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蔓荆子炮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荆子炮制问题初探贾传春(山东省淄博市鲁中中医院255067)蔓荆子辛、苦微寒,功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蔓荆子须以中火炒至表面焦黄、白膜(宿粤)焦糊脱落方入药用。我市医院工作检查,也将蔓荆子是否炒制作为考查饮片质量是否合格的指标之一。笔者认为,蔓荆子炒制弊多益少有损药效,其理由如下:一、从药性理论来看,古有“逢子必炒、诸子皆捣”之说,其根据源于“大凡草木之于,多坚实沉重,性皆下行,炒而使之质?...  相似文献   

2.
蔓荆子炮制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荆子炮制现状调查山东省立医院(250021)苏德民菜阳市民政局军干休所卫生所(265200)李月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250014)郭长强关键词蔓荆子;炮制;调查常用辛凉解表药蔓荆子,在其饮片制备方面,因各地用药习惯不同而炮制应用有别,为了进一步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主要化学成分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同一批次蔓荆子进行加工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品蔓荆子、清炒蔓荆子、酒浸炒制蔓荆子、酒制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生品蔓荆子及其他三种不同炮制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分别为生品蔓荆子(0.050%)<清炒蔓荆子(0.051%)<酒浸炒制蔓荆子(0.054%)<酒浸烘制蔓荆子(0.056%)。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酒浸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蔓荆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蔓荆子研究综述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25000)郭长强,王立春,孙蓉【关键词】蔓荆子,研究,综述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蔓荆VitextrifoliaL.和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lfoliaCham.的干燥成熟果实,为...  相似文献   

5.
对蔓荆子传统炮制方法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蔓荆子,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等,为马鞭科落叶小灌木植物的成熟果实,辛、苦、微寒,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神农本草经》说“主筋骨间寒热,湿痹物挛,明目坚齿”。《名医别录》则称“治头风痛、脑鸣、目泪出”。  相似文献   

6.
水蛭古今药用炮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海  王琦 《中药材》1994,17(2):28-30
对水蛭古今药用炮制历史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出水蛭最初的炮制意图是去腥矫味。始于宋代的“不制入腹生子为害”之说是一种误传,但一直是水蛭制法演变的依据,认为水蛭炮制研究的关键,是在保证其药效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易于矫味,便于服用入药形式,制法研究中似宜避免高温处理。  相似文献   

7.
8.
蔓荆子炮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蔓荆子生品,炒品,酒制品等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有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蔓荆子炒制后,水浸出物及醇浸出物含量降低,不利于成分蒸出,酒制后尤以10%酒拌碎品总黄酮含量较高。综合考虑,蔓荆子入药以疏散风热的主时,以生品打碎为宜;而治疗上焦病证,以镇痛作用为主时,诸如太阳头痛等,则以10%黄酒拌打碎品为宜。  相似文献   

9.
蔓荆子的化学、药理与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蔓荆子近年化学、药理、炮制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蔓荆子进一步现代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蔓荆子宜生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蔓荆子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1],且清炒一直沿用至今。但炒炙的程度有异,如《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蔓荆子(1953年版未载)项下的炮制方法:“取净蔓荆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即得[2]”;《中国药典》1977、1985、1990、1995年版(一部)(后者下简称《药典》)均收载为“微炒”,后3版均增加了“用时捣碎”的要求。近年来,对蔓荆子炮制方法的报道虽不多,但各有其说:有人主张生用(但只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3],有人则主张炒用[4、5]。为此,笔者进行了生品、微炒品、中等炒炙品的水、醇浸出物及其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挥发油的分析。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蔓荆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生品与不同炮制样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变化。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用Hypersil B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58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5℃。对不同地区生品与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蔓荆子黄素线性范围为0.1525~0.762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1.48%。蔓荆子经清炒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略有上升;经炒焦、炒炭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下降,以炒炭法含量最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使蔓荆子炮制前后蔓荆子黄素的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蔓荆子的炮制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蔓荆子不同炮制品,不同提取成分及不同药用部位提取物,进行了镇痛作用比较。结果表明,炒焦品镇痛作用最强,总黄酮镇痛作用最优,蔓荆子果实有镇痛作用,宿幕无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首乌古今炮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枳壳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枳壳炮制历史沿革进行了初步考证,其炮制方法的20余种,,分为净制、切制、火制、辅料制四大类。古代最常用的炮制法为麸炒法,现今继承沿用之法亦为麸炒法。近代对枳壳主要是对其最常用之麸法进行了化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其它多种炮制法多已失传不用,提出对枳壳的炮制研究应对历代文献记载应用的多种炮制法,用现代科学手段,从药化、药理和临床效等多方面进入深入的研究比较,对具有科学性的炮制方法应继承发扬,制  相似文献   

15.
桃仁炮制药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海  王作明 《中药材》1993,16(8):29-32
针对桃仁实际药用规格混乱的现状,从中医使用桃仁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对其炮制应用的源起流变情况及药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调研。初步认为,桃仁的炮制原意系古代为净制和方便制剂而设。“去双仁者”似古人对食物“畸型恐惧”心理的反应,无科学依据。炮制演变似基于与杏仁类似的来源、质地、性状等外在原因,并非药性、功效等内在因素。目前实际炮制主在药业依不同习惯而传承,并非医家所重。建议桃仁应以生品为主流用药规格。  相似文献   

16.
对何首乌的炮制进行历史沿革探讨及对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概述。结果认为何首乌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约20余种炮制方法。现代对其炮制研究,在炮制工艺方面和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多局限在蒸和加黑豆拌蒸炮制方法的研究,而对历代沿革经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疗效的多种炮制方法多未做深入的研究探讨即轻易失传沿用。由此提出,对何首乌历代沿用的炮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多学科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及临床药效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后,以继承发扬其精华,除去糟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蔓荆子成熟果实中分离到5个成分,经光谱及化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3-O-葡萄糖贰,紫花牡荆素,3,6,7-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以上成分除β-谷甾醇以外,均系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对栀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并对其古今炮制研究进行了概念。栀子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几大类,而今仅沿用了净制、炒、炒焦、炒炭等几种炮制方法。但对历代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栀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更好地提高栀子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栀子制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蔓荆子原药材和炒蔓荆子的指纹图谱,从而考察蔓荆子炒制前后的质量传递信息,为炒蔓荆子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月旭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进样量:10 μL;柱温:30℃,理论板数按蔓荆子黄素峰计...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1 中药炮制历史源远流长有关中药炮制的内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 ,如《五十二病方》载有炮炙、燔、煅、细切、熬、酒渍等法 ;汉代《神农本草经》载有炼、煮、蒸、熬、烧等十二种炮制方法 ;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一书中记载炮制方法则更加具体 ,内容也更加丰富 ,如“凡炼蜜 ,一斤只得十二两……若火少 ,若火过 ,并用不得”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指出 :“凡药制造 ,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 ,并提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