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对其发生的影响 ,对本院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9月发生的 99例新生儿窒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97年 5月~ 2 0 0 0年 9月我院共分娩活产婴儿 1975例 ,发生新生儿窒息 99例 ,窒息发生率为 5 .0 1%。其中重度窒息2 0例 ,轻度窒息 79例 ,死亡 4例。1 新生儿窒息的因素1.1  新生儿窒息与产前高危因素 ,见表 1。1.2   新生儿窒息与产时高危因素 ,见表 2。表 1 新生儿窒息与产前高危因素窒息例数构成比 (% )母亲因素贫血 2 1 2 1 .2 1胎盘功能异常 1 6 1 6.1 6过期妊娠 1 0 1 0 .1 0其他 5 …  相似文献   

2.
106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的10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产科因素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早产等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分娩方式、分娩时产程监护有密切关系.结论 重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因素,加强产时监护和处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新生儿处理技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及新生儿复苏。方法将2006~2007年在我院分娩的79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及对窒息新生儿复苏。结果79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别是羊水因素占40.51%,脐带因素占15.19%,胎盘因素占10.13%,母亲因素占8.86%,胎儿因素占16.46%,产力因素占6.33%,不明因素占2.53%。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对婴儿影响较大,故及时恰当地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州市产科资源对新生儿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总结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重度窒息发生率的行政干预措施.方法对全市各产科医院的分娩量、产、儿科床位、MICU、NICU、产床数、产、儿科技术人才及设备资源等变量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将特征相似的产、儿科资源合并,最终选择代表产科资源特征的5类变量,将所有产科医院进行样品聚类.结果将144所产科医院分6类,描述各类医院特征,其中新生儿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最高的一类共6所产科医院,其医院规模最小、技术力量不足、助产技术服务需求低.而新生儿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最低的一类共63所产科医院,其产科资源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的一组相似.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广州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可对重点医院进行技术指导,进行必要的医疗资源调整及投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82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多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与产科高危因素有关.发生率5.17%,其中轻度窒息占95.05%,重度窒息占4.9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严密产时监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高危妊娠,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索,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冷开容  陈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06-1807
目的: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371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1.64%;母体高危因素为87.60%;281例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占新生儿窒息的75.74%。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指导,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出生并发生窒息的新生儿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优质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儿均复苏成功,5、10min复苏成功率均达到100%.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产时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目标是减少产时胎儿窒息的发生,防止中度和重度胎儿窒息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包括: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可变减速及延长减速。正确判断和识别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和临床意义,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减少新生儿抽搐、窒息、脑瘫或产时胎儿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可减少过度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165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多因素所致,新生儿窒息90%以上发生于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分娩时高危因素为50.60%,分娩时胎儿相关高危因素为93.35%,而孕妇高危因素为47.40%。通常一个窒息儿的出现有几种高危因素同时存在。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胎儿、胎盘、脐带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分娩相关因素有关,因此,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积极治疗妊娠期并发症,加强胎儿在宫内情况的监测,适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105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61%,其中产前因素14例,产时因素61例,胎儿因素30例.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产程异常、脐带异常、早产、妊高征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孕期保健、产程监护,从而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模式. [方法]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培训前后新会区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新会区妇幼保健院1 836例窒息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培训,全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由1998年的3.8%、2.77‰下降到2007年的1.27%、1.22‰;本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由1998年的5.92%、3.44‰下降到2007年的1.82%、0.99‰.[结论]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培训可显著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窒息死亡率,卫生行政部门干预、制定和不断完善培训计划是推广的关键,产儿科紧密合作是推广实施新法复苏培训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产科原因,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5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重度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0·9%,分娩时高危因素为58·2%,母体高危因素为43·6%。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122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相关因素,阴道助产特别是臀位产更易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脐带因素和产程异常是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之一。早产、巨大胎、产科合并症等均可引起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结论要降底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必须及时发现及早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缩短第二产程及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放宽臀位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7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结果:发现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不合理使用缩宫素、早产、过期妊娠显著相关,与母婴缺氧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提高孕妇自我监护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宣教,在产程进展过程中进行严密的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窒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是提高助产质量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华萍  孙克佳  陈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69-2070
目的:探讨提供人性化的产时心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03年9月~2004年3月对两组产妇进行产时心理干预,对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心理干预组剖宫产率为14·2%(25/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48/176);心理干预组新生儿窒息率1·14%(2/176),显著低于对照组7·39%(13/176)。结论:产时提供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产时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院针对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于2001年6月开展了儿科医师陪产工作后,我院窒息新生儿的发生率、窒息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原因,为预防及发生产科新生儿窒息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2月胎儿宫内窘迫165例,比较几种主要因素对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165例胎儿发生宫内窘迫,表现为羊水污染的有129例,胎心率电子监护异常的有64例.结论羊水污染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加强产时羊水性状和胎心的观察,做到早期发现羊水污染早期处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62例新生儿窒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722例同期活产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2例,新生儿窒息率为0.45%。其中重度窒息12例(占7.41%),因窒息死亡20例(占12.35%)。早产、有妊娠期合并症及胎儿宫内窘迫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8.77%,37.04%,27.78%,其中同时合并多个窒息因素者所占比例占51.8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预防早产,产时对有窒息高危因素的产妇做胎儿重点监护,积极预防胎儿窘迫,预防妊娠期合并症,严密观察孕妇产时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析48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与临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与探讨新生儿窒息病因与产科因素的关系,为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与干预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至今出生的879例新生儿临床数据,总结分析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结果 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因素、胎位异常因素、产程因素、胎儿窘迫、早产因素”7大类.结论 针对性的强化孕妇围生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监护意识,并通过提升产前检查质量与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等干预措施尽早帮助胎儿脱离缺氧缺血环境,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6年发生的8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新生儿窒息与母体、胎儿及产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母体、胎儿、产时等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前两者相比较,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提高。结论持续加强围生期保健和孕产妇健康宣教,加强孕产妇和胎儿监护,尽早发现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和治疗;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加强产儿科合作,提升助产水平和新生儿复苏技术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