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17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栓通治疗组87例,非脑栓通治疗组86例,观察2组患者脑梗死后90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1年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 90d后脑梗死患者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2组患者的评分值有明显差异,脑栓通治疗组优于非脑栓通治疗组。1年内脑栓通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1.3%,非脑栓通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6.7%,2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脑栓通胶囊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并能降低初次脑梗死后1年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栓胶囊配合益脑胶囊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防栓胶囊+益脑胶囊,对照组予维脑络通+氟桂利嗪,分别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防栓胶囊配合益脑胶囊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巴氏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治疗脑出血患者并配合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治疗14 d后,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NT-proBNP与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以及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8.87%vs. 17.7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天远今通抗栓胶囊联合维脑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天远今通抗栓胶囊联合维脑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维脑路治疗,20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远今通抗栓胶囊联合维脑路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佐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ADL评分和临床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佐治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治疗意义。方法按病程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257例)与恢复期治疗组(178例)两组。急性期治疗组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治疗,恢复期治疗组入院即开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肢的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急性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急性期治疗组疗效优于恢复期治疗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有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测评两组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各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电刺激等治疗,康复组加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神经网络重建仪等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奥拉西坦胶囊,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胶囊,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胶囊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MMSE评分、CSS、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世君 《中国药房》2010,(32):3019-302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NMD)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使用脱水、神经营养、活血化瘀、降压、调脂、降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MD30mg,tid。疗程均为15d。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5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行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国卒中量表(CSS)、巴氏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月后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较对照组增加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MD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神经功能恢复好,脑血流量增加更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组,就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n=100)与加用脑心通胶囊(观察组,n=128)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两组治疗前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有胃肠道反应4例,对照组3例,对治疗未造成影响,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效果,改善症状和预后,确保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科选择130例没有康复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规范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Bobath技术进行一个月的早期运动康复锻炼后,对每例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治疗组CCS评分(9.49±7.45)分,对照组(17.7±8.59)分;MBI评分治疗组(79.7±23.5)分,对照组(38.8±24.2)分,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添加脑栓通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4例有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使用脑栓通12周,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观察期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添加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同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和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病类诊断计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病类诊断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恢复期脑梗死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采用传统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恢复期脑梗死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两组治疗前MMSE与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明显上升,ADL评分明显降低,组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恢复期脑梗死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智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的治疗组(30例)和单独使用依达拉奉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A(30例)、丁苯酞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B组(30例),比较治疗7d、14d的ESS评分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A、B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 ADL指数评分均改善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能够较单独使用更有效地减少治疗后7d和14d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我对照纽(n=75,予以纯西医治疗)和治疗组(n=75,加用中医辅助治疗,中西医相结合)。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疗程(69.6±7.9)d,明显短于对照组(85.3±8.3)d(P〈0.05);治疗组骨折一期愈合70例(93.3%)、迁延愈合5例(6.7%),对照组骨折一期愈合61例(81.3%)、迁延愈合14例(18.7%),两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治疗组FIM评分总分以及生活自理、运动、转移能力等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疗效,减少治疗时间,促进骨折及早愈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