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2.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荠。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3.
两种仙桃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成梓  凌伟坚  陈健斌 《中药材》2003,26(11):818-819
经过考证,蚊母草和水苦葜分别以水蓑衣和水莴苣之名始载于《救荒本草》。《图经本草》及《本草纲目》所载之水苦荬非今之水苦荬,《本草纲目拾遗》所载之接骨仙桃,实为蚊母草和水苦荬两个种。《滇南本草》所载之水苦荬为北水苦荬。  相似文献   

4.
《本草纲目》中乌芋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e.),《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荞。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5.
《新修本草》所载药物数亟希明确熊鹏辉(湖南省石门县卫生学校415300)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唐《新修本草》所载药物数,在各种教材及参考资料上说法不一。如《药用植物学》1985年中专版,1980年版高等教材,《中医学基础》1978年版高等教材,1989...  相似文献   

6.
经考证,可确认历代本草所载正品牛膝为粗毛牛膝AchyranthesasperaL,和柳叶牛膝AchyranthesLongifoliaMak。  相似文献   

7.
对苜蓿属六种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前的本草书籍中所言苜蓿为紫苜蓿(Medicago.sativaL.),而《本草纲目》所言为南苜蓿(M.hispidaGaertn.),其原植物不同,功效也不一定相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不能把二者并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8.
高良姜与红豆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我国古代有多种山姜属Alpinia植物用作高良姜,唐《新修本草》中生岭南、形大者为大高良姜A.galanga,《本草图经》中的儋州高良姜为高良姜A.officinarum,《植物名实图考》所述滇产高良姜为喙花姜Rhynchanthus beesinanus。古人认为红豆蔻即高良姜子,主要为山姜属(Alpinia)植物。《本草纲目》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描述之红豆蔻可能是艳山姜A.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吴普本草》所载的山茱萸应为蔷薇科植物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Thunb。《名医别录》、《本草图经》、《本草衍义》、《救荒本草》等文献所载的山茱萸与现今药用的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0.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振声 《中药材》1999,22(7):363-365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考订历代本草所载11种中药是紫金牛属的6种植物提出了异议,认为古本草所载11种中药至少包括14种紫金牛属和1种茄属植物。  相似文献   

11.
中药苜蓿的使用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苜蓿属六种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重修改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前的本草书籍中所言苜蓿为紫苜蓿(Medicago.sativa L.);而《本草纲目》所言为南苜蓿(M.hispida Gaertn.),其原植物不同,功效也不一定相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不能把二者并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3.
对历代本草学的整理研究认为,最早药用的葛根应为汉唐时期记载的豆科植物食物食用葛根PuerariaedulisPamp.的根,宋代本草新增了豆科甘葛藤P.thomsoniBenth.及三根叶葛藤P.phaseoloides(Roxb.)Benth.的根,而豆科葛P.lobata(Wild.)Ohwi的根为近现代的新兴品种,《本草纲目》记载有野生和家种二种,故认为古今药用葛根的品种有别。  相似文献   

14.
蛇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考证认为古代本草所载乌蛇的原动物为游蛇科的乌梢蛇,白花蛇的原动物为蝰科的尖吻蝮,二者均始载于《雷公炮灸论》。金钱白花蛇的原动物为眼镜蛇科的银环蛇,在古代本草未见收载。  相似文献   

15.
论古今药用葛根的品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历代本草学的整理研究认为,最早药用的葛根应为汉唐时期记载的豆科植物食物食用葛根Puearia edulis Pamp.的根宋代本草新增了豆科甘葛藤P.thomsonii Benth.及三根叶葛藤P.phaseoloides Benth.的根,而豆科葛P.lobata Ohwi的根为近现代的新兴品种,《本草纲目》记载有野生和家种二种,故认为古今药用葛根的品种有别。  相似文献   

16.
中药菖蒲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史学资料和植物调查,对菖蒲进行系统考证,认为《神农本草经》菖蒲是泛指菖蒲属(Acorns)生石上、根茎节稠密的多种植物;《本草经集注》及其多数本草所载是指石菖蒲A.gramineus及大石菖蒲A.tatarinowii等叶有“剑脊”的狭叶类植物。尽管《名医别录》及《图经本草》所载尚包括水菖薄A.catamus,但本草谓其不可作菖蒲(石菖蒲)入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近十几年来的山药栽培研究作系统的综合整理,并对《中国药典》所载山药、地方标准的山药作比较,以期待科技工作者对《中国药典》所载山药的栽培研究有正确的认识和突破。1 《中国药典》所载山药 地方标准山药 伪品山药山药在历代本草中记述各异。《新修本草》中记述有两种,《本草图经》中称有4种,《本草拾遗》中记述数种[1],《本草纲目》中称有两种:“一者白而且佳,日干捣粉食大美,且愈疾而补,一者青黑,味殊不美。”[2]上述本草对各种山药形态的描述极肤浅,不足作对照与比较。从《本草纲目》的描述来看,山药亦…  相似文献   

18.
川楝子与苦楝子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楝子Fructus Toosendan属理气药,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功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载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而苦楝子Fructus Meliae Azedarach属杀虫药,具行气止痛,杀虫功效。《中华本草》所载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果实。但有文献报道在全国许多地区以苦楝子作川楝子用。有的地区当川楝子缺货时,亦以此代用。所以本文就其名称、品种、原植物、药材及毒性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9.
苏木与其易混品的鉴别北安市中医院赵桂华,周淑云苏木为豆科灌木或小乔木苏木CaesalpiniasappanL.的心材,《新修本草》曰共“主破血、产后血胀问欲死者。”《日华子本草》云其“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  相似文献   

20.
积雪草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小平 《中药材》1997,20(8):420-421
经考证,以习性命名向以形态命名过程中,积雪草出现了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宋代《本草衍义》所载积雪草是伞形科的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而明代《本草纲目》、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积雪草为唇形科的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积雪草为旋花科的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