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有了新的研究和进展,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为探讨硫酸镁和川芎嗪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采用硫酸镁与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H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19 例HIE 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及周密的护理,高压氧治疗HIE 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整体护理措施,可减轻和避免高压氧治疗HIE 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顾存梅 《工企医刊》2002,15(3):29-29
为探讨纳络酮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价值,我们在传统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获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重度新生儿HIE患儿,均符合HIE临床诊断和分度标准。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男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由于宫内窘迫及窒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治疗80例,治愈73例,脑性瘫痪2例,癫痫1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是HIE患儿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于丽范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4):116-1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是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该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因此对HIE的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对36例HIE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刘永恒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52-325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以提供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结果:采用综合支持治疗,原则是"三维持,三对症"及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的应用。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引起,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能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HIE的病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4年1—12月收治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80例,现报告如下,并就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均根据韩玉昆等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HIE治愈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54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相应临床表现和体征于1~2d减轻或消失,治愈31例,好转14例,放弃治疗或自动出院9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原发病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需及时作血钠测定,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 ,足月儿多见 ,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1] 。有文献报道新生儿HIE的病死率及后遗症高达 3 0 % [2 ] 。目前对HIE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 ,仍采取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而护理是综合性治疗的关键环节。1 临床资料我院自 2 0 0 2年 1月~ 10月 4日治的 73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3 ] ,其中男 49例 ,女 2 4例。本院产科出生 2 3例 ,外院转入 5 0例。年龄 15min~ 14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68例新生儿HIE护理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168例患儿中痊愈出院16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严密观察,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是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该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因此对HIE的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对36例HIE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莉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28-112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在评估其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HIE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以NBNA进行疗效评价,并与Gesell发育测试法相比较。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显著(χ2=7.72,P<0.01),两组NBNA在第3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71、4天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t=2.57、P<0.05和t=4.24、P<0.01,并与Gesell发育测试结果成正相。结论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HIE疗效好,NBNA是评估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HIE疗效及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施捷因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药物副作用情况,以此来判定药物的预后影响。结果胞二磷胆碱和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相当,但施捷因治疗副作用少。结论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及近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及随访结果。方法:对4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诊断、分度、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轻中度预后良好,重度大部分预后差。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损害患儿,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纳络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35例HIE早期(生后12 h内)开始应用纳洛酮静脉治疗.结果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疗效确切,尽早使用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纳络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35例HIE早期(生后12 h内)开始应用纳洛酮静脉治疗。结果: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疗效确切,尽早使用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对新生儿HIE的防治与护理原则,一早是抓紧宫内和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二是抓紧新生儿窒息后24小时内的治疗及做好新生儿HIE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韩玉美 《健康大视野》2006,14(10):36-37
目的 探讨纳洛酮、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高压氧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呼吸、减轻脑水肿、四肢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尽快控制脑干症状,中、重度患儿待病情稳定,一般3~4d,行高压氧治疗.二者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其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病率均达30%左右,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理想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高压氧都具有阻断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消除脑水肿以及抑制脑神经细胞死亡的功效。为了观察其疗效,我科对60例HIE新生儿进行神经节苷脂及高压氧续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应用(FDP)治疗31例HIE患儿,剂量250mg/k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7~10)d。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3.60%),对照组有效率(76%),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