗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22眼)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SK胶植入,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眼底杯/盘、视野及手术并发症。随访36~44个月,并在末次随访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手术1周及随访末次平均眼压分别为(10.27±1.38)mmHg,(16.18±7.6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9.38±12.56)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6.65,P〈0.01和t=2.71,P〈0.01)。术后22眼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末次随访时10眼(45.50%)可见扁平稍弥散滤过泡,12眼(54.50%)手术区瘢痕形成,未见滤过泡;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5眼,不变者17眼,无视力下降。眼底杯/盘减小者6眼,不变者16眼;视野改善者6眼,不变者16眼,无视野损害进行性加重。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羊膜在60岁以上老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对临床收治的60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8例(70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术后第1天,第1周,第1、3、6月眼压均控制良手术成功率高,副反应小.讨论 60岁以上老人眼球尤其是角膜缘处发生特殊的组织学改变,使其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等的使用更加受限,而生物羊膜副反应较小,且可以长期有效的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junior open-angle glaucoma,JOAG)较常用的术式,缺点是存在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滤过泡渗漏等潜在并发症的可能.前房角切开术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较常用的术式.作者报告了波士顿市马萨诸塞眼耳医院采用前房角切开这一轻度侵人性手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junior open-angle glaucoma,JOAG)较常用的术式,缺点是存在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滤过泡渗漏等潜在并发症的可能.前房角切开术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较常用的术式.作者报告了波士顿市马萨诸塞眼耳医院采用前房角切开这一轻度侵人性手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及有效的降压机制。方法 将临床接治的19例(2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 28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3.92±1.26)mmHg,下降幅度36.33%,差异有显著性(P<0.01),24只眼结膜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只眼功能性滤过泡消失。28只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做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etomy surgery,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对46例(5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眼内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并做前房角镜检查。随访3个月-1年。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大部分患者眼压控制较满意,且比较经济;但也有小部分患者的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有眼压再升高可能。结论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较传统单纯行NPTR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提高了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少,较为安全有效。但控制眼压的长效性较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滤过泪瘢痕形成,使滤过受阻。抗代谢药物的应用,使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易引起角结膜毒性反应。这多用于有失败危险因素的青光眼。对于无失败危险因素的青光眼,术后早期如发生滤过道引流不畅或阻塞,施行眼球技压,可达到通畅滤过,降低眼压的目的。现报告如下。对象12例12只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均行深层巩膜咬切术。术后第3-7天眼压升高,升高幅度3.25-if7kPa,即施行眼球技压。方法令患者眼球上转,医生食指腹侧朝上,紧贴术眼眶下缘伸…  相似文献   

16.
丝裂霉素 C(MMC)应用于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以来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1〕,在滤过术后疤痕形成方面疗效明显 ,但使滤过术后持续低眼压的发生率提高。慢性眼压过低可以导致黄斑水肿、散光、浅前房、脉络膜渗液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对滤过泡的渗漏或压力过低的处理较为困难 ,以往采用激光修补 ,冷凝及二期缝合巩膜瓣等方法来治疗 ,但效果都不理想。我们采用滤过泡自血注射治疗滤过术后低眼压 2例报告如下。例 1 患者 男  2 3岁 双眼开角型青光眼局部用药后 ,右眼眼压仍高达 42 .1mm Hg、左眼 45 .6 mm Hg。行双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42例( 4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及术中两次穿刺缓慢放出房水;术后相和拆除可调节缝线、眼球按摩及滤过泡分离手术等处理.随访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42例(45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玻璃体脱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的治疗,目前手术仍占重要地位,1968年Cairns首创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以来,临床上广为应用,我们在实践中亦体会到本手术降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术式之一。但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术后远期疗效较差。据Portney氏报道,小梁切除术观察一年以上的手术疗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成功率为85%,继发性闭角型的成功率为59%。考虑小梁切除术在继发性青光眼中效果不佳,由于多数为闭角型,且术后可能使原发病变即炎症或新生血管继续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A组34例34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 B组35例35眼先行小梁切除术,术后6mo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即所谓的两阶段手术。监测白内障术后1wk; 3mo的眼压,术后3mo矫正视力、滤过泡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白内障术后随访时间3~6mo。

结果:A,B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两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两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两阶段手术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功能; 联合手术可避免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二次手术,使视功能早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5-Fu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减少滤过泡瘢痕形成的作用,明显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但青光眼滤过术辅助应用5-Fu的晚期并发症不容忽视。本研究回顾了105例(105眼)青光眼滤过术辅助应用5-Fu,随访12~48个月(平均34.6±12.9个月)的晚期并发症。患者年龄5~83岁,男57例,女48例,其中开角型青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