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外感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发热是其主症之一。外感温热病的主要辨证方法是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护理上应根据这些辨证方法和各阶段的不同症侯果僦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我科自1989年以来,治愈了数百例外感热病患者,同时摸索出了一些中医护理规律,现归纳如下:1 一般护理(略)2 辨证施护由于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不同,应根据中  相似文献   

4.
外感咳嗽多因肺卫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气候突变时,六淫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外邪以风、寒、燥、热为多,常以风为先导,挟寒、热、燥犯肺,故临床上以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者居多.  相似文献   

5.
黄玉娥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58-159
中医治病关键在于正确地掌握辨证论治,而护理工作配合辨证论治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治疗效果的好与坏,即是检验医生辨证施治的正确性,又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要做好中医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西医基础护理的一般知识,更重要的必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辨证施治的方法。如甲型H1N1流感则属于中医温热病的范畴,而外感温热时病又以卫气营血辩证作为理论基础之一。人是统一的整体,内有所  相似文献   

6.
白红华 《四川中医》2008,26(12):122-123
肺热病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气阴两虚、邪陷正脱六型。本文试就此病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赵菊英 《光明中医》2014,29(12):2656-2657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为冬春季节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多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外感发热患者治疗中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的宣教,达到治疗预防。方法:选择我院急诊临床诊断为外感发热的患者,年龄7~60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分为风寒袭表型、风热袭表型、郁热夹湿型。在治疗期间结合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等。结果:在治疗期间结合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等措施,对外感发热具有显著协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感发热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笔者的既往分析显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外感发热患者总数的56.9%。近年对2502例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者开展辨证施护,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外感头痛是指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而引起的头痛,为临床常见疾病,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l病因病机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或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主要以风邪为主。外邪自肌表侵袭经络,上犯巅顶,使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遏络道而致头痛。风为百病之长,多挟时气而发病,若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滞脉络,血郁于内而生头痛;若风挟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道乱而头痛;若风挟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而致头痛。2辨证施护2.l风寒头痛症见头痛时作,痛及项背、恶风畏寒,常喜裹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春  张英 《四川中医》2008,26(11):124-125
根据患者发热的特点,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把外感发热的患者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和里热证三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施护方法.并配合中药沐足等外治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体体温相对恒定,不因外界温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保持在37℃左右。由于饮食、运动、环境、情绪和性别的关系,体温可能有暂时的轻微的波动,但此无临床意义,发热则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外感发热是指外感因素导致的病理性体温升高,主要是由于四时气候不正,人体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邪气、时疫、感染所致的一些疾病,引起的外感发热。六淫之邪由皮毛肌腠而入,由表入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  相似文献   

14.
李海鹰 《光明中医》2016,(13):1962-1963
哮病是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为北方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冬春季。常突然发病,迅速缓解,也可常年反复发作。发作期有寒哮、热哮之分。缓解期有肺虚、脾虚、肾虚之分。因证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所以在临床护理中,除需要一般护理外,更应根据哮病的证型实施辨证施护,以达到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缩短病程、减少发病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付艳涛 《光明中医》2010,25(6):1096-1097
吐血系胃络受伤,络伤血溢所致,以血从口中呕吐而出,色红或紫黯,以夹有食物残渣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由于病变位置不同,所以护理上也有区别,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位吐血病人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陈岩 《光明中医》2012,27(1):134-135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表现的一种病症。在临床工作中对心悸病人除实施一般护理外,还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感发热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萍  邓海燕 《河北中医》2004,26(12):942-943
自从2003年春季爆发SARS以来,各地医院都建立了发热专科,以专门接诊治疗发热患者。我们在发热专科工作期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外感发热辨证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和里热证三类证型进行施护,患者退热快,痛苦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悸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会娈  王爱珍  毛文婷 《光明中医》2010,25(9):1738-1739
<正>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血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西医所述的各种心脏病、心肌炎(病)、心律失常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以心悸为主症时,可属本证范畴。[1]我  相似文献   

20.
马雪晶 《光明中医》2010,25(9):1737-1737
<正>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临床工作中对胃脘痛病人除实施一般护理外,还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