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丽宁  牟晓红 《陕西中医》2009,30(9):1232-1233
目的:探讨中药王不留行炮制方法的实验室教学改革方法,为王不留行炮制方法的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别把100g的王不留行用传统炒制方法与浸润处理后炒制进行实验室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爆花时所用炒制时间与爆花率。结果:浸润处理后炒制法炒制时间少于传统方法,且爆花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结论:采用浸润处理后炒制法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可以在生产中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不留行炒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王不留行炒制方法为:取净王不留行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多数爆裂成白花时,取出放凉。此种炒法爆花率一般为60—70%。笔者据实践认为,要提高王不留行爆花率,关键在于提高药材的干燥程度(种子潮湿容易爆僵)和控制受热时间(集中快速受热,爆花率高)。为此,我们对王不留行采用如下炒制方法,效果颇佳。炒前除去杂质,并将待炒王不留行晒干,除去种子内水湿之气,炒时用中火先将锅烧热,并使火力集  相似文献   

3.
王不留行现代炮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军  禹庆  李光才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628-629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主含王不留行苷、棉根皂苷元、多种单糖等成分 ,具有抗早孕、抗肿瘤、兴奋子宫、促进乳汁分泌等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王不留行炒爆花后入药 ,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且走散力较强 ,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1 炮制工艺研究刘灿坤 [11] 报道 ,王不留行全国均以清炒为主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煎出效果 ,炒制的质量要求是多数爆花。为了提高王不留行的爆花率 ,黄庆亮 [1]用膨化法 (爆米花机类 )炮制王不留行 ,成品外观色泽美 ,爆花率高 ,无焦粒和阴阳粒等。曹子文 [2 ] 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王不留行的二种炮制方法,(机器爆花法和手工操作法)及其炮制方法的改进,即在炒王不留行前将净药材表面喷淋少许清水,再用中火炒制。  相似文献   

5.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将净王不留行置于大的容器内,均匀喷洒清水,每100kg王不留行用清水3kg~4kg,拌匀,闷润2h。然后用中火将锅加热至手离锅底10cm处有炽热感,约160℃,投入王不留行,中速拌炒,每分钟约拌60余次,2min后爆烈声大起时,再快速拌炒约25s,...  相似文献   

6.
王不留行是常用中药 ,为石竹科麦蓝菜的成熟种子 ,主要含王不留行皂甙、王不留行黄酮甙及生物碱等成分 ,具有活血通经 ,下乳消肿的功用。本品炒制后爆裂起泡 ,易于粉碎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从而增强中医临床疗效。炒王不留行时 ,1 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炒至大多数爆开白花”,《中药大辞典》要求“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 ( 60 %~ 70 % )。”因现行炒药机在大多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笔者根据多年的饮片加工经验 ,感觉到用炒药机炒王不留行时 ,火候难以掌握 ,成品爆花率较低 ,多者 4 0 %~ 50 % ,少则 1 0 %左右 ,达不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不留行子机器爆花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不留行子的爆花工艺要求甚严,技术性强。笔者经将炒药机改装后,可以用机器爆花,而且还能连续操作。设备:卧式滚筒型炒药机,机口直径56cm,长121cm,转速14d/min,槽管长150cm,燃料用煤。操作:倒开炒药机,用中火将滚筒烧至180℃左右,先用少量王不留行子试锅,以能在10~15s内开花为宜,保持锅温。将王不留行子沿槽管滑至滚筒底,此时王不留行子随炒药机的转动而边爆花边退出,整个过程需时15s左右。当进料速度为10g  相似文献   

8.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多炒爆用,但是历来的清炒方法火候不易掌握,且爆花率低.笔者及同事在多次的实践中,发现在炒制前将净药材表面喷淋少许清水,手感略潮湿,再中火炉制.此种方法经多次应用,爆花率达到95%以上,简便易行.特撰此文,以供同仁参考。王不留行炮制方法改进@谷洪燕$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张庆红$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张焕英$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  相似文献   

9.
王不留行爆花新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不留行按规定用消炒爆花法,其炮制品的爆花率及色泽均不够理想。笔者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验,对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润炒爆花法,其爆花率可达96%,比传统方法提高35~40%,且爆花粒大,色白均匀,无焦化或僵化现象。此法还适宜于其它种子类沙爆或炒鼓的药材。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先将净王不留行置宽敞的容器内,用小型家用喷  相似文献   

10.
地榆炭炮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敏友  蒋纪洋等 《中成药》1996,18(11):23-23
以鞣质含量为指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地榆炭的炮制工艺。结果:以2-3mm厚饮片,在255-260℃炒制9min制成的地榆炭最好。  相似文献   

11.
川产丹参炒制工艺优选及其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川产丹参炒制工艺进行优选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L9(34)正交设计,以丹参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对川产丹参的炒制工艺进行优选;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下质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温度和时间对丹参炒制均有显著影响,70 ~ 80℃炒制温度影响最大,炒制5min影响最大.结论:炒丹参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70~80℃,炒制时间5 min,炒丹参质量标准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20,(8)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综合加权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酸枣仁的炒制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然后以酸枣仁炒制工艺中的关键因素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因素,以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白桦脂酸含有量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酸枣仁的炒制工艺。结果最佳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30~140℃,炒制时间60 s。同时发现10批不同产地酸枣仁炒制后,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白桦脂酸含有量均有所增加。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炒制酸枣仁。  相似文献   

13.
王不留行不宜机炒郑秀芝高继红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121001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主含王不留行皂甙、王不留行黄酮甙及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用。本品炒制后爆裂起白花,易于粉碎和有效成分的煎出,从而增强临床疗效。目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鉴定王不留行、决明子、酸枣仁3种药材炒制前后脂肪油类成分的变化,为探索种子类药材"逢子必炒"的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取索氏提取器提取脂肪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其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HP-5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99.999%高纯氮,流速1 mL·min~(-1),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50℃,以5℃·min~(-1)升至170℃,停留4 min,5℃·min~(-1)升至190℃,0.5℃·min~(-1)升至200℃,10℃·min~(-1)升至240℃,保持4 min),进样量1μL,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20℃,电子能量70 eV。结果:王不留行、决明子、酸枣仁3种药材生品脂肪油提取率分别为3.34%,6.16%,20.66%,炒制品脂肪油提取率分别为4.67%,7.40%,26.35%。王不留行生品鉴定出7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10个化合物;决明子生品鉴定出8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9个化合物;酸枣仁生品鉴定出10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14个化合物。结论:炒制能提高脂肪油的提取效率,炒制后3种药材脂肪油的组成出现了一些共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不留炒制程度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炒王不留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执行药典炒爆标准中,爆花程度及爆花率变化很大。根据王不留炒爆的目的主要是利于煎出,笔者作了王不留不同炒制程度和不同爆花率水溶性浸出物的比较。初步证实了传统炮制的合理性,认为王不留的炒爆标准以完全爆花者占80%以上为宜。并提出了炒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王不留行炮制采用的是清炒爆花的方法,但清炒爆花火候不易掌握,爆花率不高,且易出现焦粒和阴阳粒。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砂炒爆米花的方法中得到启示,将王不留行的炮制改为砂炒爆花的方法,经反复实践证明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炒药机炒制莱菔子的最佳炒制工艺,并观察其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萝卜苷、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和RS01相对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炒药机转速对莱菔子炒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采用MP160多导生理记录仪,观察炒莱菔子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莱菔子最佳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17.14℃,炒制时间3.05 min,炒制转速29.73 r/min。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对炒制工艺调整为炒制温度220℃,炒制时间3 min,炒制转速30 r/min。炒莱菔子水提液可增大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收缩的张力和振幅。结论优选的莱菔子炒制工艺简单可行,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莱菔子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菝葜皂苷元和芒果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加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 (34),优选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为50 g药材加15 mL的3%盐水润透,在150~160℃下炒制9 min.结论:盐制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5,(5)
目的优选苍耳子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变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稀乙醇浸出物、脂肪油含有量、总酚酸、苍术苷和羧基苍术苷的含有量为评价指标。结果苍耳子的最佳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60℃,炒制时间9 min。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对规范炒苍耳子的炮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鹿茸(酥油炙)炮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炒制时间,炒制温度以及翻炒频率为考察因素,《中国药典》鹿茸项下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鉴别为综合评分指标,优化出最佳的鹿茸(酥油炙)炮制工艺。结果 响应面法优化后鹿茸酥油炙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45℃,炒制时间14 min,翻炒频率50次/min,综合评分预测值为95.41。结论 优化的炮制工艺科学简便,为鹿茸(酥油炙)的炮制工艺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