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的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保定市159个社区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个社区。应用老年人抑郁评价量表(GDS-15)和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调查表、躯体状态调查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100)、社会支持量表对社区内≥60岁老年人555人进行抑郁状况、日常活动能力情况、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状况等内容的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555例老年人中,有抑郁症状者为53例,抑郁的患病率为9.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日常活动能力差、听力障碍、需要照顾、生活质量差、社会支持少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保定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主要与躯体状况、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抑郁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老人家庭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8月,使用一般资料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对宜宾市某区的340位社区老人进行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社区老人家庭功能得分为7.00(5.00,10.00)分,190例(55.88%)老人家庭功能良好,150例(44.12%)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回归分析显示:抑郁(β=-0.107、t=-2.168、P=0.031)、社会支持(β=0.204、t=3.843、P<0.001)、生活满意度(β=0.496、t=9.222、P<0.001)及收入水平(β=0.143、t=2.110、P=0.036)是社区老人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人的家庭功能为中等偏上水平,抑郁、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及收入水平是社区老人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应促进老人家庭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州市鼓山镇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家庭支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开展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自制日常社会活动情况调查表以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福州市鼓山镇5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日常生活依赖者135例(23.8%),有抑郁症状发生者130例(22.9%),家庭支持功能正常者323例(56.9%),轻度障碍者207例(36.4%),严重功能障碍者38例(6.7%);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依赖、抑郁症状、日常社会活动等健康状况与家庭支持有相关性(P〈0.05)。结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与家庭支持相关。社区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健康水平与家庭支持的现状,在加强个人健康护理的同时做好家庭健康护理,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失能老人认知功能与家庭支持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的横截面数据,剔除关键指标缺失后得到有效样本1273例。其中失能老人认知功能的衡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家庭支持则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在描述我国失能老人认知功能与家庭支持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进一步分析失能老人认知功能与家庭支持的关系。 结果 在控制相应变量后,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并未显著降低失能老人的认知功能受损风险(P>0.05);而有家庭精神慰藉的失能老人组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为无精神慰藉组的 0.343(OR=0.343,95%CI: 0.142~0.827,P=0.017);有家庭经济支持的失能老人组发生认知功能受损风险为无经济支持组的0.767(OR=0.767,95%CI: 0.587~1.004,P=0.049)。 结论 家庭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是失能老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简表及自编问卷,对武汉市4个社区的483名离退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130人存在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卡方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收入低、自理能力差、患多种疾病、有孤独感、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不好、娱乐活动欠缺的老年人有更高的抑郁症状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家庭人均收入、职业、自理能力、孤独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功能、身体健康状况、孤独感对老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退休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与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孤独感关系较大,可通过改善社会功能、加强身体锻炼和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人交流等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简明健康问卷(SF-36),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天山区403名老年人,入户面对面调查其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现状。结果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抑郁检出率(79.7%)高于非空巢老人(67.9%),χ2检验显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抑郁程度差异显著(χ^2=11.9,P=0.003);相关分析显示:空巢老人抑郁得分与PF、RP、BP、VT、RE、MH及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和社会应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预防或减少其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ES-D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抑郁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35例COPD患者中共55例发生抑郁,发病率40.74%。年龄、吸烟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COPD病程是影响COPD患者抑郁发病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情严重程度是最强因素。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发病率较高,年龄、吸烟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COPD病程是影响COPD患者抑郁发病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宝鸡市农村社区老年居民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68名农村老年居民进行集中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人群的SDS标准均分为49.38±6.10,抑郁情绪总阳性率为23.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状况、社交范围、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老年居民抑郁情绪发生有显著影响,OR值依次是4.690、3.614、2.297、1.816、1.641和1.308。结论农村老人抑郁情绪情况严重,影响因素比较清楚,需要开展综合性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生的抑郁现状,并探讨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2011年1月选取安徽省三所医学专科学校一、二年级所有专科生为研究对象,整群取样。抑郁的评估用自评抑郁量表,可能的相关因素分别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功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问卷来测定。抑郁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医学专科生抑郁发生率为32.9%;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严重的医学专科生更易发生抑郁;家庭功能障碍和得到社会支持少的医学专科生更易发生抑郁,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学专科生抑郁普遍存在,可能是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了解失独 (伤残) 家庭父母医养需求及影响因素,并基于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来满足其医养需 求。方法:应用生活自理量表 (ADL) 和老年抑郁量表 (GDS)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街道20个居委274名失独 (伤残) 家庭 父母进行医养需求及签约服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抑郁症状情况等。结果:68.2%的失独 (伤残) 家庭父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不同年龄、家庭医生“1+1+1”签约、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失独 (伤残) 家庭父母的生活 能力自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 78.574、19.854、111.203 和 49.843,P 值均<0.05)。52.2%的失独 (伤 残) 家庭父母有抑郁症状,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及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的失独 (伤残) 家庭父母抑郁症状检出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408、57.520、29.088和26.737,P值均<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独 (伤 残) 家庭父母生活自理能力和抑郁症状趋于加重,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时,应予以关注并提供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措施,防 止疾病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二胎产妇心理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384例二胎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评价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分娩后1周的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的因素。结果263例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0.21%(116/3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公婆关系、陪伴分娩、婴儿低体重、新生儿性别满意度、喂养方式、睡眠障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社会支持总分与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χ2/t值分别为5.746、13.506、5.538、12.681、17.066、5.556、11.709、8.367、36.145、14.416、13.307、8.866、17.31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OR=1.693,95%CI:1.031~3.259)、睡眠障碍(OR=2.311,95%CI:1.364~4.810)、与公婆关系差(OR=3.267,95%CI:1.528~7.509)、产前焦虑(OR=7.913,95%CI:2.149~19.331)、产前抑郁(OR=4.057,95%CI:1.716~8.024)、新生儿低体重(OR=5.350,95%CI:2.130~11.356)、喂养方式(混合喂养:OR=1.785,95%CI:1.452~2.330;人工喂养:OR=2.091,95%CI:1.367~3.945)、社会支持水平(OR=3.835,95%CI:1.501~5.628)是影响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高危因素开展个性化的宣教,积极给予系统的心理疏导,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住院分娩的268例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基本情况调查,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孕妇孕期情绪状况,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进行随访调查至产后3~7天。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7.91%,分析显示夫妻双方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孕产妇是否在职、围产期夫妻关系及家庭关系、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婴儿的照顾方式等10个因素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相关(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早期筛查其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人社区家庭病床费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家庭病床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经济效益,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8月的家庭病床、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及老年护理医院住院病人8个晚期恶性肿瘤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人均费用和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论:社区家庭病床经济、方便、公平性强,值得进一步提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情绪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儿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以揭示在关心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躯体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必要性。方法:用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出版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测验系统2.0版》中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将4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并选择5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探讨儿童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状态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儿童性别、年龄、母亲焦虑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对儿童焦虑、抑郁的影响。母亲焦虑水平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焦虑水平、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的焦虑、抑郁状态水平,显示10~13岁儿童比7~9岁儿童的焦虑、抑郁状态水平更高(P0.01和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焦虑、抑郁状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焦虑水平与母亲焦虑水平明显相关(P0.01),而抑郁与母亲焦虑水平以及焦虑、抑郁水平与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经济条件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发生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提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孕妇产前抑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期妇女(妊娠12~28周)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70例孕妇进行爱丁堡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调查,并进行孕妇基本信息(生理状态、经济水平、工作状态、文化水平、病史、家庭支持状况)采集,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孕中期妇女抑郁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模型拟合与评估。结果:280例(32.2%)孕妇可能存在产前抑郁情绪(EPDS评分≥13分),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情况,尤其是配偶父母的支持直接影响孕妇抑郁状况(P<0.05);工作状态、文化程度、生理状态、经济水平和病史对抑郁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支持是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了解其危险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及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为5.9%。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是否吸烟的老年人之问抑郁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健康自评一般、经济自评差、独居、伤感情绪和恐怖经历则增加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经常与他人交流可降低抑郁症患病率。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健康自评和经济自评以及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氟西汀组31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映.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7.4%,氟西汀组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48%,氟西汀组51.62%,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起效更快更安全,适合作为老年抑郁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随迁老人家庭归属感的影响,并分析其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至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随迁老人新的社会家庭环境融入状况量表中家庭归属感维度对北京市的854名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随迁老人的家庭归属感总得分为(13.03±3.773)分。老人社会地位对家庭归属感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总效应为4.648;老人经济地位是影响家庭归属感的关键,总效应值为2.530;子女支持能够通过经济地位作用于家庭归属感,效应值为0.201。结论 随迁老人家庭归属感中等偏下水平,应及时甄别随迁老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给予相应的支持,尤其是子女支持,促进老人精神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不良情绪(过度压力、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与社会经济地位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产妇产后不良情绪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产妇223名进行自填问卷调查,不良情绪的测量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21),社会经济地位包括职业、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三个方面。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论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与社会经济地位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单一线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不良情绪发生率越低",其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对此,在社会宏观层面与地方系统层面均需进行调控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抑郁症发病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有效解决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鼻咽癌患者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56例鼻咽癌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40.35%。年龄≤50岁者抑郁症发生率高于>50岁患者(χ2=4.02,P<0.05)。家庭经济状况条件越差,抑郁症发生也越高(χ2=20.15,P<0.05)。癌症发生转移患者和副反应程度越重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也越高(χ2=19.19、21.81,P均<0.05),而鼻咽癌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与性别、文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影响鼻咽癌抑郁发病因素主要是年龄、经济状况、癌症有无转移及副反应程度等,对鼻咽癌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降低鼻咽癌患者抑郁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